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教学设计和实录内容提纲:本文阐述了我在初二思想政治课《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一课时,如何运用张熊飞教授“诱思探究”理论实施教学设计与教学操作的过程。

文中没有课程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设计理念、教学媒体设计、教学流程、课后反思的内容。

其中,在“教学媒体设计”中,充分体现出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育技巧下的“诱思探究”新的实验水平;在“教学流程”中,充分反映了“诱思探究”理念在本课的渗透与升华;在“课后反思”中,体现出“诱思探究”理念对本人教学促进与创新。

一、课程分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是《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课思想教育的落脚点和归宿。

本框设置两个主题。

首先指出社会方面的保护,只是为未成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外因条件),要使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得到保护,还要未成年人自身的配合。

然后,教材会从三个方面简要阐述了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这一问题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首先是依法自律。

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等方面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出了要求。

对哪些事情未成年人应当做,哪些事情不能去做的问题,可引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五章第四十条来讲解(第四十条规定:“未成年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后面两个内容是“要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对这两个问题的教学,可结合按理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进行自我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学情分析课前,我曾利用上节课的最后十分钟时间,以书面形式对初二(9,10)班的学生进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学情调查。

本次学情调查的项目有两个:一是“我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方面做得最得意的一件事”;二是“我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方面的一些困惑。

”调查反馈表明,学生们寻求司法保护和学校保护的意识较强,但寻求家庭保护尤其是社会保护方面的意识就较弱;学生们对见义勇为问题、家庭暴力问题、对素不相识之人应不应该施予援手等问题,存在着不少困惑。

这些反馈材料有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地方:没有想到会有少部分学生存在着家庭暴力的阴影;没有想到学生们仍对见义勇为的困惑度会有那么深。

尤其是初二(。

)班的。

,把因同学曾骂他而打人的事,当成了“我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方面做得最得意的一件事”,他还不服老师事后对他的批评,提出了“为什么要批评我”的疑惑。

三、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并对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现象和行为。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即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判断、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并依法正确做出自己的行为选择的能力。

3、思想觉悟目标:通过教学,是学生认识到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勇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是从根本上使未成年人免受侵害的重要途径。

四、设计理念为了上好新课标要求下的这一课,要运用张教授“诱导思维,探索研究”的教学理念,采取学情调查及其研究报告、学法指导造就学情新优势等策略,以诱达思、诱思交融。

用“诱”延伸教学内容的时效,让学生在活的课程中乐学;用“诱”培育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让学生在民主的环境中好学;用“诱”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多边信息交流和多向思维的撞击中会学;用“诱”激励学生超越自我,让学生在综合的基础上学会创新;用“诱”形成教与学、学与学的互动,让学生在素质教育中成长。

课时安排为第一节课。

五、教学媒体设计自制多媒体课件(由学生自制的《学情调查研究报告》课件),主要是插入经调查得出的数据图表和与课文相关的各种信息资料,加大课堂知识密度,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提升。

六、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1、利用上节课的最后十分钟时间,以书面形式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学情调查。

(具体内容见前面的《学情分析》)(点评:学情研究是学法指导的基础。

教师只有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诱”之有道,“思”之合理,使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实录:调查反馈情况可参阅前面《学情分析》)2、由……等同学写出《学情调查研究报告》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制成课件。

(点评:在研究学习的构建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靠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应由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

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他具有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

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

(实录:学生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情调查研究报告》为题,做了一个有14张幻灯片的课件。

课件中,有两个情况反馈对比的图象;6个学生反馈的个案;采用了3张他们军训时的一些照片及一些动画。

在“我们对调查材料分析处理后的反思”中,对有违反法律的个案和困惑问题提出了异议。

)(二)情境导入由……等同学上台作《学情调查研究报告》。

报告由“本次学情调查的两个项目”,“具体的反馈情况”、“我们对调查材料分析处理后的的反思”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具体的反馈情况”除了有在《学情分析》所述的内容外,还引用了同学们反馈出来的六个典型个案:……同学评击自己的叔叔因赌博输钱而打儿子的违法行为;。

同学机智地向警察求助而摆脱了而摆脱了流氓的勒索;……同学在汽车上装做查看背包而幸免被盗的经过;……同学面对保姆虐打而作出的抗争;。

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拿回了已经到别人手上的自己的钱包。

在“我们对调查材料分析处理后的的反思”中,学生仿对有违法律的个案和困惑问题提出异议:讨论题由一:某同学因嫌别的同学吵而引发了打架,事后不服老师的批评。

问题是这算不算是正当的自我保护?如果你遇到了这种问题,你会如何处理?讨论题由二:某同学在街上拒绝“飞仔”的勒索,幸警察几时赶到才幸免被打。

问题是,如果当时没有警察走来,这位同学将会遇到怎样的“待遇”?他这样做安全吗?(点评:这种导入方式,能把学生为主体作为实施教学的基本点,能相机诱导学生去自学,并在自学中养成质疑的习惯。

