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分析一、名词解释1、对照品:指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标准物质。
是中国药品生物制定检验所制备、标定和供应。
11页2、鉴别:通过应用合适的分析方法来确定中药制剂中原料的组成及其所含化学成分的类型,来判断该制剂的真伪。
(包括显微、理化鉴别)18页。
3、显微鉴别:是利用显微镜直接观察中药制剂中原料药粉末的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从而达到鉴别的目的。
(一般凡以原料药粉碎成细粉后直接制成的制剂或添加部分原料药粉末的制剂。
显微鉴别方法操作简便、直观、耗费少。
)20页4、制剂通则检查:根据不同剂型的不同存在形式、不同给药途径、不同使用方法等特点,为保证药物的安全、有效及稳定,对中药制剂进行的理化检查或微生物学检查。
32页5、杂质的限量: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
35页6、一般杂质检查:在原药材的采收、加工以及制剂的生产或贮藏过程中引入的杂质。
如水分、重金属、硫酸盐等。
35页7、特殊杂质检查:某些个别中药制剂中存在的杂质,因制备工艺的特殊性或药物本身性质的特殊性而产生的一类杂质。
如大黄制剂中的土大黄苷、含乌头制剂中的酯型生物碱等。
35页8、重金属:在规定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而显色的金属。
通常以铅为代表。
38页9、干燥失重:药品在规定条件下,经干燥后所减失的重量,包括水分和挥发性的物质如乙醇等。
46页10、总灰分:中药经粉碎,高温炽灼,所残留的非挥发性无机物,称为总灰分。
49页11、酸不溶性灰分:中药经高温炽灼得到的总灰分加盐酸处理,得到不溶于盐酸的灰分,称为酸不溶性灰分指泥土、砂石(硅酸盐)。
49页(由于在盐酸中泥土、砂石等主要硅酸盐等成分不溶解,而钙盐等无机物可溶,因此对于那些生理灰分本身差异较大,特别是在组织中含有草酸钙较多的中药,酸不溶性成分的测定更能准确地表明其中泥土、砂石等杂质的掺杂含量。
)12、炽灼残渣:药物中的有机物经炽灼炭化,再加硫酸处理,高温炽灼至完全灰化,所残留的无机物,成为硫酸盐,称为炽灼残渣。
48页13、准确度: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90页14、专属性:在其他成分可能存在下,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成分的特性。
91页15、检测限: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检出的最低量(信噪比大于3:1)92页16、定量限:供试品中被测成分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信噪比大于10:1)92页17、耐用性: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
(HPLC法有:流动相的组成比例、不同厂的同类型色谱柱等。
GC法:不同厂的色谱柱、固定相。
TLC法的变动因素有:不同厂的薄层板)93页18、中药指纹图谱:指中药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示该中药特性的共有峰的图谱,是一种新的中药质量控制模式。
94页19、含量均匀度:指小剂量口服固体制剂中的每片(个)含量偏离标示量的程度。
169页20、注射剂有关物质:蛋白质、鞣质、树脂草酸盐、钾离子等。
179页21、微量升华法:是利用中药制剂中微量升华物的理化性质对其进行鉴别的方法。
22、阴性对照液:从制剂处方中去除待鉴别的药味,余下各药按供试品溶液制法同法制备,得到阴性对照液。
二、简答、论述1、中药制剂分析特点(2~3页)1. 中医药理论的指导性。
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遵循中医组方原则,选择君药或臣药中合适的化学成分为指标来评价中药制剂的质量,并力求建立有效的分析方法。
2.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复杂性:通常含有大量的各种结构和性质及其相似的化学成分。
3. 中药制剂杂质来源的多途径性:(1)非药用部位及未除净的泥沙。
(2)药材产地水源,土壤,空气等生长环境的污染,农药化肥的滥用。
(3)包装,保管不当发生的霉变,走油,泛糖,虫蛀。
(4)洗涤原料药材的水质二次污染。
4.中药制剂的质量影响因素的多样性:(1)原料药材的影响。
(2)炮制方法的影响。
(3)制剂工艺和辅料的影响。
(4)中药制剂包装.工艺,保管的影响。
2.中药制剂分析的基本程序(5页)取样、供试品溶液的制备、供试品溶液的测定(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书写检验报告3.中药制剂的发展趋势(6页)1.中药制剂分析方法朝着仪器化、自动化、快速和微量的方向发展。
2.检测成分朝多指标方向发展。
3.中药化学对照品研究使测定成分朝专属性方向发展。
4.由单一成分分析逐步朝整体特征分析的方向发展。
5.进行体内药物分析。
6.进行在线检测。
7.加强重金属、有害元素及农药残留等的监控。
4.六味地黄丸的显微鉴别(22页)主要组成: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鉴别:取本品,依法制样、装片,置显微镜下观察:*薄壁组织内含棕色核状物(熟地黄)*垂周壁呈连珠状增厚(山茱萸)*草酸钙簇晶数个排列成行(牡丹皮)*淀粉粒三角状卵形,脐点短缝状或人字状(山药)*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茯苓)*内皮层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泽泻)5、牛黄解毒片中冰片的鉴别(24页)主要组成:人工牛黄、雄黄、石膏、大黄、黄芩、桔梗、冰片、甘草鉴别:取本品1片,研细;进行微量升华,所得白色升华物;加新配制1%香草醛-硫酸溶液1~2滴;液滴边缘显玫瑰红色。
6、影响薄层色谱的主要原因(25页)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若杂质干扰较为严重,则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分离纯化。
2.薄层板的选择,不同厂家或不同批次的商品预制板质量不完全相同,会影响分析结果的重现性。
