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训练题(含答案)
时间:50分钟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40分)
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C)
A、赤壁之战
B、城濮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2.东汉末年,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利地位的人物是(C)
A.刘备
B.诸葛亮
C.曹操
D.孙权
3.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
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实力不断增强,一心想统一北方,他遇到的主要军事对手是(D)
A.刘表
B.孙权
C.刘备
D.袁绍
4.曹操军队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军队的官渡之战发生于哪一年
(A)
A.200年
B.208年
C.220年
D.222年
5、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A)
A、赤壁之战
B、三顾茅庐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6.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事集团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A)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招贤纳士,实行屯田
C.奖励农耕,发展生产
D.官渡之战,打败袁绍
7.“东望夏口,西望武昌……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是宋朝大文豪苏轼对下列哪次战役的感叹(D)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8.赤壁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这一战役的交战双方是曹军与(B)
A.匈奴大军
B.孙刘联军
C.前秦军队
D.东晋军队
9、下列人物没有生活在三国时期的是(B)
A.刘备
B. 曹操
C.诸葛亮
D.孙权
10、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图,名成八阵图”赞扬的是(D)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 诸葛亮
11.(2019衡阳)曹操在《龟虽寿》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下列战役能够体现曹操这一雄心壮志的是(C) ①牧野之战②长平之战③官渡之战④赤壁之战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12.投资七亿元的年度历史正剧《曹操》于2019年登陆河北卫视,并进行独家首播。
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其中的原因是(D)
①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
②孙、刘联军骁勇,曹操兵少羸弱
③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
④曹操军队不习水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B)
A.公元前3世纪
B.公元3世纪
C.公元前2世纪
D.公元2世纪
14、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是(C)
A.曹操劫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官渡之战曹操战败
C.赤壁之战结束后
D.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
15、吴国都城建业在今(A)
A.江苏省境内
B.湖北省境内
C. 江西省境内
D.安徽省境内
16、三国时期的夷州指的是今天的(A)
A.台湾
B.海南岛 C西藏 D. 广州
17.如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根据三国地理位置,判断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分别是(C)
A.蜀、吴、魏
B.魏、吴、蜀
C.魏、蜀、吴
D.吴、魏、蜀
18.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
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A)
A.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
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D.孙权称帝,国号吴
19.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
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9年三国局势的是(B)
20.三国时期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的国家是
(A)
A.吴国
B.蜀国
C.秦国
D.魏国
二、辨析改错题:(10分)
21.下面是王华在学习完三国鼎立后,整理的笔记,其中有五处错误,请指出来,并改正。
(1)错误:曹操;改正:曹丕。
(2)错误:长安;改正:洛阳。
(3)错误:诸葛亮;改正:刘备。
(4)错误:222年;改正:229年。
(5)错误:赤壁;改正:建业。
三、材料题(50分)
22.(17分)阅读下列材料: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请回答:
(1)“然操遂能克绍”是指哪一年的什么战役?
(2)材料中的“天子”指谁?“挟天子以令诸侯”有什么作用?
(3)从材料看,诸葛亮给刘备提出了什么建议?是否正确?举例说明。
答案:(1)200年,官渡之战。
(2)汉献帝。
曹操利用天子的威望号令诸侯,扩大自己的影响和势力。
(3)诸葛亮建议刘备与孙权联合抗曹。
这个建议是正确的。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23.(15分)阅读下列材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词中的“三国”指哪三国?
魏、蜀、吴
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著名战役有关?
赤壁之战
这一战役爆发前,曹操已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
官渡之战
24、(18分)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①诗的作者是谁?他的“壮心”是什么?
曹操,统一南北
②此人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他为什么能有如此作为?功绩:统一北方。
原因:
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经济上,实行屯田,大力发展经济
③用人上,礼贤下士,采纳正确建议
③我们今天应如何评价此人?
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