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1

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1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 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地位: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 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意义:①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
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②开创了西太
平洋与印度洋之间 的亚非海上交通网;
③为人类的航
海事业作出了伟大 贡献。
动脑时间
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完成远航?
明中期海防松懈,倭寇勾结中国海盗,奸 商经常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 劫,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严重威 胁了沿海居民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因此,戚
继光领导的抗倭
战争,其性质是
一场反抗外来侵
略的战争,是正
义民族自卫战争。
课后活动
1.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 “三宝”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塔寺”“三宝城”, 马来西亚有“三宝镇”,马六甲有“三宝庙”,爪哇 有“三宝庙”“三宝井”“三宝洞”,新加坡有“三 宝山”。想一想,为什么用“三宝”命名呢?其中含 有怎样的历史信息?
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寇。元未明初,日本的一些武 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 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1.背景(倭患)
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 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 海防松弛(倭患形成原因)。
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 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 。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劫财货, 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 时称“倭患”。
朝在国外 的地位和 声望,换 取海外的 奇珍。
一、郑和下西洋
3.郑和下西洋的经过
时间:从1405年到1433年 次数:7次
郑和浩大的船队
郑和的宝船
特点:规模浩大 ,在世界历史上前 所未有。
物品用途: 有的是用于慷慨 送礼,展现大国 风度,发展相互 之间的友好关系 ;有的是用于贸 易,互通有无, 互补互利。
业,杀尽倭寇的坚定决心。
3.平定倭寇过程及结果
过程:1561年,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 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又率军进入福建、广 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 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 结果: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抗倭取得胜利
二、 戚 继 光 抗 倭
台州九捷
2 1、经 背过 景
条件:
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 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目的:
主要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 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也用中国 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一、郑和下西洋
1.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 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西洋,地理概念,在不同的时期含义有所不同。明初 ,人们把黄海、东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 而把今天文 莱以西的东 南亚和印度 洋一带海域 及沿岸地区 称为“西洋”
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 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 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所 到之处,郑和及随行人员都要访 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表达 通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 行交易。船队回国时,一些国家 还派出使者随行。
明梁庄王墓出土 外国宝石所做饰品
时间太久远
了,那时候 没有摄像机 ,只能概念 图了!
郑和下西洋时到达过榜葛剌,后 来榜葛剌国王两次来到中国进献 长颈鹿。当时的国人将其视为瑞 兽麒麟。
《榜葛剌进麒麟图》
15-16世纪中西方主要航海活动比较表
航海家 郑和
哥伦布
达·加马
到达 下“西洋”,最 到达美洲
绕过好望角,
地点 远到红海沿岸和
到达印度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 非洲东海岸
时间 1405—1433年
拓展阅读
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我 国在全球举行了纪念活动。
郑和下西洋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被 称为“郑和精神”,即敬业奉献、忠心 报国、敢为人先、科学探索、百折不挠 、奋勇拼搏、崇尚和平、敦信修睦。
我们都应该弘扬“郑和精神”,为 自己的人生写上精神的一笔!
戚继光
戚继光:汉族,山东蓬莱人 (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 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 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 诗人、民族英雄(在反抗外来侵 略过程中,做出重大贡献,甚至 牺牲的人。)。
客观条件:(1)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2)造船水平的高超; (3)指南针的发明并使用于航海事业、 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等。
主观条件:(1)郑和是下西洋的合适人选;
(2)统治者的支持。
郑和下西洋盛况
目的
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时间/次数
规模/ 人数
1405--1433年/先后7次
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多 艘。/每次出海约2.7-2.8万人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想一想,这首军歌表现了怎 样的战斗意志?
答:意志:它可视为戚家军的战歌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它彰显万众一心,忠肝义胆的精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神,宣示戚继光的治军原则;主将
—《戚少保年谱耆[qí]编》 爱兵,军法森严,号令分明,赏罚 必信等,表达了保国救民,建功立
明代绘画《倭寇图卷》(局部) 画面描绘了民众遭受倭患而逃难的情景
二、戚继光抗倭
2.抗倭经过(戚家军)
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 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 光到东南沿海抗倭。戚继光 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 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
戚家军
目的: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彻底打 败倭寇。
措施:大力整顿军队,并招募农民 和矿工10 000多人,进行严格训练,操 练新阵法。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郑和其人其事
郑和(1371-1433),明朝太监,原本姓马,小名三
宝元朝初年,郑和祖先是元朝云南王麾(hui)下的贵族。
他从小就富有冒险精神,后追随燕王朱棣,立下赫赫战功
后,被朱棣所重用,被赐郑姓。
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
历史上伟大的壮举 。在世界各地,人们用了很
一、郑和下西洋
提高我朝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时间:明成祖 主要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
明 成 祖
威望,也 别忘了找
惠帝!
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
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
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明惠帝
材料阅读:成 答:目的:
遵命!
朱元璋之孙
祖疑惠帝亡海外,找惠帝为
欲踪迹之,且欲 了提高明
耀兵异域,示中 国富强。—《明 史,郑和传》反 映出当时统治者 目的是什么?
学习目标
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 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 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 习,使同学们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 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读文本郑和下西洋第一自然段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目的有那些?
课后活动
2.戚继光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他的 诗文集《止止堂集》中有200多篇诗作。下面是其中的 一些诗句: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说一说,这些诗句抒发了戚继光怎样的情怀和抱负?
今孟加拉国和印度 刘家港
西孟加拉邦一带
今江苏太仓
榜葛剌
今印度科
泽科德


今加里曼 丹岛北部
今马来西亚 马六甲一带
南亚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
红 海
天方
今沙特阿拉 伯的麦加
刘家港
占城
阿拉伯地区国家欢 迎郑和船队的到来
红 海 天方
木骨都束
慢八撒 今肯尼亚 蒙巴萨
非洲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
刘家港
占城
红 海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 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 倭患, 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 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 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 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 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 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 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
二、戚继光抗倭
1.背景(什么是倭寇?)
抗倭形势图
4.意义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

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 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

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

国主义者。
小提示:民族英雄是指维护
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 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 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 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 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
问题思考 为什么说抗倭战争是反侵略战争?
“倭患”是戚继光 抗倭的原因。
日本武士是大封建主的侍卫。当 时有很多失去军职的武士成为强盗。
相关史事
明朝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商品贸易 兴盛,在地理上又靠近日本,因此成为倭寇侵扰的对 象。当时明朝的不少官僚、富豪也下海经商,其中一 些官僚、奸商以及沿海海盗与倭寇相勾结,为虎作伥 ,趁火打劫,使倭寇更为嚣张。
多方式来纪念他。
我不是郑 和本来的
后人感叹:
样子!
郑和之后, 再无郑和!
泰国 三宝公寺
印尼 三宝庙
云南 郑和公园
纪念郑和的邮票
文本导入
在明朝的对外关系 史上,郑和与戚继光 是最著名的人物,他 们都创造了辉煌的业 绩,被后世所称颂。
为什么说郑和的 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 的壮举?戚继光是怎 样率领广大军民浴血 奋战,最终荡平倭寇 的呢?
结果: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 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戚家军”。
相关史事
戚继光的军事著作
鸳鸯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