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四川省成都市高考物理一诊试卷及答案

2017年四川省成都市高考物理一诊试卷及答案

2017成都市物理一诊试题及答案14.关于在竖直面内匀速转动的摩天轮(如图)舱内的游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游客在最高点处于失重状态B .游客在最高点处于超重状态C .游客在最低点处于失重状态D .游客始终处于平衡状态15.质量为m 的物体P 置于倾角为θ1,的固定光滑斜面上,轻细绳跨过光滑定滑轮分别连着P 与小车,P 与滑轮间的细绳平行于斜面,小车以速率v 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当小车与滑轮间的细绳和水平方向成夹角θ2时(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P 的速率为vB .P 的速率为v cos θ2C .绳的拉力等于mg sin θ1D .绳的拉力小于mg sin θ116.如图所示,E 为内阻不计的电源,MN 为同种材料制成的粗细均匀的长电阻丝,C 为电容器。

当滑动触头P 以恒定速率从左向右匀速滑动时,关于电流计A 的读数情况及通过A 的电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读数逐渐变小,通过A 的电流方向向左B .读数逐渐变大,通过A 的电流方向向右C .读数稳定,通过A 的电流方向向右D .读数稳定,通过A 的电流方向向左17.如图所示,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AB 是小车内半圆弧轨道的水平直径,现将一小球从距A 点正上方h 高处由静止释放,小球由A 点沿切线方向经半圆轨道后从B 点冲出,在空中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0.8 h ,不计空气阻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小球和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 .小球离开小车后做竖直上抛运动C .小球离开小车后做斜上抛运动D .小球第二次冲出轨道后在空中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0.6 h18.如图所示,竖直固定的光滑绝缘细杆上O 点套有一个电荷量为–q (q >0)的小环,在杆的 左侧固定一个电荷量为Q (Q >0)的点电荷,杆上a 、b 两点与Q 正好构成等边三角形,c 是ab 的中点。

使小环从0点无初速释放,小环通过a 点的速率为v 。

若已知ab =Oa =L ,静电力常量为k ,重力加速度为g 。

则A .在a 点,小环所受弹力大小为2kQq lB .在c 点,小环的动能最大C .在c 点,小环的电势能最大D .在b 点,小环的速率为2+2gl v19.如图所示,A 、B 、C 、D 、E 、F 为真空中正六边形的六个顶点,O 为正六边形中心,在A 、B 、C 三点分别固定电荷量为q 、–q 、q (q >0)的三个点电荷,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O 点场强为零B .O 点电势为零C .D 点和F 点场强相同 D .D 点和F 点电势相同20.近年来,我国航天与深潜事业的发展交相辉映,“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已不再是梦想。

若如图所示处于393 km 高空圆轨道上的“神舟十一”号的向心加速度为a 1、转动角速度为ω1;处于7062 m 深海处随地球自转的“蛟龙”号的向心加速度为a 2、转动角速度为ω2;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ω1=ω2B .ω1>ω2C .a 1<g <a 2D .g >a 1>a 221.如图所示,ABCD 是固定在地面上、由同种金属细杆制成的正方形框架,框架任意两条边的连接处平滑,A 、B 、C 、D 四点在同一竖直面内,BC 、CD 边与水平面的夹角分别为α、β(α>β),让套在金属杆上的小环从A 点无初速释放。

若小环从A 经B 滑到C 点,摩擦力对小环做功为W 1,重力的冲量为I 1;若小环从A 经D 滑到C 点,摩擦力对小环做功为W 2,重力的冲量为I 2。

则A .W 2>W 2B .W 1=W 2C .I 1 >I 2D .I 1 =I 222.(6分)将两根自然长度相同、劲度系数不同、粗细也不同的弹簧套在一起,看作一根新弹簧,设原粗弹簧(记为A )劲度系数为k 1,原细弹簧(记为B )劲度系数为k 2、套成的新弹簧(记为C )劲度系数为k 3。