学生的质疑信息源延伸了教材的时效性,使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材赋予了新鲜感,让学生在活的课程中消除自己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由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一个主动的探索者。

)(实录:学生们对自己的个案感困惑被课堂教学采纳感到十分兴奋,自我陶醉在那种不唯书,不唯师,敢想,敢说的氛围里。

他们在质疑中体现出一种追求的努力。

)(三)探索研究1、教师组织学生在讨论中归纳《学情调查研究报告》中“反思”质疑的两个讨论问题。

(点评:趁着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时,教师要适时抓在学生疑惑的要点,引导他们认真的进行观察、分析、判断。

)(实录:学生争得面红耳赤,声音此起彼伏,始终是处在积极的思维之中,最终达成了共识——同学对这些问题的“结案陈词”获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2、教师引导: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十分必要(点评:在放手让学生活动的同时,要避免学生兴奋过度或活动过量,教师要收放有度,努力的建筑理论与现实对接的教学平台。

)(实录:有些学生原来以为保护未成年人的成长只是家长、学校、社会等方面的责任,与己无关,通过自学和教师的引导,他们理清了思路,认识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除了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受到良好的效果。

(四)延伸拓展教师将《对小学生刑讯逼供信宜公安局赔5.6万元》,《中国当代少年性罪错调查(13)》、《校园性问题令人担忧》、《三个小学生穷追金项链强匪》等案例,以及《青少年性问题干预救助中心年内成立》等相关信息,及时的补充到具有时效性的现实教材中,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做归纳小结。

(点评:利用这些补充材料进矢的“导”,通过学生内心情感的震荡,用事实说服与理论揭示相结合的手法,不断地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们能真正从内心深处认同接纳“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原理。

尤其是那些性教育的案例及相关信息,使学生们深深地认识到青少年应依法自律,要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只要能虚心接受家长的正确教育和引导,就能有效地避免一些家庭矛盾的产生和冲突。

对《三个小学生穷追金项链强匪》案例的分析,使学生们明白青少年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这当中机智性很重要,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解开了对见义勇为的某些困惑问题。

对小学生“民告官”官司的分析,让学生们增强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信心。

)(实录:由于教师有备而教,由学生的“疑”,切入学生的“学”,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时刻都能站在他们的角度起思考和解决问题,他们表现出了一种获得成功的喜悦,积极学习情绪正常增长。

)(五)、在教师的组织下由……等3名同学即兴表演小品,《行乞抢劫》,并对各种反应行为作出评议。

(点评:本课的落脚点是要培养学生初步的正确判断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现象和行为能力,逐步的提高学生促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使自己能健康的成长起来。

这一小品的设计与实验,让学生将课堂所学到的理论放到社会实践中去接受检验,从而,抵达实现本课“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育品德”的三维目标。

)(实录:1、小品由……3位同学自告奋勇的担当。

他们穿走在同学们中间,做乞讨不成变强抢”、“乞讨得钱变要去酒家大吃大喝”、“乞讨不成便去偷”、“乞讨不成便打人”的表演。

2、学生们纷纷的对小品中发生的各种行为进行道德或法律方面的评议或建议。

3、有几位同学还发表了“假如我遇到…”的大胆设想。

)(六)、结束语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课堂内外的表现都十分棒,令我觉得十分的感动和自豪。

但是在刚才的小品表演中,也反馈了一些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

请记住,要使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得到保护,我们仍需努力,我们要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加油!(七)、预习《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探究与时间》布置。

(略)七、课后反思1、这节课,由于重视对学情的分析与研究,我对学生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有了把握。

我锁定这些源于学生现实问题而“导”,找出了六个具有倾向性、普遍性和关键性的个案作为课题的主攻问题,无论是组织学生作《学情调查研究报告》或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或小品演验等环节,我都努力地构筑理论与现实对接的教学平台,在解疑惑上经常提供“刺激”,即提出教学目标或学习任务,不断地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

所以这些都得益于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

2、诱思探究激励学生的更多质疑,加之在信息技术下的中学生知识面十分广,他们有时提出的问题很逆向、很新颖独特。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既要用心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又要不断的调整、充实事先拟定的“教案”,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机智,教学素质不断的创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