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岭”轮沉没事故调查报告2002年11月10日0745时,中远集团大连远洋运输公司所属“飞云岭”轮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金贝港到张家港的途中,在日本硫球群岛东南沉没(沉船概位23°38'.7N,127°51'.1E),船上28名船员在该公司守候救助船“南关岭”的救助下全部获救(1名船员受伤)。
一、船舶概况(一)船舶技术情况。
船舶呼号:BOED 国际海事组织编号:7518680建造日期:1976.6 船籍港:大连总长:113.92米 型宽:17.40米型深:8.90米 总吨:4942.00净吨:2833.00 载重吨:7508.11吨夏季满载吃水:7.128米 空载排水量:2671.89吨空船吃水:艏F:0.15米 艉A:4.28米建造厂:NISHII DOCYARD NASEI MIE—PREF.JAPAN(二)船舶开航前的状态。
1、船舶检验及船体情况。
船舶检验情况:特别检验于2000年3月30日在旅顺4810厂修船时完成。
上次坞内检验于2001年10月23日在旅顺4810厂完成,2002年年度检验于当年4月15日在广州完成。
船舶各证书均在有效期内,检验报告上无批注(详见《“飞云岭”轮船级证书册》)。
货舱盖情况:货舱盖于2002年7月在广州进行了大规模修理,修后试验正常。
广州船级社进行检验,符合规范要求。
开航前及此前均未发现异常。
压载舱情况:“飞云岭”共有6个双层底压载舱:NO.1左右边舱各113.40立方米;NO.2左右边舱各124.65立方米;NO.3左右边舱各174.46立方米。
双层底中舱为燃油舱,近两年修船时曾对双层底舱进行修理、换板。
未发现双层底各舱间有窜油、水情况。
此外,该轮艏尖舱为306.16立方米,艉尖舱为147.92立方米。
船壳板、货舱、货舱壁情况:2000年3月、2001年10月修船时对船壳进行了测厚;2001年10月修船时对船外板、舱口围进行测厚,更换了大部分货舱间的舱壁板,详见《“飞云岭”轮近年修船资料册》和《测厚报告》。
2、船舶载货、载油水情况。
该轮于2002年10月17日1400时离巴布亚新几内亚SAUREN港(第一装货点),装载原木965根,2695.610立方。
10月28日1600时在ANEPMETE港(第二装货点)装载原木1119根,3144.056立方。
10月31日1100时离金贝港,目的港张家港。
共载原木2084根、5839.66立方。
NO.1舱内装载原木993根,2775.239立方,甲板303根,844.008立方;NO.2舱内装载原木535根,1497.006立方,甲板253根,722.213立方。
开航时,该轮No.1、2、3左右边舱均压满,共约833吨。
另载重油124.80吨,轻油155.00吨,滑油6400升,淡水110吨(艏尖舱)。
离港吃水艏6.72米,艉7.22米。
开航前大副计算、船长审核GM值0.76米。
(三)本航次情况。
从开航至11月8日凌晨航行及海况情况10月31日开航后,天气海况良好,4-6日风向北北东,风力增至5级左右。
11月1日1100时定向325度,航速11节。
7日风向北北东,风力增大至6-7级,涌浪较大,右舷上浪,横摇最大可达15-16度。
11月1日-8日航向325度,航速11节,航行一切正常。
二、事故及抢险经过11月8日0300时,风向北北东,风力7-8级,航向325度,航速约11节。
二副发现船舶左倾6.5度,向船长报告。
经测NO.1舱左污水井积水1.2米,即通知机舱开启通用泵(排量190/60立方米/小时,扬程28/60米)开始排NO.2左边舱压载水。
船舶继续左倾,后排NO.1左污水井。
0700时,通知机舱用压载泵开始排NO.2左边舱水。
1300时,左倾减至2度,停排NO.2左边舱压载水,NO.1舱水位升至1.7米。
之后,船舶由左倾至右倾3-4度,并继续右倾,报告大远公司,大远公司立即启动应急程序指挥排险。
1500时,船舶右倾10.5度,NO.1舱开始通风(因完货后岸方在舱内投放灭虫药剂,需通风),两台压载泵(排量110/60 立方米/小时,扬程28/60米)排放NO.1舱积水和NO.1右边舱压载水。
1615时,船位21°39′.5N/129°59′.8E,东北风,5-6级,大浪,风舷角约右舷70-80度。
电报报告大远公司,请求指示。
1625时,按大远公司指示,船舶减速至6节左右,保持航向325度。
船员穿着呼吸装具进入NO.1舱内放置潜水泵。
1735时,测NO.1舱前部积水40厘米,请示公司在前尖舱与N0.1舱之间的舱壁上割洞,泄水入前尖舱,以便利用压载泵排水。
公司同意在NO.1舱舱底板以上15厘米处割直径100毫米的洞。
1800时,首吃水7.26米,明显艏倾,右倾10.6-11.0度;打开前尖舱道门,自然通风;航速6.2节,航向325度。
准备打开前尖舱与NO.1舱道门,放置潜水泵,下舱割洞(乙炔切割)。
1935时,停排NO.1右边舱压载水。
船舶右倾11度,风浪加大,风向东北风,风力6-7级,巨浪,航向325度,航速7.2节。
2100时,东北风,7级,巨浪,航向325度,航速7.2节,右倾恢复到10.5度,横摇周期约10秒,前左潜水泵打不出水,前右潜水泵继续排水,前尖舱距NO.1舱舱底板17-18厘米高处割洞。
