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为人民服务 优秀导学案

为人民服务 优秀导学案

为人民服务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写“鼎、革命、利益、鸿毛”等词语,了解演讲词的一般特点,积累演讲知识。

2.理清各段的内容,弄清作者的演讲思路。

3.理解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学习难点】
1.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正确书写下列词语。

鼎()革命()利益()鸿毛()剥削()牺牲()
送葬()追悼()寄托()哀思()炊事员()
精兵简政()五湖四海()死得其所()
2.词语解释。

鸿毛:
精兵简政:
五湖四海:
死得其所:
追悼:
寄托:
3.张思德生平。

(1)张思德小名谷娃子,1915年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是个孤儿。

苦难的生活,磨砺出他坚韧的性格。

1933年10月第一个报名参加仪陇县的少先队,后加入红
军,在战斗中立过功,因在战斗中浑身是胆,被战友们誉为“小老虎”。

1935年5月跟随红军长征。

1937年因伤病被编到警卫连,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春调往延安,在中央警卫营任通讯班长。

1942年10月担任中央警卫团战士。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带领战士挖窑烧炭,窑洞即将完成塌方,他奋力救出战士,自己则被砸埋在窑里牺牲,时年29岁。

张思德的一生是短暂的,他把青春和生命献给了党和人民。

(2)写作背景。

这篇演讲词是毛泽东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议上的讲演。

1944年9月8日,即张思德牺牲后3天,中央直属机关在延安凤凰山脚枣园操场上为他举行了约千人的追悼会,毛泽东亲笔题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

下午1时以后,毛泽东迈着沉重的步子走上祭台,作了题目是《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在本文中,毛泽东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严密的逻辑论证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见解和主张。

(3)文体常识。

演讲稿也叫演说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词的特点是:①针对性,听众是什么人,听众兴奋点在哪里;②可讲性,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③鼓动性,内容要丰富、深刻,见解精辟,语言富有感染力,洋溢激情。

(4)资料链接
1.司马迁: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用二十余年时间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他在《报任少卿书》里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李鼎铭:陕北的开明绅士,曾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

3.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

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二、达标启学。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讲了哪三个方面的意思?
2.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话,谈谈你的体会。

想想作者是怎样论证的?
3.演讲要能为听众所接受并心悦诚服,其论辩就要有雄辩的逻辑力量,为了获得这种力量,就要让道理说话,就要让事实说话。

请说出第二自然段所采用的论证方法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提到了“精兵简政”这一建议,这和本段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5.文中第四自然段内容丰富,作者主要讲了哪些方面,请梳理出几个主要的观点给本段分出层次?
6.“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怎么理解这里的“共同的革命目标”?
7.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8.本文是针对张思德同志的牺牲发表的一篇演讲,那么作者在第五段是怎么揭示主题和照应开头的?
9.结合带点的词语理解句子。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
..地为人民
..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
的利益工作的。


10.“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中的“只要……就……”是什么关系的复句,有什么作用?
11.逐层深入的论证结构
首先提出论点:。

接着论述论点:。

最后发出号召:。

三、反馈评学。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1.兴.旺A.xīng B.xìng()
2.追悼.A.dǎo B.dào C.diào()
3.受苦受难.A.nán B.nàn()
4.李鼎.铭A.dǐng B.dǐn()
(二)将下列词语正确搭配在一起。

遵守看到提高战胜改正改进
工作缺点制度成绩困难勇气
()——()()——()()——()
()——()()——()()——()
(三)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2.()你说得对,我们()改正。

3.()你认为自己的看法正确,()应该坚持到底。

4.王鹏()接受了大家的批评,()改正了错误。

(四)找出文中所用的成语,并分析其作用。

(五)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先解释下列加粗的字,再说说全句的意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或:于:
这句话的意思是:。

2.本段的中心句是。

此句和后面三句是关系。

3.“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