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前处理丝光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前处理丝光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前处理丝光
v 时间: 丝光作用时间为20s左右,目前生产上丝
光的浸碱时间为35~50s ,厚重织物丝光时 浸碱时间要适当延长。 v 去碱:
在保持张力情况下,充分去碱,降至5% 以下,使氢键重建,提高 定形效果。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前处理丝光
7.5丝光工序
v 坯布丝光:润湿性差,碱液会受坯布所含杂 质沾污而难以回收。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前处理丝光
7.8丝光效果的评定
v 光泽 ---尚无统一的理想手段,故目前多用目 测评定
v 显微切片测定丝光织物的物态变化--利用显微 镜测量纤维截面的轴长 ,椭圆度=短轴/长轴。 当椭圆度趋于1时,丝光效果也最好。
v 吸附性能
钡值法:检验丝光效果的常用方法。
碘吸收法 :
碘沾污和染色测试法:
色泽、色光趋向一致,增加织物
平整性、提高尺寸稳定性,降低 缩水率,略提高强度。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前处理丝光
第二节苎麻纤维及苎麻织物的练漂
v 苎麻纤维的练漂: 脱胶 v 苎麻织物的练漂:
•纤维粗,渗透差。
•处理要求浓度小、长 时间;平幅
烧毛—退浆—煮练—漂白—半丝光
•毛羽多且刚性 大。高温、快
速、烧透
v 所以要求丝光碱纯度高些,浓度适当,并要求不 含有泡沫、绒毛、纤维等杂质,以保证丝光碱液 的清洁。这是保证丝光质量的因素之一。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前处理丝光
7.3丝光棉的性质
v 形态结构 v 微结构 v 分子结构的变化
•继续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前处理丝光
形态结构的变化
v 纤维直径增大变圆,纵向天然扭曲率改变 (80%→14.5%),横截面由腰子形变为椭圆形, 甚至圆形,胞腔缩为一点。 若施加适当张力,纤维圆度增大,表面原 有皱纹消失,表面平滑度,光学性能得到改 善,增加了反射光的强度,织物显示出丝一 般的光泽。 织物内纤维形态的变化是产生光泽的主要 原因,张力是增进光泽的主要因素
v 烧碱与天然纤维素(纤维素I)作用,生成碱 纤维素。碱纤维素极不稳定,经水洗易水解 成水合纤维素,再经脱水烘干即成为丝光纤 维素(纤维素II)。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前处理丝光
Donnen膜平衡理论
v 该理论认为棉纤维在浓烧碱溶液中发生溶胀是渗透 压作用的结果。
v 假设: 1)把纤维素内部视为膜内系统,外部碱溶液视为膜
v 纤维溶胀后,大分子间的氢键被拆散,在张力作用下,大分 子的排列趋向于整齐,使取向度提高;
v 纤维表面不均匀变形被消除,减少了薄弱环节。使纤维能均 匀的分担外力,从而减少了因应力集中而导致的断裂现象。 加上膨化重排后的纤维相互紧贴,抱合力,也减少了因大分 子滑移而引起断裂的因素。 •继续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前处理丝光
7.7 热丝光
v 平衡溶胀——棉纤维的最大溶胀 在低温(5℃)时,平衡溶胀值最高 随着温度的提高,平衡溶胀明显下降 达到60 ℃时,平衡溶胀几乎不随温度上升而下降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前处理丝光
溶胀速度
v 工业实践中,丝光浸碱溶胀时间一般限定在30~ 60s,故纤维的溶胀不可能达到最大溶胀,必须考 虑纤维的溶胀速度。
v 尺寸稳定性 :尺寸稳定性表现在门幅的稳定 和缩水率的降低。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前处理丝光
8、天然彩棉的前处理
v 工艺流程:
烧毛
•天然彩棉纤维 长度短,强力 较差,织物表 面易起毛。
退浆
•精练去除杂质,使 颜色加深,色泽丰
满。工艺与普通白 棉类似。
精练
丝光
•为保持原来的色 泽,多用酶退浆
工艺。
•烧碱浓度180~230g/L,使织物
v 光泽变好; v 尺寸稳定性增强; v 强度增加,尺寸延伸度减小; v 化学反应性能增强,对染料的吸附能力增强;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前处理丝光
7.4丝光工艺条件分析
v 碱液浓度---影响效果的主要因素 只有当碱液浓度达到某一临界值以后才能引起
棉纤维剧烈的膨化。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前处理丝光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前处理丝光
分子结构的变化
v 棉纤维在浓碱液中发生溶胀后,大分子链间 的氢键被拆散,舒解了织物中贮存的内应力, 通过拉伸,大分子进行取向排列,在新的位 置上建立起新的分子键,且分子间力比溶胀 前大。最后在张力下去碱,已取向排列的纤 维间的氢键被固定下来,这时的纤维处于较 低的能量状态,因此尺寸稳定。
•继续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前处理丝光
5.4 Modal纤维织物的前处理
v Modal纤维特点:高湿模量、高强力,加工适 应性强,无特殊工艺要求。
v 流程: 冷堆---烧毛---漂白---半丝光
•本身光泽好,半丝光提 高尺寸稳定性和染色得色 量。 •烧碱浓度 110~120g/L。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前处理丝光
5.5 竹纤维织物的前处理
