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教案

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的读书方法,理解刺猬偷枣的过程与它的技术高明。

2、注意让学生多读,在读的基础上感悟、体会作者文章无处不在的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的读书方法,理解刺猬偷枣的过程与它的技术高明(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第2~11自然段。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2~11自然段,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夸奖了那只刺猬,快速地找找是哪一句,用直线画出来。

(1)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2)课件出示: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学生自由朗读。


2.对啊,让我们好好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作者的惊喜以及对刺猬的钦佩之情。

(1)教师引读:我暗暗钦佩。

(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2)谁知道“钦佩、本事”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言。

)谁能用近义词来解释一下?(佩服、本领)
(3)“高明”又是什么意思?(技艺,见解,好得超过了一般水平)
3.谈话过渡:小作者说,刺猬偷枣儿的本领好得超过了一般水平,那么刺猬究竟是怎样偷枣的呢?
4.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课文第2~11自然段,用浪纹线画出体现刺猬偷枣本领高明的句子,并圈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动词。

5.教师利用课件引读第2~11自然段,体会一下刺猬偷枣的高明。

(1)一天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树枝,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

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我非常惊讶,赶忙贴到墙根,注视着它的一举一动。

“是猫,还是别的什么?”我暗暗地猜测着。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挂满红枣的枝杈慢慢弯下来。

(2)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
我恍然大悟:这不是刺猬吗!
(3)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

)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4)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6.谈话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也感觉到这可爱的小家伙偷枣的本领的确十分高明。

尤其是从他偷枣的动作中更能感受到它的聪明。

7.指名多个学生发言,教师利用课件小结。

(指名朗读)
8.请同学用“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这句话作为开头,用自己的话刺猬偷枣的过程。

在这中间,我们必须用到“爬、停、掉、归、打滚、扎、驮、跑”这8个动词,可以选用“先”“再”“然后”“接着”“最后”这些连接词。

看看谁来挑战一下?
(1)小组交流。

(2)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评议,利用课件进行小结。

过渡:刺猬谁家的枣,作者生气了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句子)
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10.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看能读懂什么?(小刺猬迅速隐藏,进一步表现了它的聪明机智。


四、细读感悟,总结拓展。

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把刺猬这个聪明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写清楚的?
留心生活,仔细观察,抓住动作,称呼变化(喜爱之情)
学习了课文,希望大家能跟作者一样,留心生活,仔细观察,随时把观察到内容记录下来,你也会发现你身边的动物都有自己独到的本领。

相信大家一定也能找到自己可爱的朋友。

五、布置作业,读写结合。

1.阅读或搜集一些小动物的特殊本领,体会它们的可爱之处。

2.学习刺猬偷枣的写作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或者最熟悉的小动物来写一写。

注意观察,用合适的动词,写出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23 带刺的朋友
方法
爬树摇枣聪明留心生活逐个归枣高吗仔细观察
打滚扎枣抓住特点
驮枣快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