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艺用水验证方案

工艺用水验证方案

目录1系统概述 (1)1.1制备过程简介: (1)1.2工艺用水制取流程图 (1)1.3工艺用水制取设备一览表 (1)2验证目的 (2)3验证范围 (2)4验证的判断标准 (2)4.1安装确认判断标准 (2)4.2运行确认判断标准 (3)4.3性能确认判断标准 (3)5验证人员 (3)6验证内容 (3)6.1安装确认(IQ) (3)6.2运行确认(OQ) (7)6.3性能确认(PQ) (8)7验证结果评价 (11)1系统概述1.1制备过程简介:制水系统是连续作业,每一单元均有其设计要求。

每个单元的功能均在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功能应匹配,前一单元保护后一单元,最后方能获得达标的制药用水。

1.1.1水的预处理单元:该单元是纯化水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是原水(自来水)经加药(絮凝剂)后使水中的悬浮胶状物质絮凝沉淀,经气冲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除去原水中的悬浮物体、有机物及微生物等并降低浊度,最后经过保安过滤器除去水中更小的不溶性微粒,为纯化水系统提供清净的合格水源(即饮用水)。

1.1.2反渗透单元:该单元为混床的初级脱盐装置,以减轻混床的负担。

以饮用水为水源,经反渗透处理得到的水即为淡水、主要除去中的电解质盐类,去除率可达85~90%以上,系统全自动、连续操作、水质自动显示,可定时冲洗反渗透膜管。

1.1.3离子交换单元:该单元为纯化水深层脱盐装置。

经反渗透处理后的淡水经过混合离子交换柱进一步与水中的剩余带电杂质进行交换,去除水中的带电离子和低分子化合物,最后经膜过滤器获得合格的纯化水(PW)。

1.1.4蒸馏单元:该单元是对纯化水进一步纯化处理,以彻底去除细菌、热原及其他残存有机物的过程。

以纯化水为水源,经多效蒸馏水器蒸馏、冷凝、冷却成蒸馏水,最后经微孔过滤获得合格的注射用水(WF1)。

1.1.5纯蒸汽单元:该单元以纯化水为水源经纯蒸汽发生器,产生的纯蒸汽供设备、管道等消毒之用。

1.1.6水是药品生产中广为使用的一种原料,在所有配方中均有所使用,也是绝大多数配方中的一种成分,一个药厂的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药品的质量。

公司根据原水水质、生产用水量及工艺对水质的要求,采用的纯化水系统由预过滤器、活性炭吸附器、反渗透装置和混合离子交换罐等组成。

该系统产出的纯化水能符合《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纯化水标准。

生产能力为20m3/h,能满足本厂目前的实际生产能力。

另外,纯化水经多效蒸馏水机,蒸馏、冷凝、冷却成蒸馏水,再通过膜过滤能获得除去细菌、热原的注射用水。

1.2工艺用水制取流程图见下页。

1.3工艺用水制取流程图2验证目的对制水系统的安装、运行、性能进行确认,证明其满足生产操作要求,生产出的水质符合《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的质量标准。

3验证范围本验证方案适用于纯化水和注射用水的验证。

4验证的判断标准4.1安装确认判断标准设备应具备的技术资料齐全,设备安装后符合设计要求。

4.2运行确认判断标准安装确认认可后,开机运转检测设备各部件应性能完好,操作各控制器时应灵活有效。

4.3性能确认判断标准运行确认认可后,进行制水生产,对水质进行检测,能达到《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的质量标准。

5验证人员工程设备部:负责对制水系统进行安装确认、运行确认。

生产技术部:负责性能确认及对制水系统的具体操作。

质量管理部:负责检测和监控。

验证工作组:负责对验证进行总结和评价。

6验证内容6.1安装确认(IQ)6.1.1安装确认所需要文件资料:工程设备部在设备开箱验收后建立设备档案,整理使用说6.1.26.1.2.1饮用水供应是否符合要求评价标准:符合国家饮用水质量标准。

6.1.2.2电气部分是否符合要求评价标准:电源380V、50Hz,绝缘电阻>1MΩ,并有良好的接地。

6.1.2.3管路连接是否符合要求评价标准:管路宜采取循环布置,并有一定倾斜度;使用点装阀门处、“死角”段长度,加热系统不得大于六倍的管径,冷却系统大得大于四倍的管径。

6.1.2.4仪表连接是否符合要求评价标准:仪表连接正确、稳固、无松动。

6.1.2.5各种过滤器的安装、连接是否符合要求评价标准:多介质过滤器能自动反冲或再生、排放;活性炭吸附器能自动反冲,还可用蒸汽消毒;贮水罐上的过滤器用0.2μm疏水性的通气过滤器,并可加热消毒。

