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案

【分析】(先由学生读题,教师引导)这是一个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大家每天都用、都见的物品,其中的数量关系即相等关系显而易见。
让学生自由发挥,最后板书如下:
桌腿的数量=4×桌面的数量
是针对例题1设置的练习题.
要求学生自己先独立完成,然后相互交流。
归纳总结
抓住配套关系,设出未知数,根据配套关系列出方程,通过解方程来解决问题
分析:本题的配套关系是一套仪器由一个A部件和三个B部件构成。(即B部件的数量=A部件的数量×3)
合作学习,让会做的学生给同学讲解,使每个小组的同学都会列方程。
还可以怎么列方程?




请你来试一试:练习
制作一张桌子要用一个桌面和4条桌腿,1 m3木材可制作20个桌面,或者制作400条桌腿,现有12 m3木材,应怎样计划用料才能制作尽可能多的桌子?
【问题1】例题1某车间22名工人生产螺钉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名工人生产螺母?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每人每天的工作效率×人数=每天的工作量(产品数量)
螺母的数量=螺钉数量×2
解:设应分配x名工人生产螺钉,其余(22-x)名工人生产螺母.根据螺母数量和螺钉数量的关系,列得
2×1200x=2000(22-x)
去括号,得
2400x=44000-2000x
移项及合并同类项,得
4400x=44000
系数化为1,得
X=10
生产螺母的人数为 22-x=12
答:应分配10名工人生产螺钉,12名工人生产螺母.
情感
态度
进一步体会化归思想,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建立数学应用意识,热爱数学.
重点
分析配套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了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学环节安排】
环节
教 学 问 题 设 计
教学活动设计
问题最佳解Biblioteka 方案自主探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际问题:
配套与人员分配问题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配套问题
【教学任务分析】




知识
技能
1、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掌握配套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方法
通过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交流,学会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掌握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依据乘法的分配律去括号,感悟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模型,训练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展示.
作业设计
作业:必做题:练习册第97页5题、7题
选做题:练习册第104页17题
作业可设必做题和选 做题,体现要求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课堂练习】:课本P101联系1
根据导学案表格设出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例题1是生产调度问题即如何规划分工使两种产品在数量上配套的问题.“螺母的数量是螺钉数量的2倍”是本题中特有的相等关系.“每人每天的工作效率×人数=每天的工作量”两者结合,就能列出方程.
由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即学生完成板演,集体订正.
然后可以用幻灯片打出完整的解题过程,让学生进行比较,明确步骤中的各个要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