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成都一诊诊断性检测古诗文部分试题及答案

2017年成都一诊诊断性检测古诗文部分试题及答案

2017年成都一诊诊断性检测古诗文部分试题及答案二、古代诗文阅读(3 5分)(一)文言文阅读(1 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13题。

魏矼,唐丞相知古后也。

绍兴元年,会星变,矼力言大臣黜陟不公,所以致异。

上识其忠,擢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

内侍李廙饮韩世忠家,刃伤弓匠,事下廷尉。

矼言:“内侍出入宫禁,而狠戾发于杯酒,乃至如此,岂得不过为之虑?建炎诏令内侍不得交通主兵官及预朝政,违者处以军法,乞申严其禁。

"于是虞杖脊配琼州。

刘豫挟金人入寇,宰相赵鼎决亲征之议,矼请扈从,因命督江上诸军。

时刘光世、韩世忠、张俊三大将权均势敌,又怀私隙,莫肯协心。

矼首至光世军中,谕之曰:“贼众我寡,合力犹惧不支,况军自为心,将何以战?为诸公计,当思为国雪耻,释去私隙,不独有利于国,亦将有利其身。

”光世许之遂劝其贻书二帅示以无他二帅复书交欢光世以书闻由此众战屡捷军声大振。

上至平江,魏良臣、王绘使金回,约再遣使,且有恐迫语。

矼请罢“讲和”二字,饬厉诸将,力图攻取。

会金屡败遁去,使亦不遣。

八年,金使入境,命矼充馆伴使,矼言:“顷任御史,尝论和议之非,今难以专论。

”秦桧召矼至都堂,问其所以不主和之意,矼具陈敌情难保,桧谕之曰:“公以智料敌,桧以诚待敌。

”矼曰:“相公固以诚待敌,第恐敌人不以诚待相公耳。

”桧不能屈,乃改命吴表臣。

诏金使入境,欲屈己就和,令侍从、台谏条奏来上。

矼言:“贼豫为金人所立,为之北面,陛下承祖宗基业,天命所归,何藉于金国乎?陛下既欲为亲少屈,更愿审思天下治乱之机,酌之群情,择其经久可行者行之。

搢绅与万民一体,大将与三军一体,今陛下询于搢绅,民情大可见矣。

欲望速召大将,详加访问,以塞他日意外之忧。

大将以为不可,则其气益坚,何忧此敌。

’’未几,丁父忧。

免丧,除集英殿修撰、知宣州,不就。

改提举太平兴国宫,自是奉祠,凡四任。

丁内艰以卒。

(《宋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五·魏矼传》,有删节)1 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光世许之/遂劝其贻书/二帅示以无他/二帅复书交欢/光世以书闻/由此众战屡捷/军声大振B.光世许之/遂劝其贻书二帅/示以无他/二帅复书/交欢光世以书闻/由此众战屡捷/军声大振C.光世许之/遂劝其贻书/二帅示以无他/二帅复书/交欢光世以书闻/由此众战屡捷/军声大振D.光世许之/遂劝其贻书二帅/示以无他/二帅复书交欢/光世以书闻/由此众战屡捷/军声大振1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黜陟,指官吏的降免或升迁。

古代“擢”“迁”表示晋升官职,“谪”“左迁’’表示贬官。

B.扈从,皇帝出巡时的护驾侍从人员,此指宰相赵鼎主张亲征,魏矼请求跟随皇帝前往。

C.北面,方位词,指面朝北方。

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面向北方,表示臣服。

D.丁内艰,指遭遇母亲去世。

“丁艰”即“丁忧”,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须停职守丧。

1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矼忧心朝政,主张严明法纪。

发生星变时,他趁机进言,指出官吏任用制度上的过失;当内侍李廙犯法时,他力主严加惩戒。

B.魏矼有大局观念,能团结人心。

刘豫入侵时,他亲自到军中说服刘光世放下私仇为国雪耻,此举使韩世忠、张俊感动并协同作战。

C.魏矼忠心耿耿,反对讲和。

面对金人的胁迫,他请求皇上激励众将再战;当秦桧希望说服他时,他加以拒绝,指出秦桧之失。

D.魏矼言辞犀利,见识超人。

他认为皇上承袭祖业,不需要依靠金国,应该顺应民意,考虑长远,了解民情,坚定军心,以与敌人对抗。

1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建炎诏令内侍不得交通主兵官及预朝政,违者处以军法,乞申严其禁。

