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原理之地震波传播速度
“圆径八尺,形似酒樽,一龙发机,七首不动,”地动仪的机巧精妙令人流连忘返,古人智慧超群,其中细节仍不得而解。
那么,地震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它又是为何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
“地震”顾名思义是一种地表剧烈震动的现象,而地表为何会震动呢?地表震动的动力又从何而来?这些问题都值得令人探索。
首先,地震时地球内部介质局部产生急剧的破裂而产生地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震动的现象。
引起地球内部介质发生破裂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地下深处岩石破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水库蓄水,炸药爆破等等,都会引起地球表层不同程度的震动。
地震威力与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大小紧密相连,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在地壳与地幔的分解处及莫霍面处,地震波的速度明显增加,当通过上地幔软流圈时,由于软流圈接近岩石熔点,塑性和活动性增加,降低的地震波的速度,使地震波表现为渐变特征。
而到了地幔与地核的分解处即古登堡面处,地震波中纵波速度由13.6km/s降低为7.98km/s。
横波速度由7.23km/s变为0,顾地震波在不同的圈层有不同的速度,因此也具有不同的威力。
在日常生活中,初步了解一些地震的原理,能让我们对地震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对我们脚下的大地母亲的“脾气”有所了解。
当地震来临时,我们也会更理智的对待这一现象,要让我们的“母亲”变得温和些,那么,请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她的情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