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实验教学大纲
教学单位名称: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课程名称: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与解释
课程代码:08262026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学分:32/2(其中实验8学时)
面向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
一.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要求和教学目的
《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课程是应用地球物理系列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地球物理勘探中的重要方法之一,与地震勘探原理一起构成了地震勘探研究方向的一个完整体系。
是勘查技术与方法专业中应用地球物理方向本科生的一门重要选修课。
本实验课是与理论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通过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理解和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熟悉基本的数据处理流程,并进行实际的地震资料处理。
本实验课实际上是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与解释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生应掌握的实验技术及基本技能
1、掌握常用地震数据处理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
2、了解常用地震记录的数据格式及剖面显示方式;
3、掌握动、静校正及水平叠加处理的方法;
4、掌握地震信号的频谱分析和一维、二维滤波;
5、掌握预测反褶积处理技术;
6、了解速度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7、了解地震波场偏移处理的目的和方法;
8、掌握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和分析方法;
9、掌握波动方程地震记录的正演模拟;
10、能编写简单的地震数据处理程序。
三.实验项目内容、学时分配和每组人数
四.实验教材或指导书或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采用《应用地球物理教程—地震勘探》。
另外可参考以下文献:
1.《地震资料分析—地震资料处理、反演和解释》,渥.伊尔马滋
2.CWP/SU:Seismic Un*x用户手册
五.考核要求、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实验成绩可通过写实验报告,或总结性考核而定,占学生学期总成绩的20%~30%。
六.制定人、审核人、日期
制定人:王德利
审核人:潘保芝
审核日期:2009年9
实验项目卡片
实验项目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