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翻译训练(附答案和详解)

文言文翻译训练(附答案和详解)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

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

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

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

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

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

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臣敢以死争。

”庆忌叩头流血。

上意解,然后得已。

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

病不呼医饮药。

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节选自《汉书·朱云传》)(1)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5分)译文:(2)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5分)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周经,字伯常,刑部尚书瑄子也。

经刚介方正,好强谏,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

太监李广死,帝得朝臣与馈遗簿籍,大怒。

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有及经者,经上疏曰:“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阑入臣名。

虽蒙恩不问,实含伤忍痛,无以自明。

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

陛下试思广在时,曾言及臣否。

且交结馈遗簿籍具在,乞检曾否有臣姓名。

更严鞫广家人,臣但有寸金、尺帛,即治臣交结之罪,斩首市曹,以为奔竞无耻之戒。

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庶得展布四体,终事圣明。

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

”帝慰答之。

(节选自《明史·周经传》)(1)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

(5分)译文:(2)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

(5分)译文: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

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

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

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藉,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

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

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

擢知常州。

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

或言常平[注]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者甚众。

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三》)[注]常平:常平仓。

(1)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

(5分)译文:(2)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5分)译文: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

是时董卓迁天子都长安,卓因留洛阳。

朗父防为治书御史,当徙西,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

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

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

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

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注]东黎阳。

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

若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

”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

(选自《三国志·司马朗传》)[注]宗:宗族、宗室。

(1)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

(3分)译文:(2)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

(3分)译文:(3)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东黎阳。

(4分)译文: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四年七月,高祖崩,上(指隋炀帝)即皇帝位于仁寿宫。

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乃盛治宫室,穷极侈靡,召募行人,分使绝域。

诸蕃至者,厚加礼赐,有不恭命,以兵击之。

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

帝性多诡谲,所幸之处,不欲人知。

每之一所,郡县官人,竞为献食,丰厚者进擢,疏俭者获罪。

奸吏侵渔,人不聊生,人饥相食,邑落为墟,上不之恤也。

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

区宇之内,盗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

或有言贼多者,辄大被诘责。

各求苟免,上下相蒙,每出师徒,败亡相继。

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

(选自《隋书》)(1)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

(5分)译文:(2)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

(5分)译文:参考答案与全文翻译1.解析:(1)采分点:“上”“匡”“下”“益”。

特殊句式:判断句。

(2)采分点:“素”“是”“非”“容”。

参考答案:(1)如今的朝廷大臣,对上不能匡扶皇上,对下不能有益于百姓,都是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的人。

(2)朱云一向以狂傲直率之名著称于世,假如他说得有理,就不可诛杀;他说得不对,也应该宽容。

参考译文:朱云,字游,原为鲁人,后迁居平陵。

年轻时(喜欢)结交游侠,借助宾客为自己报仇。

身高八尺有余,仪容伟岸,凭借勇力闻名。

他洒脱不羁而能守大节,世人因此很尊重他。

到成帝时,丞相、原安昌侯张禹凭借皇帝老师的身份位至特进,(皇上)极为尊敬推崇他。

朱云上书求见成帝,当时公卿大臣都在皇帝面前。

朱云说:“如今的朝廷大臣,对上不能匡扶皇上,对下不能有益于百姓,都是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的人。

