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野外标本采集与制作实习报告

野外标本采集与制作实习报告

浙江海洋大学药学系
野外标本采集与制作实习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6年 6月26日
一、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1. 通过野外标本采集与制作实习,巩固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 在实践中掌握药用植物分类鉴定的基本方法,学会利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境分布等信息鉴定(鉴别)常见药用植物及易混植物。

3. 学会药用植物标本采集、压制、装订的基本方法。

4. 识别常见药用植物,了解其基本的医疗应用(疗效)或其他经济价值,为后期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一定基础
二、实习的时间和地点
1、实习时间:2016年6月26日。

2、地点:东海大峡谷,位于浙江舟山本岛中部,最高海拔478米,约28平方公里,谷内有茶人谷,海岛著名的古驿道景观廊道贯穿其中;有流传盛久的古吉祥寺、宋高宗赵构避难处、新婚女子三日王、复翁堂等历史人文典故传说;有海岛特色的舟山锣鼓、跳蚤舞、布袋木偶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峡谷原生态环境绝佳,山谷山岭风景优美,水库水系错落蜿蜒,古驿道沿途植被树种丰富,是野外采药实习的极佳地点。

三、介绍当地至少10种常见药用植物(写出植物中文名称)及疗效
1、名称: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 (L.) DC):又叫叶下红、羊蹄草
功效: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凉血。

用于咽喉痛,口腔破溃,风热咳嗽,泄泻,痢疾,小便淋痛,子痈,乳痈,疖肿疮疡。

消炎,止痢,主治腮腺炎、乳腺炎、小儿疳积、皮肤湿疹等症。

用于治疗:肺炎、睾丸炎、麦粒肿、中耳炎、痈疖、蜂窝组织炎、泌尿系感染、急性扁桃体炎。

2、名称:犁头草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用于急性结膜炎,咽喉炎,急性黄疸型肝炎,乳腺炎,痈疖肿毒,化脓性骨髓炎,毒蛇咬伤。

内服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外用有消炎拔毒。

3、名称:小槐花
功效:清热,凉血,散瘀。

痢疾下血,癍痧发热。

解毒,祛风利湿。

用于感冒发烧,肠胃炎,痢疾,小儿疳积,风湿关节痛;外用治毒蛇咬伤,痈疖疔疮,乳腺炎。

根主治感冒,寒热往来,退麻疹余热,蛔虫病,腰扭伤,疔疮痈疖及妇女经闭。

全草:微苦,平。

祛风利湿,解毒,利尿。

用于吐泻,泄泻,痄腮,咳嗽吐血。

4、名称:淡竹叶
功效:清心火,除烦热,利小便。

治热病口渴,心烦,小便赤涩,淋浊,口糜舌疮,牙龈肿痛。

5、名称:苎麻
功效:根为利尿解热药,并有安胎作用;叶为止血剂,治创伤出血;根、叶并用治急性淋浊、尿道炎出血等症。

6、名称:商陆
功效:祛痰,平喘,镇咳,抗菌,抗炎,利尿。

治水肿,胀满,脚气,喉痹,痈肿,恶疮。

7、名称:艾草
功效: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

历代医籍记载为“止血要药”,又是妇科常用药之一,治虚寒性的妇科疾患尤佳,又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煮水洗浴时可防治产褥期母婴感染疾病,或制药枕头、药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及虚寒胃痛等。

8、名称:苍耳
功效:苍耳根:用于疔疮、痈疽、缠喉风、丹毒、高血压症、痢疾。

苍耳茎、叶:苦、辛,凉。

有小毒。

祛风散热,解毒杀虫。

用于头风、头晕、湿痹拘挛、目赤目翳、疔疮毒肿、崩漏、麻风。

苍耳花:用于白癞顽癣、白痢。

苍耳子——果实:辛、苦,温。

有毒。

散风湿、通鼻窍、止痛杀虫。

用于风寒头痛、鼻塞流涕、齿痛、风寒湿痹、四肢挛痛、疥癣、瘙痒。

9、名称:三脉紫菀
功效:带根全草(红管药):苦、辛,凉。

清热解毒,利尿止血。

用于咽喉肿痛,咳嗽痰喘,乳蛾,痄腮,乳痈,小便淋痛,痈疖肿毒,外伤出血。

10、名称:白芷
功效:根入药,能祛风,散湿,排脓,生肌止痛;主治风寒感冒,前额头痛,鼻窦炎,牙痛,痔漏,便血,白带,痈疖肿毒,烧伤等症。

四、实习完成的内容
本次外出采药,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能更加真实的了解各种草药的实际外观、疗效和作用。

经过一上午亲身接近自然中的花草药材,使得一些课堂上接触不到的内容在一次次的游历观察中,渐渐铭记在脑海中。

一些看似平淡无奇你的路边野物,竟有各种对人大有裨益的效果,有些平时常见的植株,可能是畅销药的主要组成成分。

例如最常见的艾草,就具有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

历代医籍记载为“止血要药”,又是妇科常用药之一,治虚寒性的妇科疾患尤佳,又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煮水洗浴时可防治产褥期母婴感染疾病,或制药枕头、药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及虚寒胃痛等,这是之前不知道的知识空白。

诸如此类的药材都是前人在不断地尝试,实验努力之后所发现的成果。

或许还有更多的药材待我们去发现,这次的活动则是对未知草药疗效的探索的第一步。

现在的知识还不足以支撑起我们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因此,学好专业知识,凝固学科知识是我们现在的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