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语法
第一节语法概说
1.语法和语法体系(这俩术语均有两种解释)
语法:语素、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1)语法——语法规律,客观的语法事实+ 语法学的理论,学者对语法事实的主观说明语法体系——语法系统,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 语法学体系,语法学者根据自己的学说解释语法事实时所用的分析方法
一个民族的语法系统只有一个,但是一个民族的语法体系可以不止一个。
2)语法研究由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的研究组成。
句法:造句的规则(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包括传统的词法和句法
语义:句法结构的变化对语义的影响及反作用
语用:句法结构的变化对语境,句子的语调、口气等的影响及反作用
2.语法的性质:
1)抽象性:语法不研究个别的,而是从众多的语法单位的组合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或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
如:汉语中“看看”“学习学习”词的重叠现象。
说明有些动词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表示动作的少量或短时。
2)稳固性:语法的变化比语音、词汇慢得多。
如:词序和虚词是汉语的重要语法手段。
3)民族性:每个民族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也表现在语法上。
如:俄语用词形变化(形态)表示词的句法功能,语序比较自由;而汉语里的词没有表示句法功能的形态变化,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主要靠语序来表示。
3.语法单位:
1)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构词的备用单位
2)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构成短语、句子
3)短语: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的,没有句调的一组词。
造句的备用单位
4)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关系:语素可以= 词
词组>语素
词可以= 句子词组可以= 句子
4.句法成分:句子结构的组成成分
1)句法成分到底是什么,是凭句法关系定名的。
如: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两者之间是陈述关系。
2)句子成分间的语法关系:主谓、动宾、定中、状中、中补
口诀:动前有主状,动后有补宾。
如: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语法作业。
5.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用什么方法分析
1)句子成分分析法(中心词分析法)
2)直接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
第二节词类(上)
1.划分词类的目的
A.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规律
B.在于说明各类词的用法
2.划分词类的标准
(1)分类依据: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
就汉语来说,主要看语法功能。
按语法功能划分(最主要的标准)
三种表现:
1)词在语句里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能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实词:可以
虚词:不能(了、的、呀…)
2)实词与另一类实词的组合能力
3)虚词依附实词
按形态划分
1)构形形态:如:研究——研究研究——动词
老实——老老实实——形容词
以上两个例子是利用重叠这种形式来判断词类。
2)构词形态:如:凿——凿子——名词
此例是构成名词的构词形态。
按意义划分
——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如:“马、牛、羊”等具体的词汇意义各不相同,但是可以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意义。
因此,可以判断是名词。
(2)实词和虚词辨析
1)实词:名、动、形、数、量、代、副
虚词:助、介、连、象声
2)划分标准:
意义:实词:比较实际:太阳、红、吃
虚词:比较虚,抽象:被、把
用法:实词:可单独用来回答问题
虚词:一般不能
做句子成分:实词:可做句子成分
虚词:一般不能
数量:实词:开放,越来越多
虚词:封闭,1000出头
副词只能做状语,原来算虚词,现在归入实词。
词
类
小类语法特点
名词表示人和事
物
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不能作补语。
2.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
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3.名词一般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
法意义。
4.表人的名词后面能够加“们”表示模糊复
数。
5.常用在介词后面,组成介词短语。
表示时间
表示处所
表示方位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 1.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
2.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多数不能加程
度副词,只有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
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
动态。
4.有些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动
作的动量少或时量少),限于表示可持续的表示心理活动
表示存在变化
消失
判断动词
能愿动词
趋向动词
形式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