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内力平衡条件 取钢筋为脱离体
传递长度 平均裂缝间距
考虑钢筋的表面特性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影响
通过试验资料分析, 规范给定公式
有效配筋率
钢筋等效直径 ν —钢筋相对黏结特性系数,表7-1。
3. 平均裂缝宽度wm 平均裂缝宽度
令:
有:
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反映了裂缝间受拉混凝土对
的关系预测碳化的深度
钢筋的锈蚀
1. 锈蚀的条件:氧化膜破坏和含氧水分侵入 2. 锈蚀的机理:电化学腐蚀,钢材中铁变成Fe2O3或 Fe2O4而膨胀。 3. 锈蚀的发展过程:坑蚀、环蚀、锈蚀面,严重时体 积膨胀,导致沿钢筋长度出现纵向裂缝,并使混凝 土保护层剥离,习称“暴筋” 4. 防止钢筋锈蚀的措施 1) 降低水灰比,保证密实度,具有足够的混凝土保 护层厚度,严格控制氯含量; 2) 采用覆盖层,防止CO2、O2、Cl-的渗入; 3) 在海洋结构、强腐蚀介质中的混凝土结构中,可 采用钢筋阻锈剂、防腐蚀钢筋、环氧涂层钢筋、 镀锌钢筋、不锈钢钢筋等。
截面抗弯刚度就是使截面产生单位转角需要施加 的弯矩值。当梁的截面形状、尺寸和材料已知时, 梁的截面抗弯刚度为一常数。
EI
M
但钢筋混凝土梁由于材料的非 弹性性质和受拉区裂缝的发展, 截面的抗弯刚度不是常数
钢筋混凝土梁的截面抗弯刚度 M-φ曲线
抗弯刚度急剧 下降 φ增长比M快, 抗弯刚度下降 抗弯刚度接近 弹性刚度取
Bs 0.85Ec I 0
钢筋混凝土梁截面 抗弯刚度的特点
7.3.2 荷载标准组合作用下的短期刚度Bs
“第二阶段”梁受力的特点: 1)钢筋应变分布不均匀
2)混凝土应变分布不均匀 3)中和轴位置是变化的 4)平均应变与平均受 压区高度间的关系符合 平截面假定
平均曲率
平均应变ε
sm、ε cm
f max f f max
2 M k l0 s B
作业:p7-2 第2、4、6题
1.5
上式求得的最大裂缝宽度是指具有95%保证率的相对最大 裂缝宽度。
2) 裂缝宽度验算
wmax wlim
如不满足上式要求,可减少钢筋的直径,然后考虑 壮大配筋率。
7.3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变形计算
7.3.1 截面抗弯刚度的概念 匀质弹性材料梁的跨中挠度
2 Ml0 f S EI
或
2 f Sl 0
结构设计原理
第七章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概述: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 的某项规定限制。 1. 影响正常使用及外观的变形 2. 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包括裂 缝) 3. 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 4. 影响正常使用的其他特定状态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荷载组合
化膜。空气中的CO2与其中的碱性水化物反应而降低Ph值。 度交替变化)和材料本身的性质(水泥用量、水灰比等)
2. 影响碳化的因素:环境因素( CO2的浓度,相对湿度、温 3. 减小碳化的措施 1) 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规定水泥用量的低限值 和水灰比的高限值,合理采用掺合料; 2) 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抗渗性; 3) 规定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4) 采用覆盖面层(水泥砂浆或涂料等) 4. 碳化深度的测定(碳酸试液)也可根据碳化深度和时间
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采用荷载的标准值; 不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 需要考虑荷载作用时间的长短对变形和裂缝宽度的影响。 1. 标准组合:主要用于当一个极限状态被超越时将产生严重 的永久性损害的情况
S SGk SQ1k ci SQik
i 2 n
2.