(5分)(2)卫陛下既欲为亲少屈,更愿审思天下治乱之机,酌之群情,择其经久可行者行之。

(5分)(一)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19分)10.(3分)D11.A(“迁”指晋升或调动官职)12.(3分)B(“此举使韩世忠、张俊感动并协同作战”分析不当,文中刘光世写书信给二帅后,才有二帅复书交欢,众战屡捷)13.(10分)(5分)建炎年间诏令内侍(宦官)不许结交主兵官及干预朝政,违者以军法处置,请求重申严明这一禁令。

(大意2分,“交通”“预”“申”翻译正确各1分)(5分)陛下既然想为父兄稍受委屈,更希望能周密考虑天下治乱的关键,斟酌大众情况,选择经久可行之计施行。

(大意2分,“少”“审”“酌”翻译正确各1分)一诊”文言文阅读“译文”参考魏矼,唐丞相魏知古的后代。

绍兴元年,适逢星变,魏矼藉轮流进对之机,极力进言大臣升降不公,所以导致人心不一。

皇上知道他的忠心,提拔他为监察御史,升任殿中侍御史。

内侍李廙在韩世忠家饮酒,用刀砍伤工匠,因此事被捕。

魏矼进言:“宦官出入宫禁,因为饮酒而行凶发狠,竟然到这种地步,怎能不为此特别感到忧虑?建炎年间诏令宦官不许结交主兵官及干预朝政,违者以军法处臵,请再次严明这一禁令。

”于是李廙被杖脊并发配琼州。

刘豫倚仗金兵入侵,宰相赵普主张亲征,魏矼请求跟随皇帝前往,于是命他监督江上诸军。

当时刘光世、韩世忠、张俊三大将权均势等,又各怀私仇,不肯齐心协力。

魏矼首先到刘光世军中,告诉他说:“贼众我寡,合力还怕不能支持,何况众军各怀私心,将如何作战?替各位考虑,应当想着为国雪耻,除去私仇,不仅有利于国家,也有利于你们自身。

”刘光世同意他的看法,魏矼就劝他送信给二帅,表示没有别的意思,二帅回信表示和好之意。

刘光世把书信呈送皇上,从此众军屡战屡胜,军声大振。

皇上到了平江,魏良臣、王绘出使金回来,约定再派使者,并且有恐吓逼迫的话。

魏矼请求取消“讲和”二字,激励众将,力图攻取。

金屡败逃走,使者也没有派遣。

八年,金使入境,任命魏矼充当馆伴使,魏矼说:“前不久任御史,曾论和议的错误,现在难以擅自评论。

”秦桧召魏矼到都堂,问他不主张议和的原因。

魏矼详细说明敌情难保,秦桧对他说:“你以智料敌,我以诚待敌。

”魏矼说:“相公固然是以诚待人,只怕敌人不以诚待相公。

”秦桧不能说服他,于是改令吴表臣为馆伴史。

皇帝下诏金使入境,想屈己议和,命令侍从、台官、谏官逐条上奏。

魏矼说:“贼刘豫为金人所立,北面称臣,陛下继承祖宗基业,天命所归,有何求于金国呢?陛下既然想为亲人稍受屈辱,更希望能周密考虑天下治乱的关键,斟酌群情,选择经久可行之计施行。

百官与万民一体,大将与三军一体,现在陛下询问百官,民情大概可知了。

希望速召大将,详加询问,以防止以后意外的忧患。

大将认为不可以,那么他们的志气更加坚定,何忧此敌。

”不久,父亲去世服丧。

免除服丧,受任集英殿编撰、宣州知州,不赴任。

改为提举太平兴国公,从此为宫观官,共四任。

为母亲服丧时去世。

成都一诊文言文《魏矼传》挖空练习要求:请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并翻译划线句子。

