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项目开发背景1.总则1.1项目开发背景寻甸县旅游资源丰富并且很有特色,其中最具有影响力和开发价值的就是类似“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塞外风情的北大营草原。
寻甸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为了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谐发展,寻甸县政府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并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对北大营旅游资源进行开发。
寻甸县河口乡政府与云南省天时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了北大营草场开发使用合同,天时房地产公司将投资开发北大营草场的旅游资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要求,云南天时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公司旅游业发展有限公司委托云南省环保产业科技开发中心为北大营草原旅游开发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人员在收集资料、现场踏勘、走访调查的基础上,最终编制完成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供建设单位提交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和决策参考。
1.2评价重点根据本项目工程特点和区域环境特征,确定本项目的评价重点为:(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2)水环境影响评价;(3)景观影响评价。
1.3评价范围及环境保护目标1.3.1评价范围(1)生态环境评价范围北大营草原旅游开发项目规划面积111hm2,根据导则,评价范围沿规划面积向外扩展1km。
(2)水环境评价范围9.6 hm2的花沟水库水域面积及花沟水库下游河流至入牛拦江的长约5km河段。
此外还有本项目开发涉及的两处泉眼,分别位于小尖山附近和花沟水库南面。
(3)环境空气及噪声评价范围环境空气评价和噪声评价范围为旅游开发区边界外延200m。
1.3.2环境保护目标评价区域内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2.项目概况2.1项目地理位置本开发项目位于寻甸县河口乡北大营村,距离河口乡政府所在地15km,距离寻甸县城30km。
2.2项目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约为4800万元,环保投资560万。
2.3土地占用情况旅游开发区土地利用形态以高山草地和林地为主,包括花沟水库水域面积和零星的居民建设用地、耕地。
项目开发规划面积111.10公顷,其中草原76.02公顷,占68.42%;林地23.04公顷,占20.74%;居民建设用地0.06公顷,占0.05%;水域4.64公顷,占4.18%;耕地1.49公顷,占1.34%;其他用地5.85公顷,占5.27%。
2.4项目开发内容旅游开发项目以花沟水库周边111hm2的草场和林地为基础进行开发,主体工程包括公共服务设施、马术俱乐部中心、住宿接待、拓展训练、草原观光、康体运动(二期)、围栏牧场和苗圃等八个部分。
项目的配套工程主要包括道路、景观绿地、旅游服务附属设施、安全防火设施、环境卫生设施、给排水设施、供电设施、供水设施、通讯设施等。
2.5项目选址合理性和规划的相符性选址可行性综合分析3. 工程污染源分析3.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3.1.1 废水废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的生活废水,施工人员每天生活用水量按100L计算,施工人员平均按200人/d计,废水量按用水量的80%计,则每天排放生活污水16 m3/d。
此外还有少量的施工机械跑、冒、滴、漏产生的含油废水。
3.1.2 废气施工期的空气污染主要是平整土地、开挖、打桩、道路铺浇、材料和取、弃土运输、装卸和搅拌等过程产生的扬尘。
此外还有施工设备燃油的尾气排放。
3.1.3 噪声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如推土机、压路机、打桩机、挖掘机、搅拌机等。
这些机械运行时在距离声源5m处的噪声值高达80-110dB(A)。
3.1.4固体废弃物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废料及包装材料等。
本评价以1.0 kg/d的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计算施工期间生活垃圾量(施工人员平均按200人/d计),按0.5 kg/(m2·a)的年单位面积建筑垃圾产生量对建筑垃圾量进行估算(总建筑面积按56523.8平方米计,年施工日期按300天计),计算结果为生活垃圾有0.20 t/d,建筑垃圾有0.09 t/d。
3.2营运期污染源分析3.2.1废水废水主要包括职工生活污水、酒店生活污水和游客产生的生活污水及马匹用水。
马会酒店设有270个床位,围栏牧场设有120个床位,公共服务区的美国西部小镇商业街和员工之家住宿人员约99人左右。
据预测,到2010年年最大旅游人数15.3万人次,平均日游客420人,不过夜旅游者估算最大为日1000人次。
用水标准:围栏牧场、马会酒店按470升/人.日;不过夜者按30升/人.日;职工按200升/人.日计。
此外,马术俱乐部共有马100匹,马匹平均用水117L/d。
最大日生活用水量:=390×0.47+99×0.2+1000×0.03+100×0.117=244.8 m3。
水量平衡见图3-1。
图3—1 水量平衡图单位:m3/d据类比资料,本项目的生活污水水质见表3-1。
表3-1 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浓度及产生量3.2.2 废气开发区内不设锅炉,所有服务接待设施均采用电、太阳能和液化气等清洁能源,故主要空气污染源为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是HC、NO x和CO,量不大;此外还有少量厨房油烟,厨房油烟经过抽油烟机处理之后,量很小。
