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南北五味子挥发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南北五味子挥发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8]
鉴定出 !’ 个组分, 进一步发现五味 等研究, 报道果实中的挥发油含量
子挥发油中的大部分萜类成分, 其中以倍半萜类为
[ -]
!" !" # % 北五味子种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五味子 种子中挥发性成分约占种子的 ") 8E[ "’], 有明显的 辛辣、 芳香气味。王炎等运用 GH+IJ 鉴定了五味子 种子的水蒸气蒸馏所得的油状物, 分离出 ,, 个峰, 占挥发油总量的 .$) "!E 。 鉴定了其中 ’- 个组分, 实验表明, 五味子种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 H:6+ M1?6? ( !") ##E ) 、 ( ",) (.E ) 、 ! +金合欢烯 ! +荜澄茄 油烯 ( .) (!E ) , 与果实挥发油成分有所不同。 "+芹
[ 8, (] 松醇, 这与秦波、 李晓宁报道的有所不同 。戴好
。此外, 五味子种子中挥发油也
具有潜在的研究意义。 临床应用表明, 南五味子的药效比北五味子弱。 本文将对南北五味子果实、 种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 % 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 ! % 北五味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 !" ! % 北五味子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研究认 为, 五味子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萜类化合物 等
・ ##3・
子烯、 吉马烯 ! 和吉马烯 " 等在以前的报道中未曾 提及
[ #$ ]
胃给予小鼠五味子挥发油 (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 观 察 $ 日。给药后, 小鼠活动减少, 步态蹒跚, 呈抑制 状态, 呼吸困难死亡, 死亡时间在 +/ @ $0A, 得五味 子挥发油灌胃的半数致死量 <"42 为 -. ,4 B +C /#9 : D9。寿洲芳对 ’E+ 超临界提取法萃取得到的五味 子油进行急性毒性实验, 由 #221 致死量的 #2. +9 : D9 开始, 按 #F 2. , 用花生油等比稀释。给禁食 #+A 的 42 只小鼠灌胃 2. /;G : +29, 连续观察 ,H。结果小 鼠灌胃后约 +A 活动逐渐减少, 神情开始困顿, 几天 后大部分小鼠精神萎靡, 毛发松散。动物在 4H 内均 有死亡, 被认为是一种多脏器、 多系统的急慢性综合 性毒性致死, 得其半数致死量 <"42 为 $. -$9 ( 油) :
[ +- ] 挥发油等有效部位的药效学研究有待加强 , 有关
# % 五味子挥发油的药理作用和毒性实验 #" ! % 五味子挥发油的药理研究 % 五味子挥发油的
[ #0 ] 药理作用研究相对较少。柯铭清报道 其镇咳效
力是可待因的 ,41 。亦有报道, 五味子挥发油对中 枢神经系统有调节作用, 能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刺 激的防御能力。五味子能明显缩短戊巴比妥钠引起 小鼠睡眠时间, 且与中枢兴奋药士的宁无协同作用, 它对肝细胞色素 6/42 具有明显诱导作用, 说明五味 子挥发油缩短戊巴比妥钠引起小鼠睡眠时间的机理 与其加速戊巴比妥钠的代谢有关, 而非对中枢神经
[ "" ] 和相对含量较少 。
。周英
报道, 到 ’##! 年为止, 从五味子属植物中分离
鉴定了 ’## 个成分, 其中包括 !, 个三萜类成分, 其 结构大多为羊毛甾烷型。原苏联学者报道, 五味子 挥发油不含有醛和酮类成分, 他们研究表明挥发油 大部分为萜类成分 ( 包括单萜类、 含氧单萜类、 倍半 萜类、 含氧倍半萜类) , 此外尚有少量醇、 酸等含氧 成分。秦波等 主。而芮和恺
[ +2 ] 合成, 提高淋巴母细胞增生 , 还能增高小鼠血浆 [ +# ] 和肝组织的 >7)6 含量 。
#" # % 五味子挥发油的毒性实验 % 毒理实验证明, [ ++ ? +/ ] [ +4 ] 万方数据 五味子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齐治等 报道灌
[ #4 ] 物 。 [ #/ ]
另有报 道, 小 鼠 服 用 其 种 子 挥 发 油 2. +-9 : D9
[ #3 ] 后, 呈抑制状态, 呼吸困难, # @ $ A 内死亡 。 [ +, ] 认为五味子粗提物的毒性远远大 何来英等
于从五味子提取的单一成分的毒性。她发现五味子 粗提物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体内实验和体外实 验不同层次进行的遗传毒性研究均未发现五味子的 致突变作用, 综合文献资料, 认为五味子无遗传毒 性, 由此可认为五味子挥发油亦无遗传毒性。 $ % 小结 现代研究对五味子有效部位药理作用的研究集 中在木脂素和多糖部位, 其他部位研究较少, 特别是
