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基础检测——判断题

高中生物基础检测——判断题

高中生物基础知识判断300题一、细胞的分子组成[ ] 1.细胞中的化合物有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质、糖类和核酸六类。

[ ] 2.细胞中的化合物的含量和比例是恒定不变的。

[ ] 3.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O、H、N这四种元素含量最多。

[ ] 4.糖类的组成元索主要有C、H、O。

[ ] 5.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 ] 6.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 ] 7.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有20种,有些氨基酸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

[ ] 8.含有两个肽键的化合物称为二肽。

[ ] 9.蛋白质的盐析和高温变性结果是一样的,都是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引起的。

[ ] 10.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 11.D 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 ] 12.水不仅是细胞代谢所需的原料,也是细胞代谢的产物,如有氧呼吸、蛋白质与DNA的合成过程中都有水的生成。

[ ] 13.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细胞中通常同时含有DNA与RNA,并且其遗传物质都是DNA。

[ ] 14.蛋白质、多糖、核酸和脂肪都是多聚体。

[ ] 15.糖类的作用是在细胞内作为能源物质。

[ ] 16.糖类在细胞内分布的位置不同,功能可能不同。

[ ] 17.蔗糖和乳糖水解都会得到两种不同的单糖。

[ ] 18.脂质与糖类都只含有C、H、O三种元素。

[ ] 19.核苷酸、DNA、RNA和蛋白质可以作为鉴定不同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

[ ] 20.新鲜的玉米种子在烘箱中被烘干过程中,无机盐的相对含量一直增加。

二、细胞的结构[ ] 1.病毒是一种生物,但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生命系统。

[ ] 2.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 ] 3.由于核膜的有无,原核细胞的转录和翻译同时、同地进行,真核细胞先转录再翻译。

[ ] 4.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有脂质、糖类、蛋白质。

[ ] 5.原核细胞中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 ] 6.蓝藻细胞不含有叶绿休,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 ] 7.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制备细胞膜,是因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壁、细胞核和具膜细胞器。

[ ] 8.生物膜上的蛋白质有的能运输物质,有的能起催化作用,有的能与激素结合,有的能与神经递质结合。

[ ] 9.叶绿体内膜与外膜属于生物膜系统,类囊体薄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

[ ] 10.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 ] 11.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但其控制作用是相对的,环境中一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也可能进入细胞。

[ ] 12.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细胞的有氧呼吸就是在线粒体内完成的。

[ ] 13.不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可能不同,同一细胞的不同部位分布的线粒体数量也可能不同。

[ ] 14.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内质网一般不发达。

[ ] 15.有中心体一定是动物细胞。

[ ] 16.所有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但不一定含有大液泡和叶绿体。

[ ] 17.溶酶体内的酶是由核糖体合成,高尔基体运入。

[ ] 18.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 ] 19.核仁的大小与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多少有关,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核糖体多,核仁大。

[ ] 20.D NA聚合酶、RNA聚合酶通过核孔能进入细胞核,mRNA通过核孔能出细胞核。

三、物质跨膜运输与酶、ATP[ ] 1.当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不发生渗透作用。

[ ] 2.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积累I-等溶质,因而不会在海水中发生质壁分离。

[ ] 3.细胞代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 ] 4.影响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因素相同。

[ ] 5.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 ] 6.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都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 ] 7.酶制剂适于低温下保存,是因为低温时酶活性很低,但空间结构稳定。

[ ] 8.酶催化作用的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化学反应顺利进行。

[ ] 9.A TP的组成元素为C、H、O、N、P,其中A的含义是指腺嘌呤,P代表磷酸基团。

[ ] 10.A 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在细胞中含量很多。

[ ] 11.A 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有关酶的催化下,A TP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易水解。

[ ] 12.A 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 ] 13.A TP和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 ] 14.萤火虫尾部发光细胞中含有荧光素酶,可以催化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反应。