关于k 1、k 2、k 3的大小关系,同学们做出了如下猜想: 甲同学:和电阻并联相似,可能是312111k k k =+ 乙同学:和电阻串联相似,可能是312k k k =+丙同学:可能是1232k k k += (1)为了验证猜想,同学们设计了相应的实验(装置见图甲)。

(2)简要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应填空。

A .将弹簧A 悬挂在铁架台上,用刻度尺测量弹簧A 的自然长度L 0;B .在弹簧A 的下端挂上钩码,记下钩码的个数n 、每个钩码的质量m 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g ,并用 刻度尺测量弹簧的长度L 1;C .由F = 计算弹簧的弹力,由x =L 1–L 0计算弹簧的伸长量,由k =F x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 D .改变 ,重复实验步骤b 、c ,并求出弹簧A 的劲度系数的平均值k 1;E .仅将弹簧分别换为B 、C ,重复上述操作步骤,求出弹簧B 、C 的劲度系数的平均值k 2、k 3。

比较k 1、k 2、k 3并得出结论。

(3)图乙是实验得到的图线,由此可以判断______同学的猜想正确。

23.( 9分)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除小灯泡L "3.8 V ,0.3 A”外,可供选择的实验仪器如下:A .电压表V :量程0~3 V ,内阻约6 kΩB .电流表A 1:量程0~4 mA ,内阻100ΩC .电流表A 2:量程0~500 mA ,内阻约5ΩD .滑动变阻器R 1:最大阻值10 Ω,额定电流1.0 AE .滑动变阻器R 2:最大阻值5Ω,额定电流0.5 AF .定值电阻R 3:阻值2 kΩG .定值电阻 R 4,:阻值900ΩH .直流电源E :电动势约6V ,内阻约0.5ΩI .开关S 一个,导线若干(1)先将______表(填元件前的序号字母)与_____电阻(填元件前的序号字母) (填“串联”或“并联”),将其改为量程4 V 的电压表。

(2)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改装后的电压表直接用电压表的符号表示)。

(3)其中,滑动变阻器应选 (填元件前的序号字母);电流表应选 (填元件前的序号字母)。

(4)某实验小组完成实验后,利用实验得到的数据描绘出如图甲所示的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根据此图给出的信息,可以判断:图乙所示的该小灯泡的P – U 2或P – I 2图线中(P 为小灯泡的功率),可能正确的是24.( 12分)如图是某“吃货”设想的“糖炒栗子”神奇装置:炒锅的纵截面与半径R =1.6 m 的光滑半圆弧轨道位于同一竖直面内,炒锅纵截面可看作是长度均为L =2.5 m 的斜面AB 、CD 和一小段光滑圆弧BC 平滑对接组成。

假设一栗子从水平地面上以水平初速v 0射入半圆弧轨道,并恰好能从轨道最高点P 飞出,且速度恰好沿AB 方向从A 点进入炒锅。

已知两斜面的倾角均为θ=37°,栗子与两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38,栗子在锅内的运动始终在图示纵截面内,整个过程栗子质量不变,重力加速度取g = 10 m/s 2 , sin37° = 0.6,cos37° = 0.8。

求: (1)栗子的初速度v 0及A 点离地高度h ; (2)栗子在斜面CD上能够到达的距C 点最大距离x 。

25.(20分)如图所示,A 、B 间相距L =6.25 m 的水平传送带在电机带动下始终以v =3 m/s 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传送带B 端正上方固定一挡板,挡板与传送带无限接近但未接触,传送带所在空间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场强E =1×106 N/C 。

现将一质量m =2 kg 、电荷量q =1×10–5C 的带正电绝缘小滑块轻放在传送带上A 端。

若滑块每次与挡板碰后都以原速率反方向弹回,已知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且滑块所受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 =10 m/s 2。