3.2.3 交通噪声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车流量相应增加,交通噪声也随之加大,根据类比调查,各主要旅游线路两侧5m处的噪声等效声级昼间为65~69dB(A)。
3.2.4 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于游客和宾馆、酒店等产生的生活垃圾,按游客每人每天产生0.15 kg计(游客按每天420人计),住宿人员按每人每天产生1 kg计(人员按99人计),则每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量有0.163t。
3.2.5 马粪马术俱乐部的马匹按100匹计,每匹马每天产生量按2kg计,则马匹产生的粪便量为200kg/d,年产生量为73t。
4. 项目开发区域环境质量现状4.1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4.1.1 植被和植物资源旅游区植被类型主要是高原草地,部分地区是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
据调查和资料分析,该区域内没有珍稀、濒危植物和国家、省级保护植物,均为常见植物。
4.1.2动物资源北大营草原旅游区评价范围内有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的常见动物,未发现国家和云南省级重点保护动物;在鸟类中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雀鹰、松雀、短耳鹰等。
调查未发现有当地特有动物。
4.1.3水土流失现状项目区占用土地总面积111.1hm2,项目区内植被良好,据现场勘察按流失程度分:微度(<500t/km2.a)流失面积104.06hm2,轻度(500~2500t/km2.a)流失面积2.4hm2。
年水土流失总量为348.18t/a。
4.1.4景观项目区的最大特色是在“四季如春”的滇东高原上,展现了浓郁的草原景色和韵味,又兼备滇东山林的田园农家厚重的乡土气息;既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又有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
4.1.5生态现状结论综合以上调查资料,项目开发区内植被良好,动植物资源丰富,水土流失量小,旅游资源丰富且异质性较强。
草地面积较大,林地面积适中,空间分布较均匀。
总的来说,项目开发区生态系统具有较好的生物恢复能力和阻抗内外干扰的能力,可以认为项目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良好。
4.2地表水功能和环境质量现状4.2.1地表水功能项目开发区内有一花沟水库,水库的客容量为10万m3,常年不干,目前的主要功能是作为下游地区200亩农田的灌溉用水。
水库出水沿水库下游小河汇入牛栏江,周边为草场和森林,无工业污染源。
水库水源一方面来自天然降水,该区域年平均降雨量1038.8mm,项目区汇水面积111.1hm2,径流量为1154106.8 m3。
水库的另一水源为水库上游的一处泉眼,日出水量稳定在250 m3,年出水量为91250 m3。
项目所在地水稻生长的时间一般和该地区的雨季同期,在水稻生长期间从水库放水灌溉的水量不是很大。
下游农田的需水主要在种植旱粮期间(按照国家GB5084—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旱作物年需水量为300 m3/亩),年需水量为:300 m3/亩.a×200亩=60000 m3。
综上所述,从目前花沟水库库容和下游农田灌溉需水量来看,水库完全可以供应下游地区200亩农田灌溉用水。
项目开发与农业生产用水不会存在大的矛盾。
旅游项目开发之后,对评价区地表水功能影响很小。
4.2.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2006年8月8日至8月10日对该水库及下游汇入牛栏江的河流断面进行了水质监测,监测布点:花沟水库、花沟水库下游小河5km处断面;监测项目:水温、pH值、COD、BOD5、NH3-N、TN、TP、动植物油、粪大肠菌群;监测频率:连续监测三天,每天采样一次。
监测结果表明,pH、TP、TN、BOD5、氨氮、动植物油均可达到GB3838-2002 Ⅲ类标准,花沟水库及水库下游河流水质COD均未达到Ⅲ类标准,但超过量较小,粪大肠杆菌数量超过标准值两倍多,超标原因主要是面源污染。
综合各项指标来看,评价区域内地表水的水质已受到一定的污染,只是污染程度不大而已,项目建成后应加强花沟水库的水质保护,使水质达到GB3838-2002 Ⅲ类标准。
4.3地下水功能和环境质量现状4.3.1地下水功能项目开发区周围村民的生活饮用水都是通过打井取用地下水,目前小尖山附近(日出水量500m3)和花沟水库上游(日出水量250m3)泉眼的泉水都不是当地居民的饮用水源,花沟水库上游的泉眼出水经花沟水库和水库下游的自然水沟后进入牛栏江,小尖山附近的泉眼经自然水沟流进牛栏江。
由于目前这两处泉眼基本上是没有被人们开发利用,旅游项目开发后取用该两处的泉水作水源,对当地居民的饮水不会产生影响,对当地地下水的功能改变很小。
此外项目开发区范围内地下水资源很丰富,泉眼分布多,当项目开发每天从该两处的泉眼取约250m3水之后,对当地地下水资源影响很小。
4.3.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本环评对该两处泉水进行了监测,地下水评价采用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由监测结果可以看出地下水水质较好,可以作为饮用水水源。
4.4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区域内以草场和森林为主,空气环境质量良好,为进一步了解评价区内环境空气质量情况,于2006年7月31日至8月3日在北大营草场内进行了现场监测,监测布点:拟建马会会所所在地;监测项目:TSP、SO2、NO x;监测周期和频率:连续监测三天,其中TSP每日至少有12h的采样时间,SO2、NO x每日至少有18h的采样时间;监测方法: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标准检测方法。
监测结果表明,监测点的环境空气中,SO2、NO2、TSP的浓度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标准,全部监测数据都达标,超标率为零,表明该区域空气环境质量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