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奥林匹克下沉公园赏析[调研知识]

奥林匹克下沉公园赏析[调研知识]


优选分析
7
优选分析
8
下沉花园中的院落
• 1号院:御道宫门; • 2号院:古木花厅; • 3号院:礼乐重门; • 4、5号院:穿越瀛洲; • 6号院:合院谐趣; • 7号院:水印长天
优选分析
9
1号院:御道宫门

在下沉花园的7个院落当中,1号院用地面积最大,南侧的大台阶和
坡道引导人们进入下沉花园,西侧是商业走廊,东侧为弧形墙面和突出
21
6号院:合院谐趣

相对于城市,四合院是封闭而私密的居住场所,空间组织中体现外合内
敞的原则。建筑由简单矩形平面构成“间”,建筑群体由一系列“间”相拼
而成。建筑结构为梁柱体系或构架体系,具有所谓的“墙倒屋不塌”的特征。
• 私密与围合显然与下沉花园的公共性相左,但这种矛盾和对立恰恰促成了从 另一视角欣赏中国建筑的契机。利用“墙倒屋不塌”的原理,6号院设计清除 了所有围合物,以彻底打破室外空间界线,由封闭和私密的空间转换为开敞 的公共空间。
个比赛场馆设在展览馆内。
优选分析
3
优选分析
4
下沉花园设计理念

北京的巨大魅力不仅仅体现在皇家建筑方面,还体现在众多的四合院民
居上。四合院是因北京的气候而产生的住宅建筑,其中包含着许多值得令人
借鉴的建筑设计思想。

奥林匹克公园的下沉花园有着中国传统元素的特色,从紫禁城的红墙,
到北京的四合院,从经历千年的鼓乐,到盛唐的马球运动,在这里都有体现。
优选分析
17
优选分析
18
优选分析
19
4、5号院:穿越瀛洲

整个四号院空间,4、5号院以及大屯路人行隧道是南北花园之间的联系
空间,4号院的地铁出入口和大屯路交通枢纽,产生大量的人员集散,因此穿
越性构成了空间的主题。这个穿越性的交通空间与绿色休闲空间结合,表现
了对瀛洲仙境的向往。
优选分析
20
优选分析
下沉花园的围墙将闭合的院落纵向切开并收尾相接,形成多个相接的S型而不
是7个单独的O型院落,将闭合的紫禁城变为开放的紫禁城,产生保持原始空间尺
度又无限开放的意象。 下沉花园的竖向交通设计,不仅保证了人流疏散的功能要
求,同时更是空间结构和空间划分的重要元素,自动扶梯,观景电梯,步行楼梯
等构成运动的元素,活跃了整个下沉花园的气氛。
区域。已建成和预留区原为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位于北四环中路以南、北辰路以东的地区,所
有场馆均为1990年亚运会的比赛场馆——包括奥体中心体育场、奥体中心体育馆和英东游泳馆。其
南部的预留地将被开发为文化商务区。奥林匹克公园容纳了44%的奥运会比赛场馆和为奥运会服务
的绝大多数设施,这些场馆和设施包括:比赛场馆:共有14个,可进行15个项目的比赛。其中有4
奥体公园下沉花园
优选分析
1
奥体公园整体设计理念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地处北京城中轴线北
端,北至清河南岸,南至北土城路,东至安立路和北辰东路,西
至林翠路和北辰西路,总占地面积11.59平方千米,集中体现了
“科技、绿色、人文”三大理念,是融合了办公、商业、酒店、
文化、体育、会议、居住多种功能的新型城市区域,是包含体育
金黄,铜绿等色彩,代表中国的富丽堂皇。 3号院的红墙,不是灰砖
红粉,而是用红色的钢构支起上百面响鼓,鼓面可敲,鼓内藏灯,鼓、
灯结合,为奥运搭起喜庆的红门。金黄色的不是玻璃盖瓦,而是甬道
旁一排铜箫,风过可鸣。铜绿色的钟楼,在钢架上挂满礼乐的钟磬,
随风摇摆,清音绕梁。
• 青竹与长凳的设计,为游客提供轻松悠闲的休息环境。
南端114公顷是已建成场馆区和预留地,中华民族园也纳入奥林匹克公园范围内。中心区位于奥林
匹克公园中部,科荟路以南,北四环中路以北。其西北角设有奥运村,南部设有各个主场馆,包括
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体育馆、国家会议中心(赛时为击剑馆、国
际广播中心)等。此外,奥林匹克多功能演播塔(玲珑塔)、数字北京大厦、主新闻中心也在这一
• 秩序——中国传统屋顶意境 • 亲和——中国传统院落空间意境 • 诗韵——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已经
优选分析
14
优选分析
15
优选分析
16
3号院:礼乐重门

3号院位于下沉花园的中间,是从南向北的第三进,院落东侧为
龙形水系的地下商业,西侧为地铁奥运支线与部分商业空间,南北两
பைடு நூலகம்
端与前后院相通,是一个过渡性空间,在该院落中,设计师运用大红,
1号院御道宫门,2号院古木花亭,3号院礼乐重门,4号院、五号院穿越瀛洲,
6号院合院谐趣,7号院水印长天7个院落截取了皇城根的城市片断,在城市的
中轴线和现代的体育场馆之间,创造了一种开放的全新景象。
优选分析
5
空间结构

下沉花园的设计从北京四合院
和中国古典园林中吸取经验,将步
行廊桥下和商业店面外廊的地面提
赛事、会展中心、科教文化、休闲购物等多种功能在内的综合性
市民公共活动中心。
优选分析
2
空间结构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京市区北部朝阳区,城市中轴线的北端。公园南起北土城东路,北至
清河,东至安立路和北辰东路,西至林萃路和北辰西路,跨越北四环和北五环,总占地面积11.59平
方公里,分三个区域,北端是680公顷的森林公园;中心区291公顷,是主要场馆和配套设施建设区;
的商业入口。

1号院以故宫午门前广场为设计意向,午门前的Π形城墙所包围的是
一个举行仪式的露天礼堂,是召开大会布置仪式用的空间。设计师认为
午门广场之所以给人以震撼力,“空”是关键,因为设计师主动取舍,
建立了御道——方形广场——宫门的秩序,强化了1号院的南北纵深感和
三面围合感,使原本的异形空间具备了传统礼仪空间的稳定感。
高,从上下两方面对下沉花园的空
间进行限定,形成两个层次的地面。
高出犹如中国园林中的游廊,引导
游人,通过收放自如的设计方式,
给予下沉空间在纵向上的起伏和韵
律。每一座步行廊桥,犹如四合院
的一道门,7个院落的划分打破了
一个中心的局限,形成7个中心,7
个中心由一条主线进行串联。
优选分析
6
下沉花园动线设计

• “午门”前两侧分别排列了六颗树,象征着午门前的六个侍卫。
优选分析
10
优选分析
11
优选分析
12
优选分析
13
2号院:古木花厅
• 下沉花园2号院的设计旨在为公众提供一种开放的公共文化空间,在 大尺度的外部环境中营造出亲切灵动的空间氛围,院落的核心是一组 北京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三进制四合院。
• 四合院是北京市井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北京邻里文化的积淀,具有 很强的交往性。 以“古木花厅”为题的2号院实际性质是“城市的客 厅”,给公众一个开放的的惬意的城市休闲空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