频遇组合:主要用于当一个极限状态被超越时将产生局部 损害、较大变形或瞬间振动的情况
进入第二阶段 后混凝土受压 区不能用初始 弹性模量
裂缝截面处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
将混凝土受 压区曲线分 布的应压力 换算成平均 压应力
钢筋应力
混凝土受压区的面积为 : (b f b)hf bx0 ( f 0 )bh0
f (bf b)hf / bh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混凝土应力
钢筋和混凝土的平均应变
sm
Mk Ash0 E s Mk
2 ( f 0 )bh0 E c
cm c
短期刚度的表达式
参数η、ζ的确定 1) 裂缝截面内力臂系数 混凝土平均应变综合系数
2)
短期刚度计算式
7.3.3 按荷载标准组合作用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 响的刚度B 由于徐变等因素的影响,在荷载长期作用下,钢 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将增大 规范建议用荷载准永久组合作用下的挠度增大系 数θ来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对刚度的影响
wmax wlim
7.2.3 裂缝宽度验算 裂缝计算理论有:黏结滑移理论、无滑移理论、 综合理论
按上述理论可建立理论公式,其系数依赖试验和经 验;另一类裂缝计算公式为统计公式,通过实测回 归得出。
1. 裂缝出现前后构件的应力状态
裂缝开展前,钢筋、混凝土共同 受力,开展后,裂缝截面混凝土 应力降为0,钢筋应力突然增加
耐久性概念设计(p40) 1. 混凝土结构使用环境分类 分为一、二(a、b)、三、四、五类 2.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使用年限 保证耐久性的技术措施和构造要求 1. 结构设计技术措施
2. 对混凝土材料的要求
3. 施工要求:混凝土的密实性 4.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主要与结构类型和环境 类别有关,附表29
2. 挠度限值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 附表23 钢结构受弯构件 表7-2
7.1.2 裂缝宽度限值 1. 确定最大裂缝宽度需考虑的因素
1)
2)
外观要求 耐久性要求(环境条件和构件的工作 条件)
2. 规范规定的最大裂缝宽度 最大裂缝宽度 附表22
7.1.3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混凝土的碳化 1. 碳化的概念 硅酸盐混凝土的初始碱度高,钢筋表面形成氧
7.2 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验算
7.2.1 裂缝产生的原因 1. 荷载引起的裂缝:需进行裂缝宽度验算 2. 混凝土硬化前产生的裂缝(塑性混凝土裂缝):
施工不当引起,减小水灰比,振捣密实,加强养护
3. 材料不良引起的裂缝:水泥的安定性不合标准,骨
料中含有活性骨料,砂子中含有泥土,配合比、使用 外加剂不当。
— 考虑荷载的准永久组合 对挠度增大的影响系数 0时, 2.0 时, 1.6 0 时, 2.0 0.4 /
7.3.4 受弯构件的挠度验算 1. 最小刚度原则 就是在简支梁全跨长范 围内,都按弯矩最大处 的截面弯曲刚度,用材 料力学中不考虑剪切变 形影响的公式计算挠度。 1. 挠度验算式
开裂后混凝土回缩,受到钢 筋的约束,因而在长度l的范 围内产生黏结应力,混凝土 应力回升,钢筋应力下降。
长度超过l的混凝土仍处于 受拉张紧状态,当混凝土 应力达到ft时,会出现第 二批裂缝。 理论上裂缝的间距为l,但 由于混凝土的非均匀性, 裂缝间距将不等,取平均 值lm=1.5l。
2. 平均裂缝间距
耐久性的概念及影响耐久性的主要因素 1.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在设计工作寿命期内,在正 常维护下,必须保持适合于使用,而不需要进行维 修加固。 2. 影响耐久性的主要因素 1) 混凝土的碳化和钢筋的锈蚀 2) 环境中的侵蚀性介质:防止有害物质散溢、采 用耐酸或耐碱混凝土、铸石贴面等 3) 大气和雨雪造成的混凝土冻融循环:控制水灰 比,提高密实性 4) 冬季施工加氯盐:严格禁止使用氯盐 5) 碱骨料反应:控制含活性成分的骨料,采用低 碱水泥或掺入粉煤灰降低混凝土中的碱性。
S SGk f 1 SQ1k qi SQik
i 2 n
3.
准永久组合:主要用于当长期效应是决定性因素时的一些 n 场合 S SGk qi SQik
i 1
7.1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限值
7.1.1 挠度限值 1. 控制变形的原因
1)
2) 3) 4)
保证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 防止结构性能与设计假定不符 防止对非结构构件产生不良影响 保证人们的感觉在可接受程度内
缘混凝土按荷载准永久组合下进行计算时不产生拉应 力,而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时允许产生拉应力,但拉 应力不得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即 cq pc 0
ck pc f tk
三级: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在荷载的标准组合下,
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的最大裂缝宽度,应满足下 列要求
纵向钢筋应变的影响程度)
sm sk
1.1 0.65
te sk
f tk
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取
裂缝截面处钢筋的应力 1)受弯构件
2)轴心受拉构件
3)偏心受拉构件
4)偏心受压构件
4. 最大裂缝宽度及验算 1)最大裂缝宽度
考虑裂缝宽度的不均匀性和长期荷载的影响等因素,裂缝宽 度会比计算的增大,规范取:
4. 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环境温
度的变化
5. 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裂缝:选择合理的配比,加强
养护
7.2.2 裂缝控制等级 一级: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在荷载的标准组
合下,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产生拉应力,即 ck pc 0
二级: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要求构件受拉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