6.1.36.1.3.1管道、阀门材质及加工质量确认a.评价标准:纯化水管道采用304不锈钢管材;注射用水管道采用316L不锈钢管材,内壁电抛光做钝化处理;阀门采用不锈钢聚四氟乙烯隔膜阀,卫生夹头连接。

a.评价标准:管道采用热熔式氩弧焊连接或卫生夹头连接。

a.评价标准:用纯化水试压,实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各接头在实验压力下应无渗漏。

b.6.1.3.4a.管道的处理(清洗、钝化、消毒)步骤:PW循环预冲洗→碱液循环冲洗→PW冲洗→钝化→PW再冲洗→排放→3%H2O2消毒(或纯蒸汽消毒)→PW冲洗。

b.评价标准:管道采用热熔式氩弧焊连接或卫生夹头连接。

c.d.6.1.3.5a.按过滤器完整性检测规程,检测安装在贮水罐上的通气过滤器的完整性。

b.6.1.4a.列出制水系统所有仪器、仪表清单,包括电导率仪、压力表、流量计、温度控制/记录仪等,确定校正周期,并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校正。

6.1.5起草标准操作规程6.1.5.1《纯化水制取标准操作程序》;6.1.5.2《注射用水制取标准操作程序》;6.1.5.3纯化水、注射用水检验操作规程;6.1.6安装确认结论:总评人:日期:6.2运行确认(OQ)运行确认是为证明该系统是否能达到设计要求及生产工艺要求,因此所有的水处理设备均应开动。

6.2.1安装确认合格后,根据拟定的SOP等文件操作,检查确认各设备的实际运转性能是否正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6.2.2系统操作参数的检测6.2.2.1检查制水系统每个设备的运行情况(包括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RO装置、混合离子交换器、蒸馏水机及纯蒸汽发生器等)。

6.2.2.2测定设备参数:通过测定各设备进出口的水质。

确定设备的去除率、功率、产量等是否达到要求。

评价标准:对照设备技术设计参数来确认。

6.2.2.3检查系统管路情况评价标准:管路、阀门、密封圈等不得有泄露。

6.2.2.4检查水泵工作情况评价标准:水泵按规定方向正常运转。

6.2.2.5检查阀门和控制装置工作情况评价标准:阀门和控制装置正常工作。

6.2.2.6检查贮水罐情况a.评价标准:装有0.2μm不脱落纤维疏水性除菌过滤器,并设有液位计、取样阀装置。

b.6.2.36.2.3.1上述检查工作完成、确认系统运行正常后,取样对系统生产的PW水质进行检测。

6.2.3.2取样点:在混合床出口处。

6.2.3.3取样工具、取样步骤、检测项目与性能确认同。

6.2.3.4生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的检查采用注皿培养法,最小样分量1.0ml,使用琼脂平板培养基,在30-35℃/48h培养。

6.2.3.5水质检测情况a.评价标准:(与性能确认同)b.6.36.3.1制水系统经安装确认、运行确认认可,正常运行后,记录日常操作参数,如酸碱度(PH)、氯离子、氨、电导率、贮水罐及输送管道的清洁消毒。

6.3.2性能确认周期:制水系统连续运行三个周期,每个周期7天。

6.3.36.3.46.3.4.1广口瓶(500ml,供理化检验取样用)6.3.4.2广口瓶,经121℃/30min灭菌(500ml,供微生物检验取样用)6.3.4.375%酒精棉6.3.5取样步骤:(系统运行一小时后取样)6.3.5.1用75%酒精棉球擦拭取样点水龙头表面二遍进行消毒;6.3.5.2打开水龙头,放流时间或体积应与生产操作规定一致;如使用是水龙头上有软接管,则取样时应在软接管下取样。

6.3.5.3用75%酒精棉球消毒手部及广口瓶外表。

6.3.5.4用广口瓶接取样点的水,冲洗瓶内二次,装取所需的水量,密封。

6.3.5.5取样时水龙头不可开启过大。

6.3.6检测项目: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

6.3.7检测方法:按《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有关内容。

6.3.8检测标准:具体详见附表。

6.3.9判断标准:若连续运行三个周期,所有取样点的水质均符合上述指标要求,可判定系统通过性能确认。

6.3.9.1异常情况处理:出现个别取样点水质不符合标准的结果时,应按下列程序进行处理:在不合格点重新取样,重检不合格项或全部项目;6.3.9.2必要时,在不合格点的前后分段取样,进行对照检测,以确定不合格原因;6.3.9.3若由于系统运行方面的原因,必要时报告验证委员会,调整系统运行参数或对系统进行处理。

a.b.c.'.7验证结果评价验证结束,将所得到的验证数据及记录进行整理,并写出验证报告,再由验证工作组成员对验证内容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最后写出验证结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