第2章英汉对比与翻译
汉语喜欢用单词担任各种句子成分,短语用法十 分有限。但汉语在遣词造句时,特别讲究词语的 音韵均衡和偶式对应,善于使用四字格词语和排 比式词汇,尽显汉语方块字的外形美和音韵美。
这就要求译者在英译汉时既要准确把握数量众多 的英语短语的意思,还应考虑汉语行文习惯,适 当使用汉语四字结构和排比句式。
译文:It is funny that a beautiful girl like her should fall in love with such an ugly man.
Conclusion:
5. 英语前重心;汉语后重心
英语句子叙事往往是前重心,汉语则习惯 于后重心。
英语句子往往先说最近发生的事,再说先 前发生的事,基本按时间逆序展开;或者 先叙述事实,再说出其发生的时间、地点、 方式手段。汉语正好与此相反。此外,英 语句子往往先给出观点、结论、推断,再 加以论证;而汉语句子则习惯于先说事, 再总结,往往采用“前因后果”句式。
Conclusion:
8. 英语句子主语很少省略;汉语多用无主 语句。
主语在英语句子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除了祈使句、人物对话、说明书或某些特 殊实用文体中有时可省略主语,一般不使 用无主语句。
英译汉时许多英语句子的主语可以考虑省 略;汉译英时,则应力求主语到位。
例15
原句:As we lived near the road, we often had the traveler or stranger visit us to taste our gooseberry wine, for which we had reputation, and I confess, with the veracity of a historian, that I never knew one of them to find fault with it.
discord among his four daughters.
例8 原文:The metal was cooled in the air,
having been heated to a definite temperature in the furnace.
译文:这种金属先在炉内加热到一定温度, 而后置于空气中冷却。
例9
原文:像她那么漂亮的姑娘竟爱上了这么 一个丑八 怪,真有意思!
改译:夫妇二人有了儿子,又要工作,又要做家务,就不 能再 卿卿我我了。
Conclusion:
9. 英语多复合长句;汉语多简单短句
从句可以充当除了谓语动词之外的所有句 子成分,使英语句容易出现结构复杂的长 句。而汉语词汇的粘合力较差,不宜拖带 过多的修饰成分,更多擅长使用流水句式。 英译汉时往往需要拆译从句或长句。
(Connectives)组成复句,形式上比较严谨,缺乏弹性; 汉语则重意合,即更多地依靠语序直接组合复句,由于其 句子成分用逻辑意义贯穿起来,结构灵活、简洁,不会引 起误解。掌握了上述差别,翻译工作者在构句上就有了基 础。
汉语句子之间的意思或句中的意思很多情况下并不需要关 联词来衔接,而意思仍然十分明确,因为汉语句子之间的 逻辑关系是暗含于句子结构之中或句子之间的,通过句子 的先后顺序一般就可以推断出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和句子意 思。所以,与英语句子相比,汉语句子有时就显得结构松 散,句子短小,句式连接也不够严谨。汉语句子特征可描 述为“流水句法”,如汩汩“流水”,其间少用或不用连 接词,也不会影响其流畅与句意的准确性。英语句子可比 拟为“竹节句法”。
can he get a tiger’s cub?
例7
原文:Never put off till tomorrow what can be
done today.
译文:今日事,今日毕。
Conclusion:
4. 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
英语重形合,句中(各P意a群r、at成ax分is之)间都用适当连接词
翻译时,为适应汉语行文习惯,英语的被动语态往往可 以考虑翻译成汉语的主动结构。另外,英译汉时,要尊 重汉语习惯,多使用动词或短语组句;多用流水句,少 用长句;多用人称主语,少用非人称主语;多使用主动 结构,少使用被动结构。
例6
原文: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译文:If one does not enter the tiger’s den, how
作为拼音文字,英语还很容易造出新词或生词, 所以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新词出现。汉语词汇基 本没有词形变化,主要是依靠词语词序及暗含的 逻辑关系来确立句子想要表达的语言意义。
翻译时译者要注意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形态差异, 尤其是词汇普遍具有多义性的特点。
例3
原句:Aggression took many forms: the unilateral denunciation of treaties and international commitments, interference in the internal affairs of other states, the use of threats against weaker neighbors, the imposition of unequal relationships, outright armed attack against the territories of other states and their dismemberment, the subjugation of colonial people and the denial of the right of selfdetermination and fundamental human rights.
Conclusion:
3. 英语多被动(Passive);汉语多主动(Active)
英语多使用被动语态,汉语则较少使用。英语使用被动 语态主要是为了强调句子的动作承受者;不知道或没必 要说出动作的执行者;为了行文准确客观。英语的论说 文体特别是科技文章,使用被动结构的概率有时可多达 75%以上,因为西方人在陈述道理时推崇“客观性”, 而十分忌讳主观推论。
例17 原文:If Main Street didn’t understand this,
Wall Street did. 原译:如果大街不理解,墙街则应该理解。 改译:这一点,一般人不理解,华尔街的那些大
老板们确是心知肚明。
例18 原文:The property he left was the apple of
confusing information about risks.
译文:从核安全到食品添加剂等自相矛盾又令人困惑
的危险信息纷至沓来。
例5
原文:本地区严禁砍伐松林。
译文:No one is allowed to clear-cut the pine forest
in this region. /Pine tree felling is prohibited here!
例10
原文:That famous scientist is getting married again. The bride is only 24, while the scientist is already 70. That’s really another May-to-December marriage.
原译:那位著名科学家又要结婚了。新娘才24岁,而那位 科学家却已经70岁了。真是五月配十二月的婚姻。
例11
原文:They were all hot-headed types. They bugged and bugged and bugged each other and half an hour later they were playing cards, calmly and jollily as if nothing had happened.
译文:我们就住在路边。过路人或外乡人常到我们家,尝 尝我们家酿的酸果酒。这种酒有点名气,我敢说,尝过的 从未挑剔过。我这话像历史学家的话一样靠得住。
例16
原句:A son, a job and housekeeping forced romance out.
原译:一个儿子、一份工作还有家务活把浪漫给逐出去了。
our new home, wearing red baseball caps and
toothy smiles.
译文: 在我最喜欢的那张照片里,我们站在新
居的台阶上,头戴红色棒球帽,一个个
露齿而笑。
例13 原句:By changing daily food and randomly
英语的句子主干上可能会出现各种附加成分, 状如一簇簇葡萄,被形象地喻为“葡萄”形 语言;而汉语则善于使用结构简练的短句, 动词使用频繁,句式往往短小精悍,动词甚 至可以连用。
例4
原文:From nuclear safety to food additives, we are
bombarded with often contradictory and
译文:侵略有多种形式:单方面废除条约与国际义务,干涉 别国内政,对弱小邻国进行威胁,强迫实行不平等关系,赤 裸裸地武装进攻别国领土和肢解别国,征服殖民地民族,否 认自决权和基本人权等。
Conclusion:
2. 英语静态(Static)语言;汉语动态 (Dynamic)语言 英语的名词、介词、形容词、副词表达能力 强,是英语组句的骨干词汇,它们由谓语动 词统领,造成了英语的“静态语势”。汉语 组句主要依靠动词词组和短句,造成了其 “动态语势”。
selecting clothes, we avoid establishing a pattern of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