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解儿童的行为》读书笔记

-《理解儿童的行为》读书笔记

教育应是一种理解
-----《理解儿童的行为》读书笔记
作为幼儿教师很多时候,面对孩子们各种各样的行为表现深感无奈,会对孩子的行为问题束手无策,不知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让孩子能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于是,困惑、迷茫、烦躁、焦虑随之而来。

假期里在园领导的“读一本好书”活动倡议下,有幸阅读了《理解儿童的行为》一书受到了很多的启发,对幼儿的行为表现有了全新的认识。

书中客观地分析了了在儿童出现各种行为、特别是各种不适宜的行为时,作为早期教育工作者该如何以适宜的方式来指导和训练儿童,作出反应,管理好儿童的行为。

通过阅读,对照自己的管理实践,对如何实施儿童行为管理,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在理解儿童的基础上,实施行为管理。

就像书名带给我们的信息一样,理解儿童的行为,是成功实施行为管理的基础。

儿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如情感发展的阶段、社会发展的阶段、认知发展的阶段等,可能一些成人认为的问题行为首先是来自于儿童生理上的不成熟,比如我们熟知的想象与现实的混淆现象。

通过对儿童的发展的理解,我们可以明确儿童的哪些行为是正常的,哪些行为是在特定年龄段出现的,从而对儿童的行为进行很好的区别,选择相应的行为管理策略。

二、与儿童沟通需要艺术。

不管是在家庭还是在幼儿园中,孩子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行为,有适宜的,也有不适宜的。

成人有必要针对这些行为,特别是那些不适宜的行为和孩子进行沟通。

大多数的成人主要通过语言和孩子进行沟通,在谈话中,了解孩子的思想、需要,了解孩子最近发展区。

沟通需要艺术。

特别是和孩子沟通时。

书中说:首先,有必要和儿童建立并维持视线交流。

其次,当和儿童说话时,成人要控制好声音,并且要保持以稳定而又让人愉快的语调和儿童进行交流。

第三,成人在和儿童沟通时要使用正常的声音,不要大喊大叫。

第四,成人需要通过适宜的非语言沟通方式来加强与儿童的联系,最后,,有效的沟通更多的是听而不仅是说。

从这五点中,我发现了良好沟通所需要的必要条件:眼神的交流、愉快的声音、适宜的肢体动作(如微笑、点头等)以
及耐心的倾听。

在沟通的过程中,倾听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听了,知道孩子是怎么想了,才能和孩子去“沟”并“通”。

三、奖励也需要的策略。

奖励能激发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多种潜能。

教师要想让每一个孩子内在的潜能都能够得到充分而生动的发展,就必须善于用运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技巧,激发幼儿内在动力。

对孩子的奖励当然也要讲求一定的策略:孩子对成人的关注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而且他们认为这种关注会让他们感觉到特别满意和有益。

当表现出适宜行为时,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触摸、一句评论,例如“我注意到你画完画后,把笔收起来了,谢谢你”这些都充分的向幼儿告知他们的行为是成人期望的。

得到成人的积极肯定后,孩子会更加乐意在下一活动中主动收拾画笔。

当然,对孩子的奖励、表扬还需要有针对性,比如夸奖她是“好孩子”,那么这就是对孩子作出的一种肯定,但是这只是表达了一半的信息,没有对特定的行为进行特定表扬,而显得有些空洞。

如果说“谢谢你把积木收起来了”这样孩子就会清楚的知道受到肯定的行为是什么,而不会错误的将一个错误的行为归结于此。

这种细致的、描述性的语句以及孩子由此得出的积极结论是精神健康的基石。

孩子从我们的话中对自己作出结论,事后还会默默地对自己重申。

会使他们对自己及周围的世界抱有积极看法。

四、要培养儿童的自尊心。

“自尊是自我评价的一部分,是一个关于自身价值的主观的和个人的判断。

”自尊包括三个部分:胜任、控制和价值。

在幼儿园中,我们老师接触的都是4—6岁的孩子,但自尊不是因为孩子年龄小就不存在。

自尊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存在着。

孩子自尊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些在他们生活中起重大作用的成人(即父母和教师)对他们的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每当孩子犯了错,我们总会看到这样的画面:“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笨,干这点小事情都干不好?”、“这道题目做了5遍,你怎么还不会?”、“你怎么又把别人的东西带回家了,再这样要打你了”……这样的话语很普遍,也许父母、老师说这些话很无心。

但在这样的话语中,孩子会逐渐对自己作出一个不利又消极的判断:如自己很笨,不如别人;孩子就会形成自卑感:做事不积极、不主动、对自己总是产生怀疑态度等等,孩子的发展可想而知。

假如我们这样说:“你能帮我完成这件事情吗?不能!没关系,我们一起做吧!”、“你做了5遍了,一遍比一遍做得好,
相信你再做一遍就完全学会了!”……相信孩子们听了这样的话语,不仅会很快改正错误,且有了更加明确的努力方向!书中还为我们介绍了8条很实际有用的策略,全面而又具体地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怎么样去小心地呵护孩子稚嫩的心灵,让他们在成人沟通的、接受的、关注的、支持的、鼓励的和肯定的态度中,形成高水平的自尊。

都说教育是一种理解,理解是教育的灵魂。

作为教师,要有理解孩子的意识、有理解孩子的能力、有理解孩子的智慧。

一个孩子是一本难读的书,一个孩子有一千种行为。

作为父母、作为教师,我们要理解孩子的行为,尤其要理解引起孩子不适宜行为的原因,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手段对待他们,在与孩子有效的沟通中,逐步发展孩子的道德和自信心,从而让孩子获得全面又健康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