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 俞金尧,20世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历史反思—以拉丁美洲和印度为主要对象的分析,世界历史,2011(03);13

3. 俞金尧,20世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历史反思—以拉丁美洲和印度为主要对象的分析,世界历史,2011(03);13

·城市史研究·20世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历史反思———以拉丁美洲和印度为主要对象的分析俞金尧内容提要本文考察了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的城市化历史,指出了城市化的特点和问题,并分析了它们的原因。

20世纪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历史为我国今后的城市化提供了三个方面的重要启示:一、把握城市化的速度与城市生活质量的关系。

城市化水平虽然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但不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唯一指标。

推进城市化要以城市能够为它的居民提供更为优良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主要目标。

二、在很大程度上,健康的城市化需要与乡村共同发展。

农村和农业的不发展是发展中国家过度城市化的根源。

三、要处理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追求新型的工业化具有战略意义,但现实的社会状况仍需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以缓解就业压力。

关键词20世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度城市化城市化水平通常被看成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的确,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很高。

2003年,美国的城市化水平为78%,德国为88%,法国为76%,加拿大为79%,日本为79%,英国则达到了90%①。

相比之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同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只有40.53%;到2010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也只有47.5%。

但是,城市化水平并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唯一指标,因为城市化水平仅仅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当中居住在城市里的人的比率,它并不反映城里人的工作状况和生活质量,从而也难以全面地反映该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很明显,发展中国家一些地方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但这些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形并不令人如意,更遑论达到西方的水平。

比如,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也是在2003年,当地总体①世界银行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组织翻译:《2005年世界发展指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表3.7,第166—169页。

20世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历史反思的城市化水平已达到77%;有些国家的城市化水平甚至已超过了前述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

如委内瑞拉这一数字为88%,乌拉圭为93%,阿根廷为89%,智利为87%①。

此外,拉丁美洲还拥有像墨西哥城、圣保罗这样从人口规模上讲在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都市。

可见,仅从城市人口的统计数字上看,拉丁美洲的发展水平似乎不在西方发达国家之下。

但是,如果仔细地观察拉丁美洲的城市化过程和客观状况,那么,拉美的城市化水平与人们所期待的社会经济发展应达到的水平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别的。

虽然有高水平的城市化,但在过去几个世纪里,拉丁美洲的经济一直依附于西方国家,而且,不少拉丁美洲国家的巨型城市与其他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一样,背上了“过度城市化”的名声,其中所发生的一些社会问题,已经被我国的一些学者当作需要认真对待的“前车之鉴”②。

所以,城市化的过程和城市所处的真实状态远比城市化的数据来得复杂,在某些情况下,城市化过快发展与城市自身的承载能力会发生矛盾。

在当前我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追求什么样的城市化、走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如何避免出现类似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曾经或正在发生的城市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消极现象,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一、历史概述城市化主要是指近代工业化以来城市蓬勃发展、城市人口较快增长的过程。

19世纪,欧美国家的工业化广泛展开,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1800年,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的城市化水平仅为19.4%。

一个世纪以后,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已提高到67.6%③。

不过,由于欧美国家的人口在世界总人口中所占的比率不大,在整个19世纪,世界总体的城市化水平提高不快。

据估计,1800年前后,世界上大约只有3%左右的人居住在人口规模超过5000人(即够得上城市标准)的城市里④。

到190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大约也就是13%。

世界城市化的历史到20世纪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是一个有越来越多的人变成城里人,以及城里人在全部人口中所占的比率越来越大的时代;是一个城市转变的世纪,是全球社会从一个以乡村为主的社会向以城市为主的社会转变的世纪。

⑤到1950年,这一比率很快提高到29%。

随后,世界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到1975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已达到了39%。

世界城市的总人口从1950年的7.3亿,增加到1975年的15.9亿。

同期,乡村人口从17.94亿增加到24.76亿;也就是说,全世界的乡村人口增加了38%,而城市人口则增长5①②③④⑤世界银行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组织翻译:《2005年世界发展指标》表3.7。

韩俊、崔传义、赵阳:《前车之鉴:巴西城市化过程中的贫民窟问题》,《书摘》2005年第9期。

原文题为《巴西城市化过程中的贫民窟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发展观察》2005年第6期。

保罗·贝劳奇:《城市和经济的发展:从古至今》(Paul Bairoch,Citi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From the Dawn of History to the Present)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90页表18.1。