求: (1)滑块放上传送带后瞬间的加速度; (2)滑块第一次反弹后能到达的距B 端的最远距离; (3)滑块做稳定的周期性运动后,电机相对于空载时增加的机械功率。

3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 当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平衡时,分子势能最小C. 0℃的水和0℃的冰具有相同的内能D. 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E. 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33.(2)如图甲所示,粗细均匀、横截面积为S的透热光滑细玻璃管竖直放置,管内用质量为m的水银柱密封着长为l的理想气柱.已知环境温度为T1,大气压强为P0,重力加速度为g.(i)若仅将环境温度降为T2 ,求稳定后的气柱长度;(ii)若环境温度T1不变,将玻璃管放于水平桌面上并让其以加速度a(a>g)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见图乙),求稳定后的气柱长度.A B C B D A,D B,D B,C22.(1)nmg;钩码的个数(2)乙23.(1)D;C(2)(3)BD24.(1)解:在P点时,粟子恰好飞出,则有:mg=m v2/R解得:v2= gR, v =4m/s粟子在圆弧面上运动时,机械能守恒,mg2R= 12 mv02﹣12 mv2联立解得:v0= 4 5 m/s;粟子由P点做平抛运动,平行于AB方向进行斜面,说明粟子末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角;则有:v y=v0tan37°=4× 34 =3m/s;合速度v A= 32+42 =5m/s根据v y=gt可知,下落时间t= 310 =0.3s;小球下落高度h= 12 gt2= 12×10×0.09 =0.45m;A点离地高度h'=2R﹣h=2×1.6﹣0.45=2.75m(2)解:假设粟子在CD边上上滑的距离为x,则对由A到右侧最高点分析,由动能定理可知:mg(L sin37°﹣x sin37°)﹣μmg cos37°(L+x)=0﹣12 mv A2解得:x= 209 m25.(1)解:滑块放上传送带后瞬间,受力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有qE﹣μmg=ma代入数据解得a=2m/s2方向水平向右(2)解:设滑块第一次到达B点时速度为v1由运动学规律有v12=2aL代入数据解得v1=5m/s因v1>v ,故滑块与挡板碰后将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方向向右,大小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有qE+μmg=ma1代入数据得a1=8m/s2设滑块与挡板碰后至速度减为v经历的时间为t1 ,发生的位移为x1由运动学规律有x1=v1t1−a1t12代入数据得t1=0.25s ,x1=1m此后,摩擦力反向(水平向左),加速度大小又变为a,滑块继续向左减速直到速度为零,设这段过程发生的位移为x2由运动学规律有x2=v2/2a代入数据得x2=2.25m当速度为零时,滑块离B最远,最远距离x m=x1+x2代入数据解得x m=3.25m(3)解:分析可知,滑块逐次回到B点的速度将递减,但只要回到B点的速度大于v,滑块反弹后总要经历两个减速过程直至速度为零,因此滑块再次向B点返回时发生的位移不会小于x2 ,回到B点的速度不会小于v′2=2ax2,v′=3m/s所以,只有当滑块回到B点的速度减小到v=3m/s后,才会做稳定的周期性往返运动.在周期性往返运动过程中,滑块给传送带施加的摩擦力方向始终向右所以,滑块做稳定的周期性运动后,电机相对于空载时增加的功率为P=μmgv代入数据解得P=18W33B,D,E 解:(i)当气体温度变化时,其压强不变,初状态:体积为:V1=lS温度为:T末状态:体积为:V2=l2S温度为:T2=?根据盖﹣吕萨克定律,有:lS/T1=l2S/T2代入解得:l2=12(ii)当玻璃管竖直时,气体压强为P1,对水银柱有:P1S=P0S+mg当玻璃管水平运动时,气体压强为P2,对水银柱有:P2S−P0S=ma对气体有:P1⋅lS=P2⋅l2S联立解得:l2=[(mg+P0S)l]/(ma+P0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