•膜外可移动离子总浓度: • CO=2(C2+C3-X)=2X′,
•CI>CO,因而产生了渗透压P,引 起纤维溶胀。 •P=RT(CI-CO)
• =RT(2X-C1-2X′)
•(1)当C2不是很大时,C2↑,C1↑,P↑,溶胀↑ •(2)若有盐存在,膜外[Na+]↑,即X ′ ↑,P↓,溶胀↓ •(3)若C2↑↑,C1相对C2很小,而膜外[Na+]↑↑,X ′很大,P→O
轧碱槽→布铗伸幅装置(4~5套淋洗和真空 吸水)→去碱箱→平洗机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前处理丝光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前处理丝光
v 直辊丝光机 v 依靠摩擦力,阻止收缩,无扩幅作用 v 流程:进布→弯辊扩幅→直辊渗透区(碱液
浸轧槽)→轧车→直辊稳定区(冲洗去碱槽) →去碱蒸箱→平洗烘燥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前处理丝光
v 竹纤维特点:韧性和耐磨性好,但强力较差, 尤其是湿强力低,在染整加工中特别注意减 少强力损伤。
v 纯竹纤维织物 :烧毛---退浆---漂白
•以淀粉浆为主。竹纤维 不耐碱,一般用淀粉酶冷 轧堆工艺进行退浆。
•竹纤维表面含有微黄 色素,染浅色及鲜艳色 泽前,需漂白。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前处理丝光
5.6 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的前处理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前处理丝光
v 由于膜内外离子分布的不匀(膜内可移动离子的 总浓度大于膜外),结果产生了渗透压,从而使 水向纤维内部渗透,使纤维发生溶胀。
v 膜内、外离子浓度相差越大,渗透压就越大,纤 维溶胀也就越剧烈。
v 如果突然增加膜外Na+的浓度,会使渗透压减小, 不利于纤维的溶胀。溶液中加入食盐以及碱液浓 度过高,都会使纤维溶胀减小。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前处理丝光
碱液温度:
v 烧碱与纤维素纤维的作用是放热反应, 所以提高碱液温度会使纤维溶胀减弱,造成 丝光效果降低,收缩率和钡值下降。
v 在碱液浓度相同的条件下,温度越高,产 品的收缩率和钡值越小,有降低丝光效果的 作用。
v 温度低,需要较强的冷却能力;碱液浓度显 著增大,使碱液难以透入纱线的内部,造成 丝光不透,造成表面丝光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前处 理-丝光
2020/11/30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前处理丝光
7.1丝光的含义
v 丝光:棉制品(纱线、织物)在有张力的条件下, 用浓的烧碱溶液处理,然后在张力下洗去烧 碱的处理过程。
v 碱缩: 棉制品在松驰的状态下用浓的烧碱液处理, 使纤维任意收缩,然后洗去烧碱的过程,也 称无张力丝光,主要用于棉针织品的加工。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前处理丝光
第五节 化学纤维织物的前处理
5.1粘胶纤维织物的前处理 粘胶纤维特点:物理结构松散,化学稳定性差,
湿强度差,易产生变形,不耐酸,耐碱性也 比棉差。吸湿性好。 练漂工艺流程:
烧毛---退浆---煮练---漂白 加工方式:无张力机械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前处理丝光
5.2合成纤维的前处理
色、印花和整理等后加工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前处理丝光
v 丝织物精练:去除生丝及其织物(坯绸)上 所含的各类杂质,为后加工提供合格的半制 品或直接得到练白产品的加工过程,称精练, 也叫脱胶。
v 精练原理:利用丝胶与丝素分子构型和形态 结构的差异。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前处理丝光
工艺流程
坯绸准备→ 预处理 → 初练 → 复练 → 热水洗 → 温水洗 → 冷水洗 →半制品 方法以皂碱法为主
纺Hale Waihona Puke 品染整工艺学前处理丝光v 设:C1-为平衡后Cell-O-的浓度;
C2、 C3-为反应前NaOH和NaCl的浓度;
X、Y-为平衡后膜内Na+、OH-的浓度
根据上述假定,平衡时膜内(I)膜外(O)离子浓度可
分别表示如下:
•膜内可移动离子总浓度:
• CI=[Na+]I+[OH-]I+[Cl-] =2X-C1
•苎麻对酸、碱、氧 化剂抵抗力差,在 常压下煮练
•改善吸附性。 •半丝光 150~180g/L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前处理丝光
第三节 羊毛初加工
v 羊毛初加工主要包括:选毛、洗毛、炭化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前处理丝光
第四节 丝织物前处理
v 蚕丝的主体是丝素 v 天然杂质:丝胶、脂蜡、色素、无机物和碳
水化合物 v 人为杂质:着色剂(识别捻向)、油污 v 影响丝绸柔软、光亮和洁白等品质,妨碍染
v 张力 棉织物只有在适当的张力情况下,才能获得较
好的光泽。光泽、强力随张力的增加而提高,但断 裂延伸度随张力的增大而降低。 v 棉纱线的断裂延伸度则随着张力的增大而降低; v 张力过大,对产品的光泽增加不多,却使断裂延伸 度下降 v 松弛处理对织物光泽和强度的提高较小,却可以提 高织物的弹性,使断裂延伸度有了较大增加
外系统; 2)丝光过程中膜内外可移动离子能按唐能膜平衡原
理在膜内外进行分布,达到平衡时保持电性中和; 3)在平衡过程中膜内外体积相等,而且不变; 4)纤维素是一种弱酸,在烧碱溶液中可以形成钠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