当然,这是一个保守的估计,其他的估计虽然要高于这一数字,但相比于当前的城市化水平,这些数字仍是很低的。

比如有人估计当时世界城市人口应占总人口的5%—6%;也有人认为,这一数字应为8%—10%。

保罗·贝劳奇:《城市和经济的发展:从古至今》,第494页。

约瑟夫·古格勒编:《第三世界的城市化》(Josef Gugler,ed.,The Urbanization of the Third World),牛津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世界历史2011年第3期了118%①。

随后,城市人口总量和城市化水平又有新的提高。

1990年,世界城市人口为22.63亿,约占总人口的44%。

到2003年,世界城市人口达到了30.15亿,占总人口的49%②。

可见,20世纪的确是世界城市化大发展的一个世纪,无论是城市人口的增长率,还是城市人口的绝对数字,都反映出世界的城市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水平,而20世纪下半叶的世界城市化速度几乎是爆炸性的。

世界城市人口在20世纪,特别是该世纪的下半叶快速增长的基本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大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在世界城市总人口中所占的比率节节攀升。

1950年,这个比率仅为39%;1960年增至45%;1970年,这一比率上升到将近一半;1990年达到了61%③。

可见,20世纪下半叶世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关键在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对于20世纪世界城市大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一、很高的城市人口增长率。

20世纪初,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就出现了较快增长的势头。

1900年到1920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年增长率约为1.3%—1.4%;1920年至1930年,增长的幅度达到每年1.9%—2.1%④。

在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发生在拉丁美洲地区,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发展并没有显示出比以前更快的速度。

但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是十分惊人的。

从1950年到1985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了四倍,年增长率高达4.1%,城市化水平也以每年2%的速度上升。

这种增长速度不仅史无前例,而且也远远高于欧美国家在社会经济相似的发展时期的城市化速度。

在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发达国家有三四十年的城市化迅猛发展时期。

在1860年至1900年间,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年增长率为2.4%,城市化水平则以每年1.3%的速度提高。

此外,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从12%上升到32%,大约花了一百年时间,而发展中国家只花了50年时间⑤。

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下半叶的城市发展速度进行比较,也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较高的城市人口增长速度。

以1950年至1975年为例。

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从2.87亿增加到8.38亿,平均年增长率为4.4%;而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从4.44亿增至7.52亿,年均增长率仅为2.2%。

即使拿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发展进行比较,也可以看到城市人口较快的增长速度。

据估计,从1950年至1975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的年均增长率约为农村人口年均增长率的2.75倍⑥。

二、城市人口绝对量膨胀。

1950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为2.87亿,到1975年增至8.38亿。

在这1/4个世纪里,全世6①②③④⑤⑥弗朗西斯·切鲁尼兰:《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社会经济和人口分析》(Francis Cherunilam,Urban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 Socio-Economic and Demographic Analysis),孟买1984年版,第1、5页。

世界银行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组织翻译:《2005年世界发展指标》表3.1,第168页。

戴维·德雷卡克斯-史密斯:《第三世界的城市》(David Drakakis-Smith,The Third World Cities),伦敦2000年版,第16页,图1.3。

保罗·贝劳奇:《城市和经济的发展:从古至今》,第427页。

保罗·贝劳奇:《城市和经济的发展:从古至今》,第428页。

弗朗西斯·切鲁尼兰:《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社会经济和人口分析》,第5页。

20世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历史反思界新增的城市人口中,几乎有2/3的人口是在发展中国家里产生的。

①1995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更是达到了17亿以上②。

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在世界城市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1950年时,发达国家的人口只占世界总人口的33%,但其城市人口却占世界城市总人口的60%强。

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尽管占着世界总人口的2/3以上,但其城市人口只占世界城市总人口的40%左右。

1970年是一个转折点,那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占有了一半的世界城市人口份额。

③此后不久,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在世界城市人口中就开始占据主要的份额,并且这一份额在不断地扩大。

1980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约占世界城市人口的55%,1990年约占61%,2000年约占69%,呈逐渐扩大之势④。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之所以在世界城市人口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一方面是因为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已基本完成,城市化早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人口增长率也已经很低,城市人口的增长空间有限,城市人口已不可能有大量增加。

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本来就低,而人口增长却极为迅速。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原有的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的幅度稍有提高,便可以使人口的绝对数大大增加,从而有助于扩大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在世界城市总人口中的比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