2110时,人员下NO.1舱右后安放第三个潜水泵,发现水深1米,1舱前水深1.3-1.5米,2个潜水泵加上压载泵,总排水量约50-60吨/小时。
2310时,前尖舱割洞(约30×40厘米)完毕。
NO.1舱后部二台潜水泵,NO.1舱前部一台潜水泵,压载泵同时排放NO.1舱积水,右倾减至9.8度,排水工作正常。
11月9日0225时,右倾6度;停止排水。
0230时,NO.1左边(压载)舱存水94吨,NO.1右边舱存水70吨,NO.1舱内剩少量积水,潜水泵排不出去,停排。
NO.2左右、NO.3左右压载舱满;右倾5度,请求公司以海(上航)速航行,公司同意。
0240时,船位22°26′.7N/129°10′.2E,航速6.6节。
0730时,右倾8.5度,发现用压载泵排NO.1舱污水时,将NO.2左边舱压载水带出20吨(可能为管线、阀门不严所致),东北风6-7级,大涌,船位22°52′N/128°52′.6E,航向320度,航速6.5节;三台潜水泵持续排NO.1舱水。
公司建议将2左压载舱压满。
0930时,船舶右倾14-15度,航速4.5节。
风力增强,巨浪,艏向保持困难。
船位:23°00′.8N/128°48′.0E。
0935时,右倾19-20度,机舱主机一缸和二缸处着火,经船员用消防皮笼和灭火器灭火,即熄。
排2右边舱压载水。
三台潜水泵继续排NO.1舱内积水。
0945时,右倾23度,手动舵把定困难,向顺风方向调整艏向,艏向在320-340度之间,风力6-7级。
NO.1舱甲板货有移位迹象,右倾加大,救生艇备妥。
0955时,公司指示该轮关闭所有水密门,NO.2舱甲板货突然移动滑落,约有2/3入水,立柱断裂,舷樯结构破损,右倾15度,NO.1舱甲板原木1根落水,NO.1舱甲板原木绑索松散。
右倾逐渐减至8-9度。
1100时,大副测船舶平均横摇周期约13.2秒。
1122时,与一条利比里亚籍集装箱船联系沟通,请求其在附近守侯,该集装箱船表示可以救人,但不能守侯。
公司令“飞云岭”争取让该集装箱船多守侯一段时间。
1150时,右倾9-10度。
期间与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日本、那霸海上搜救中心,中远总部,大远公司多次通讯、报告。
1300时,船位22°45′.0N/128°34′.0E,航向347度,船速4.2节。
左倾约3-4度,船舶准备调至原航向,艏尖舱进水大于排水。
1430时,前尖舱水位3.5米,航向345度,航速5节,二台潜水泵损坏。
1530时,航向330度,右倾1.5度,前尖舱水位3.3米,航速3.8节,NO.1舱甲板原木散乱,抛货困难,利比里亚籍集装箱船驶离现场。
公司电令附近航行的“南关岭”轮赶赴现场。
1642时,东北风6-7级,大浪,航向330度,航速3.4节,右倾2度,测前尖舱水位1米,NO.1舱前3米,后1米,排水量与进水量大致相等,一台潜水泵排水正常,首倾严重。
1735时,船位22°49′.3N/128°21′.1E,航向330度,航速3.6节,右倾2度。
排水量大于进水量。
1910时,航向330度,航速4节,排水略大于进水,前尖舱水位4.5米,NO.1舱前1.7米,后0.5米,右倾1.5-2.0度。
东北风5-6级,阵风7级,船艏上浪严重,主机转速正常,但由于艏倾,经常飞车,二台潜水泵修复与压载泵持续排水。
NO.2舱甲板原木4根抛入海,尚剩20根。
No.2舱右舷墙仅剩2米完好,货舱结构无损。
2130时,船位23°03′.4N/128°11′.5E,航向320度,航速4.5节,右倾3.5度。
排水量等于进水量,前尖舱水位5.0米,NO.1舱前部4.0米,后部因有舱内货物阻隔,无法测水。
2300时,排水量小于进水量,排水效果稍差,怀疑排水管路堵塞。
前尖舱水位5.45米,NO.1舱前部4.0米,右倾3.5-4度,首倾加剧,右舷大量上浪,公司电令可以直接驶往日本那霸。
11月10日0105时,船位23°17′.8N/128°06′.8E,航向330度,右舷大量上浪,浪高5米。
前尖舱水位6.5米,NO.1舱前部水位4.2米。
0255时,“南关岭”轮与“飞云岭”轮会遇,并伴航。
约0600时,船体开始由右倾趋向左倾,同时艏倾明显加剧。
0630时,船舶左倾8度,艏部大量上浪,航速2.7节,首倾严重,舵效极差,航向230-270度之间。
调整航向至顺风,用舵时,船体明显左倾,艏尖舱大量进水,艏倾继续加大,主机经常飞车。
0705时,左倾加大至10度左右,且快速加剧。
0708时,左倾至15度,船位:23°38′.7N/127°51′.1E。
0712时,左倾17度,左倾趋势益发明显加剧。
公司指令船长可择机弃船。
船员穿着救生衣,并做好放艇救生准备。
0725时,左倾约20度,舷边立柱浸水,主机自动停车,人员艉部集合,NO.1舱甲板原木落海。
船艏及NO.1舱后左舷甲板处已浸水。
0730时,船长宣布弃船,船体侧倾瞬间加剧,船员全部落水。
0745时,“飞云岭”轮沉没于23°39′.3N/127°51′.0E。
沉没时,船艉部几乎呈垂直状态入水。
1030时,“飞云岭”轮28名船员全部获救并登上“南关岭”轮,其中1人(机匠长)受伤(后被日本搜救方直升机送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