臣请求陛下赐一口尚方斩马剑,斩一个佞臣,以此来劝勉其他人。

”成帝问:“你要斩的是谁呀?”朱云答道:“安昌侯张禹。

”成帝大怒,道:“你一个小官居于下位而毁谤上级,在朝廷上侮辱我的老师,罪死不赦!”御史拉朱云下朝堂,朱云攀住殿上的栏杆,栏杆被他拉断。

朱云大呼道:“微臣我得以和龙逢(夏桀时忠臣,因谏被杀)、比干(商纣时忠臣,因谏被杀)在九泉之下交往,也就满足了!只是不知圣朝将要怎样?”御史便把朱云拉了下去。

这时左将军辛庆忌摘掉官帽,解下官印和绶带,在大殿之上叩头,说:“朱云一向以狂傲直率之名著称于世,假如他说得有理,就不可诛杀;他说得不对,也应该宽容。

臣斗胆以死相争!”辛庆忌叩头流血。

(这样)成帝的怒气才消解,然后才饶了朱云。

后来要修治栏杆,成帝说:“不要换了!就把旧栏杆修修,用它来表彰正直的臣子。

”朱云七十多岁的时候,在家中去世。

他病重时不请医不喝药。

临终嘱咐用身上的便服入殓,棺木只需容身,墓穴只需容棺即可,(家人)只造了一个一丈五尺的小坟,(把他)埋葬在平陵东郭之外。

2.参考答案:(1)人们争相向李广示好,希望他能在您跟前多说好话,图的就是您的恩宠眷顾啊。

(2)如果让我忍受屈辱,即使我死了填尸于沟壑,我的眼睛也不能闭上。

参考译文:周经,字伯常,是刑部尚书周瑄的儿子。

周经刚强正直,喜欢极力诤谏,即使深深忤逆皇帝的旨意也不顾,宦官、贵戚都害怕他并且憎恨他。

太监李广死了,皇帝得到朝中大臣馈赠李广的名册,非常生气。

科道官员趁机弹劾大臣勾结的状况,有人提到周经,周经上奏章说:“昨天科道官员弹劾朝中大臣争着向李广示好,列入我的名字。

虽然蒙受皇上恩德没有过问,我实在怀着悲伤忍着痛苦,没有办法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人们争相向李广示好,希望他能在您跟前多说好话,图的就是您的恩宠眷顾啊。

陛下您试着想想李广活着的时候,曾经谈到我没有。

况且勾结李广馈赠物品的名册也在,请求检查有没有我的姓名。

还应该严厉审讯李广的家人,只要我有一点儿财物进献李广,就治我勾结之罪,在集市上斩首,作为对争着讨好李广等无耻行为的警戒。

如果我没有被牵连,也请皇上替我洗脱冤屈,以期能舒展四体,终生侍奉皇上。

如果让我忍受屈辱,即使我死了填尸于沟壑,我的眼睛也不能闭上。

”皇帝安慰并答应了他。

3.参考答案:(1)征收赋税定下期限在县衙门口张榜(公布),让里正告诉百姓,不派一个官吏而赋税自然收足。

(2)有人说常平仓不可以轻易打开,叶衡说:“储蓄粮食正是预备紧急的事情,怎可看着百姓挨饿而不救助呢?”参考译文: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

绍兴十八年进士及第,调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代理县尉。

因捕获盐寇改官,任临安府于潜县县令。

户口簿上累积弊端,富户大多隐瞒漏报,贫弱户困于重复缴纳(赋税),叶衡把民户定为九等,从五等以下除去他们的名籍,而把他们应缴纳的份额均摊给上四等的民户,贫穷的人顿时得救。

征收赋税定下期限在县衙门口张榜(公布),让里正告诉百姓,不派一个官吏而赋税自然收足。

治绩成为各县中最好的,郡长官把他的政绩向皇上报告。

提升为常州知州。

当时发大水造成灾荒,叶衡开仓煮粥给饥民吃。

有人说常平仓不可以轻易打开,叶衡说:“储蓄粮食正是预备紧急的事情,怎可看着百姓挨饿而不救助呢?”瘟疫大起,叶衡一人独骑,命令医生跟随自己,到处访问疾苦,救活的人很多。

官府发文让晋陵县丞李孟坚代理无锡县县令,治理有声誉,叶衡向皇上推荐,立即授为秀州知州。

4解析:句(1)采分点:“以”,因为;“云”,名词作状语,如云;“乃”,就。

句(2)采分点:“恐见留”,被动句(“见”表被动);“赂”,赠送的财物,亦泛指财物。

句(3)采分点:“此乃……”,判断句(“乃”表判断);“及”,趁着;“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迁移。

参考答案:(1)因为天下各地纷乱如云,就派司马朗带着家属返回本县。

(2)司马朗知道董卓必定败亡,害怕自己被留下,就分送财物给董卓手下管事的人,请求返回故乡。

(3)这里是军队四分五裂交战争夺的地方,很难使自己安居下去,不如趁现在道路还可以通行,带领整个宗室向东迁往黎阳。

参考译文:司马朗字伯达,是河内温地人。

这时董卓迁移天子改都长安,董卓仍留在洛阳。

司马朗的父亲司马防担任治书御史,应当向西迁移,因为天下各地纷乱如云,就派司马朗带着家属返回本县。

司马朗知道董卓必定败亡,害怕自己被留下,就分送财物给董卓手下管事的人,请求返回故乡。

他回到故乡后对父老们说:“董卓犯上作乱,被天下人仇恨,这正是忠臣义士发奋有为的时候。

我们郡和京城边境界线相连,洛阳城东面有成皋,北面毗连黄河,天下兴起义兵的人如果不能前进,那情势必然使他们停留在这里。

这里是军队四分五裂交战争夺的地方,很难使自己安居下去,不如趁现在道路还可以通行,带领整个宗室向东迁往黎阳。

黎阳有军营,赵威孙过去同我们乡里有姻亲,担任监营谒者,统领军队,足可以做我们的首领。

如果以后有变化,再慢慢观望也不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