3.展开剂的选择,①考虑溶剂的极性和选择性;②加入少量弱酸或弱碱性溶剂,以防止斑点拖尾;③一般尽量不使用苯;④展开剂宜临用前配制,多元溶剂系统应注意准确性。
4.展开剂蒸汽的饱和,①选择较小体积的展开缸;②薄层板在缸内预饱和;③在展开缸内壁贴上浸有展开剂的滤纸条。
5.对照物的选择,(对照品、对照药材、对照提取物)从制剂处方中去除待鉴别的药味,余下各药按供试品溶液制法同法制备,得到阴性对照液。
阴性对照液是用来判断方法的专属性。
6.湿度和温度,操作环境的相对湿度和温度往往影响色谱的分离效果。
7、杂质的来源(34页)*原料中带入的杂质即非药用部位、泥土和砂石。
GAP*生产过程中引入的杂质即各种溶剂试剂等残留在制剂中。
GMP *贮藏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即霉变,产生毒性物质或使药效降低。
GSP8、水分测定法(47页)烘干法:适用于不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5mg为止)甲苯法:适用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
减压干燥法:适用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品。
气相色谱法:适用各种类型药品中微量水分的准确测定。
9、样品的提取方法有哪些(63页)浸泡提取法,(溶剂用量为样品重量的10~100倍,浸泡时间1~24h,按提取温度不同有冷浸、温浸、热水、浸泡提取。
浸泡提取法优点是操作简单。
其中冷浸法适用于热不稳定的样品。
)回流提取法,对热不稳定或具有挥发性的成分不宜使用。
连续回流提取法,提取效率高,所需溶剂少,提取杂质少,操作简便,但对受热易分解的成分不宜使用。
超声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适用于热不稳定物质。
10、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的特点(64页)具有速度快、萃取效率高、方法准确、选择性强、节省溶剂、易于自动化可避免使用易燃、易爆、有毒的有机溶剂,能与色谱和光谱等分析仪器联用的特点。
11、中药样品分离净化方法(65页)沉淀法:蒸馏法:促使挥发性成分从馏出液中完全游离出来,常用的无机盐如NaCl、Na2SO4、MgSO4等液-液萃取法:直接萃取法(常用试剂有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和乙醚)、离子对萃取法。
经典柱色谱法:氧化铝、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12、常用含量测定方法(65页)1、化学分析法:包括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常用于黄酮、蒽醌、多糖等各类总成分的含量测定。
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适于矿物药、重金属、有害元素。
4、荧光分析法:5、薄层扫描法:6、气相色谱法:适于易挥发物质、有机残留量、水分、含醇量。
单一成分的测定7、高效液相色谱法:单一成分的测定。
8、毛细管电泳法:13. 化学分析适用哪些物质成份?化学分析重量法和滴定分析法。
主要用于测定含量较高的一些有机成分及含矿物药制剂中的无机成分,如总生物碱,总黄酮,总有机酸,总皂苷及矿物药成分等。
剧毒性成分或贵重药材成分。
1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用于哪些测定?用于分子对200~760nm波长范围有吸收的物质。
具有灵敏度高,准确,仪器价格低廉,操作简单等特点。
在中药制剂分析中常用与总黄酮,总蒽醌,总多糖等各类总成分的含量测定。
测定法:①对照品比较法;②吸收系数法③标准曲线法;15.气相色谱法?系采用气体为流动相流经色谱柱进行分离测定的方法。
主要用于测定制剂中揮发油及其他揮发性成分的含量。
如:冰片,桉叶素,樟脑,厚朴酚,丁香酚,龙脑等。
还可用于中药及其制剂中含水量测定、含醇量的测定等。
1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适用与哪些测定?是以待测元素气态基态原子对该元素特征谱线的吸收为基础。
可用于中药制剂中矿物药成分的测定及制剂中重金属,毒害元素检测。
AAS法主要特点是:①准确度高,②灵敏度高,③选择性好,抗干扰能力强。
④分析速度快,应用广,能测定几乎全部金属元素和部分非金属元素。
17.HPLC有哪些检测器紫外检测器(UV):有紫外吸收的物质蒸发光散射监测器(ELSD)紫外末端吸收的物质。
荧光检测器:产生荧光的物质。
电化学检测器18.酸性染料比色法?在适当的pH介质中,生物碱(B)可与氢离子(H﹢)结合成阳离子BH﹢,与染料阴离子(In﹣)定量地结合成有色离子对(BH﹢In﹣),此离子对可定量地溶于某些有机溶剂,测定有机溶剂的吸光度即可测定生物碱含量。
常用的染料有:甲基橙,溴百里酚蓝、溴甲酚绿、溴酚蓝等。
12419.麻黄碱口服液鉴别和含量测定(1)鉴别-TLC法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用适量水稀释,转移至分液漏斗中,用浓氨试剂调节pH10~12,用乙醚振摇提取,合并乙醚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盐酸麻黄碱对照品,加甲醇适量,制成对照品溶液。
3)鉴别法:点样:吸取供试品和对照品溶液适量。
薄层板:硅胶G薄层板。
展开剂:三氯甲烷-甲醇-浓氨水(40:10:1)显色剂:茚三酮试剂,在150°C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点。
(2)含量测定-HPLC法1)色谱条件:反相C18柱、流动相:乙腈-磷酸,检测波长:205nm。
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本品加水及浓氨水,用乙醚提取,合并乙醚液,低温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乙醇使溶解,转移到量瓶中,加0.1moI/L盐酸溶液至刻度,摇匀,即得。
3)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0.1mo1/L盐酸溶液制的溶液,即得。
4)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1,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