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课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课件
我国慢性病的流行特点:
• (1)高发病率、高死亡率: 脑血管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位列城乡死因的前四位。 平均每年新增NCD病例近1000万例,其中每年新发肿瘤160万,
脑卒中150万,冠心病75万。 近年来,我国慢性病的发病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发病趋势明
显高于发达国家水平。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 冠心病 • 脑卒中 • 恶性肿瘤 • 糖尿病 • 慢性呼吸系统 疾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二.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
1.慢性病在世界上流行概况及趋势 由于慢性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 60% 80%慢性病发生在低、中收入国家中 不同国家因经济收入相差很大而导致慢性病死亡情况及构成比
我国慢性病的流行特点:
• (2)主要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不断提高
人口老龄化 吸烟 膳食结构不平衡 体力活动不足 精神心理压力过大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我国慢性病的流行特点:
• (3)慢性病的疾病谱发生变化 缺血性脑卒中比例增加. 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与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明显增高.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 4. 过量饮酒 (excessive drinking)
• 过量饮酒会对人体的大脑、神经、心脏、肝 脏等器官造成不同的损害,不仅会损害人类 自身的生理功能,而且还会对人类的心理、 社会功能造成重大损害。
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 5. 精神、心理失衡
• 导致内分泌紊乱,免疫力降低,全身的 亚健康状态;
预防医学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第十六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学习目的
• 解释什么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 列举和讨论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 描述慢性病的防治策略与措施 • 了解慢性病的国内外流行特征 • 定义疾病管理、慢性病管理、慢性病自我管理 • 描述慢性病管理和自我管理的内容 • 了解国内外慢性病管理和自我管理的发展状况 • 学会应用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支持慢性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我国慢性病的流行特点:
• (4)疾病负担不堪重负 WHO报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中国所有疾病负担
中所占比重约为69%.” 经济负担重,增长速度快。 1993年中国慢性病疾病
经济负担为1963.44亿元,到2003年已上涨至 8580.54亿元,10年间增长了3.4倍。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慢性病的高负担期,具有“患病人数 多、医疗成本高、患病时间长、服务需求大”的特点, 慢性病在疾病负担中所占比重达到了70%。
慢性病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和死亡的首要原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我国慢性病的流行特点
1 高发病率、高死亡率 2 主要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不断提高 3 慢性病的疾病谱发生变化 4 疾病负担不堪重负
(一)WHO的慢性病防治策略
• 1. 战略目标
建立全球性的预防与控制慢性病的公共卫生方 法。发展多种国际的预防活动,促进多数会 员国采取行动,将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作为 卫生工作的重点领域,发展综合防治措施和 多部门参与的活动计划,共同进行慢性病的 预防与控制,改变全人口的健康状况。
冠心病
状况
静坐生活方式
脑卒中
肥胖
糖尿病
不可改变的危险
高血压
肿瘤
因素
高血糖
慢性阻塞性
年龄
高血脂
肺部疾病
性别
种族、遗传
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 1. 吸烟 (smoking) • 吸烟是约25种主要慢性病的首要危险因
素。 我国吸烟人数众多 吸烟对健康的严重危害 被动吸烟
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 2. 膳食因素和肥胖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第一节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 行 现状及防治策略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一.概念
•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NCD)简 称“慢性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组起病时间长, 缺乏明确的病因证据,一旦发病即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 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冠心病、脑卒中、肿瘤、糖尿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常见慢性 非传染性疾病都与吸烟、饮酒、不健康饮食、静坐生活方式等几 种共同的危险因素有关。
慢性病各种危险因素之间及与慢性病之间的内在关系已基本明确, 往往是“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互为因果”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表16-1 主要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Βιβλιοθήκη 危险因素慢性病吸烟
饮酒 营养 静坐生活方式
心脑血管病 √ √ √ √
糖尿病 √
√ √
肿瘤 √ √ √ √
呼吸系统疾病 √
√ √
肥胖
√
√
√
√
高血压
√
√
血糖
√
√
√
血脂
√
√
√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常见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的内在关 系
可改变的行为危 险因素
吸烟
社会
饮酒
中间危险因素
疾病
经济
不合理膳食
(生理指标)
膳食结构不平衡导致的超重(overweight)或肥 胖(obesity)正逐渐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公共 卫生问题。由于超重和肥胖是导致许多慢性疾 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预防和控制肥胖及 超重,对防治与其相关的健康问题有着重要的 意义。
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 3. 身体活动不足
• 2000年全国体质调研和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 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一致表明:我国居民每 周参加3次以上体育锻炼的比例不足三分之一, 以30~49岁的中年人锻炼最少。
• 紧张的刺激容易引发高血压.
三、慢性病的预防控制策略与措 施
慢性病防治的目的是:在人生命的全程预防 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降低慢性病的患病、 早亡及失能;提高患者及伤残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一般依从正常人→高危 人群(亚临床状态) →疾病→并发症的过程,从 任何一个阶段实施干预,都将产生明显的效 果,干预越早,效果越好。
不同 如能控制主要危险因素,80%心脏病、中风和2型糖尿病能够预
防,40%癌症亦可以防止。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Source:慢W性非o传rld染性h疾ea病l的th预s防ta与t控is制tics 2007
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
2. 我国慢性病的流行状况和特点
我国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人,因慢性病死亡 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的构成已上升至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