魏矼,唐丞相知古后也。

绍兴元年,会.()星变,矼力言大臣黜陟..()不公,所以致异。

上识其忠,擢.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

内侍李廙饮韩世忠家,刃.()伤弓匠,事下廷尉。

矼言:“内侍出入宫禁,而狠戾发于杯酒,乃至如此,岂得不过为之虑?建炎诏令内侍不得交通..()主兵官及预.()朝政,违者处以军法,乞申.()严其禁。

"于是虞杖脊配琼州。

刘豫挟金人入寇,宰相赵鼎决亲征之议,矼请扈从,因命督江上诸军。

时刘光世、韩世忠、张俊三大将权均势敌,又怀私隙,莫肯协心。

矼首至光世军中,谕.()之曰:“贼众我寡,合力犹惧不支,况军自为心,将何以战?为诸公计,当思为国雪耻,释去私隙,不独有利于国,亦将有利其身。

”光世许之,遂劝其贻.()书二帅,示以无他,二帅复书交欢,光世以书闻,由此众战屡捷,军声大振。

上至平江,魏良臣、王绘使金回,约再遣使,且有恐迫语。

矼请罢“讲和”二字,饬厉..()诸将,力图攻取。

会金屡败遁.()去,使亦不遣。

八年,金使入境,命矼充馆伴使,矼言:“顷.()任御史,尝论和议之非,今难以专论。

”秦桧召矼至都堂,问其所.以.()不主和之意,矼具陈..()敌情难保,桧谕之曰:“公以智料敌,桧以诚待敌。

”矼曰:“相公固以诚待敌,第.()恐敌人不以诚待相公耳。

”桧不能屈,乃改命吴表臣。

诏金使入境,欲屈己就和,令侍从、台谏条奏来上。

矼言:“贼豫为金人所立,为之北面..(),陛下承祖宗基业,天命所归,何藉于金国乎?陛下既欲为亲少.()屈,更愿审.()思天下治乱之机.(),酌.()之群情,择其经久可行者行之。

搢绅..()与万民一体,大将与三军一体,今陛下询于搢绅,民情大可见矣。

欲望速召大将,详加访问,以塞.()他日意外之忧。

大将以为不可,则其气益坚,何忧此敌。

’’未几...()。

..(),丁父忧免丧,除.()集英殿修撰、知宣州,不就。

改提举太平兴国宫,自是奉祠,凡.()四任。

丁内艰...()以卒。

(《宋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五·魏矼传》,有删节)1.内侍出入宫禁,而狠戾发于杯酒,乃至如此,岂得不过为之虑?2.贼众我寡,合力犹惧不支,况军自为心,将何以战?为诸公计,当思为国雪耻,释去私隙,不独有利于国,亦将有利其身。

(二)古代诗歌阅读(1 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陶渊明今日天气佳,清吹与呜弹。

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

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殚。

1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清吹”“鸣弹”与“天气佳”相呼应,以声写静,渲染欢乐的氛围。

B.“柏下人”表明所游地点在墓地的柏树下,生与死的对照引人深思。

C.“清歌”“绿酒”写集会时朋友之间或唱歌奏乐或饮酒作乐的场景。

D.“余襟良已殚”以自述口吻交代了诗人为欢作乐时完全放松的状态。

E.本诗将个人与诸人对照,结伴出游之欢乐反衬个人内心无尽的悲哀。

1 5.有人评价此诗“平中见奇”,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1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用“,”两句论述了学习的三个层次。

(2)《离骚》中,屈原饱含深情,表明自己不住地叹息流泪的原因是“__ __”。

(3)庄子在《逍遥游》中点明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不受外界评议影响的两句是:“,”。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14.(5分)A、E(答A给2分,答E给3分。

A项“以声写静”分析不当;E项“反衬个人内心无尽的悲哀”不恰当,与陶渊明此时的内心境界不吻合)15.(6分)①诗歌语言平实,场景普通。

诗人用平淡的语言写了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与友人结伴出游,开颜畅饮的场景。

(2分)②思想超脱,见识高迈。

诗人能勘破生死,安然享受当下,有超出常人的不平凡的了悟。

(4分)(意思相近即可)(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16.(5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哀民生之多艰(答出一空1分,有错字、漏字、添字则该空不给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