戴好富等对挥发油进行药理活性筛选结果显 示: 北五味子挥发油有较强的抗纤溶酶原激活物抑 制剂 ( 678) 活性, 在质量浓度为 #22 %9 : ;< 时, 抑制 率为 ,2. -01 。对油样利用硅胶柱色谱分 , 段处理 后, 在第 / 部分显示较强的抗 678 活性, 在质量浓度 为 +4 %9 : ;< 时, 抑制率为 ,0. 401[ #2]。 此外, 五味子油乳剂不仅有免疫系统功能的作 用, 即增加淋巴细胞对核苷酸的掺入量, 促进 "=7
[ .] [ "# ] 分 。戴好富等 对北五味子的干燥果实经水蒸 气蒸馏得到的挥发油, 进行 GH+IJ 定性定量分析。
"#$’*%’%$%( ;<=94) ) >1233) ) 或华中五味子 ( !"#$%&’()& %+#*’&’,#*)& &?@AB ?C D235B ) 的干燥成熟果实, 前者 习称北五味子, 后者习称南五味子, 是重要的常用中 药。二者皆具有收敛固涩、 益气生津、 补肾宁心之功 效, 用于久嗽虚喘、 梦遗滑精、 遗尿尿频、 久泻不止、 自汗、 盗汗、 津伤口渴、 短气脉虚、 内热消渴、 心悸失 眠
色谱保留指数或质谱等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出来的
作者简介: 张胜娜 ( ".("+) , 女, 浙江中医药大学 ’##, 级硕士研究生, /0123:456#’’!7 "8!) 9:0。 万方数据 # 通讯作者: 吴素香,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WONVK5G OR ’AJKTQT )THJ>JK5G )5STVJ5GQ% % 第 $2 卷第 # 期 +22, 年 # 月
% %
五 味 子 是 木 兰 科 植 物 五 味 子( !"#$%&’()&
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 充分利用 GH L IJ 产生的二维 数据的信息。结果在北五味子干燥果实挥发油中共 检出 $8 个组分, 鉴定了占挥发油总量的 .() ’-E 的 ,. 个化 合 物, 其中倍半萜类约占挥发油总量的 8#E , 且以古巴烯 ( 9:6M1?6? , H"$ N’, , "") .!E ) 和麝 子油烯 ( ! +O1=6?5?6?, H"$ N’, , ",) !-E ) 为两个主要成
[ "]
。始载于 《 神农本草经》 , 列为上品
[ ’]
, 对神经
系统、 心脑血管系统、 消化系统等具有多种药理作 用。现代研究证明, 五味子生物活性成分主要是木 脂素和挥发油等
[ !]
共检出 (" 个组分, 鉴定了其中的 $# 个化合物, 对其 定量测定。其中主要成分 中 $ 个成分进行了定性、 有: >+月桂烯、 H+杜松烯、 P+杜松烯、 橙花叔醇、 P+杜
[ #,(#3 ] 系统的直接兴奋作用 。
五味子挥发油在制剂中的应用较少。对于现在发现 的五味子的毒副作用,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首先应限 制五味子的使用量。随着五味子挥发油化学物质研 究的逐步深入, 将会推动其药效学的研究, 从而进一 步应用于制剂及临床。
参 考 文 献
[ # ]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 一部) . 北 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24 : // , #03C [ + ] 李时珍 ( 明) . 本草纲目C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3,4 : #+$-(#+/#. [ $ ] 黄泰康 . 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C 北京: 中国中医药 科技出版社, #33- : 4+0. [ / ]汤臣康 . 五味子的化学和药理研究的新进展C 西北药学 杂志, #33/ , 3 (0) : +,-(+-+. [ 4 ] 周英, 杨俊山, 王立为, 等 . 五味子科植物三萜成分C 中 国药学杂志, +22$ , $(+) : -#(-$. [ 0 ] IJK !, LJ5K M, <NO M ’. 7K5GPQJQ OR SAT TQQTKSJ5G 2J# OR UVN>SNQ *>AJQ5KHV5. ’AJK 6A5V; !NGG ( 药学通报) , #3-- , +$ (0) : $$-($$3. [ , ] 芮和恺, 季伟良 . 五味子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 中药材,
・ ""(・
R:<=613 :O H@26?5? I?A292613 I1C?=2135% % 第 !# 卷第 " 期 ’##- 年 " 月
南北五味子挥发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张胜娜, 吴素香 # (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杭州 !"##$! )
% % 摘要% 本文综述了南北五味子果实与种子挥发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 为中药五味子挥发油的进 一步研究与利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北五味子; 南五味子;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 &’($) $% % 文献标识码: *% % 文章编号: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