[ ] 15.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 TP的水解相联系。

[ ] 16.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中合成ATP。

[ ] 17.红细胞在低浓度溶液中会因吸水而涨破,在高浓度溶液中会因失水而皱缩。

[ ] 18.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由细胞膜和液泡膜组成,相当于半透膜。

[ ] 19.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就会发生质壁分离。

[ ] 20.不同植物对同一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同一种植物对不同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也有差异,说明植物细胞脱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四、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 1.高等生物都进行有氧呼吸,低等生物都进行无氧呼吸。

[ ] 2.肌肉细胞中的线粒体比脂肪细胞中的含量多,是因为肌肉收缩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 ] 3.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往往可以定向地运动到代谢比较旺盛的部位。

[ ] 4.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有ATP产生,但第三阶段产生的A TP最多。

[ ] 5.水是有氧呼吸的产物,也是有氧呼吸的反应物。

[ ] 6.各种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都是线粒体。

[ ] 7.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 TP的量比安静时多。

[ ] 8.细胞呼吸的结果如果没有水的产生,就一定是无氧呼吸。

[ ] 9.人体剧烈运动时,CO2/O2>1,即CO2既可在线粒体又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

[ ] 10.根尖分生区细胞产生A TP的场所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 ] 11.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 ] 12.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色素就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

[ ] 13.光照越弱,阴生植物光合作用越强;光照越强,阳生植物光合作用越强。

[ ] 14.某一光照强度下,检测到新鲜叶片没有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则可判断出此叶片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 ] 15.真核生物中,光反应是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暗反应是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

[ ] 16.细胞呼吸中的[H]和光合作用中的[H]实质上不是一种物质。

[ ] 17.叶绿体与线粒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相同,且都具有流动性。

[ ] 18.降低光照将直接影响到光反应的进行,从而影响暗反应;改变CO2浓度则直接影响暗反应的进行。

[ ] 19.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扩散到同一细胞中的叶绿体中被利用(不考虑类囊体膜),穿过4层生物膜;扩散到相邻细胞中的叶绿体中被利用,穿过6层生物膜。

[ ] 20.化能合成作用也能像光合作用一样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但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不同。

五、细胞的生命历程[ ] 1.细胞体积越小,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就越大,细胞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就越高。

[ ] 2.细胞核中的DNA数量限制了细胞长大。

[ ] 3.琼脂块的体枳越大,NaOH在琼脂块中的扩散速率越小。

[ ] 4.任何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

[ ] 5.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 ] 6.观察有丝分裂末期的细胞,可看到在细胞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并逐渐扩张形成细胞壁。

[ ] 7.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中心粒在间期倍增形成两个中心体。

[ ] 8.无丝分裂中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也没有DNA分子的复制。

[ ] 9.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指的是不同组织细胞中表达的基因不同,或同一细胞不同发育时期表达的基因不同。

[ ] 10.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

[ ] 11.不是所有的基因都能进行选择性表达,那些维持最基本的生命活动的必要基因在任何细胞、任何时期都要表达。

[ ] 12.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 ] 13.已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 ] 14.实验表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已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 ] 15.壁虎断尾后重新长出尾部证明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植物种子培育成植株,证明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 ] 16.由未受精蜜蜂卵细胞发育成雄蜂证明了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 ] 17.老年人头发变白与白化病患者头发变白根本原因不同。

[ ] 18.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都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 ] 19.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可导致同一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子细胞遗传信息不同。

[ ] 20.若一个卵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在复制时,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一个A替换成T,则由该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携带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1/2。

六、遗传的分子基础[ ] 1.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尸体中提取到的细菌是R型和S型细菌。

[ ] 2.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的实验没有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 ] 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 4.豌豆细胞内既有DNA,也有RNA,但只有DNA是豌豆的遗传物质。

[ ] 5.噬谢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分别用32P和35S标记不同的噬菌体。

[ ] 6.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沉淀物中放射性很低。

[ ] 7.每个DNA分子中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糖数[ ] 8.D NA分子一条链上相邻的两个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间接相连。

[ ] 9.含有G、C碱基对比较多的DNA分子对热比较稳定。

[ ] 10.D NA分子复制n次,不含亲代链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n-2个。

[ ] 11.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

[ ] 12.D NA解旋后每一条链都可以当作转录的模板。

[ ] 13.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4种,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也有64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