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郑和本人的才能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海之荣——远航的条件
明朝国力的强盛,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造船技术的提高、航海技术的进步提供技术支持
郑和本人的才能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海之荣——远航概况
郑和下西洋示意图 (1405-1433)
刘家港
孟加拉
印度
越南
文莱 印度洋
西洋: 明代指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
阅读材料,指出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追查惠帝的踪迹;展示国力,提高明朝 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海之荣——远航的条件
史料探究
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 充积(注:国库充足),天下太平。”到 永乐年间,明王朝国力达到极盛。
明朝国力的强盛,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海之荣——远航的条件
他七下西洋,犁波耕澜数十万里,点燃15世纪的文明曙 光,引领了一个时代的航路,创造了人类航海史上的空前壮 举。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海之荣--郑和下西洋 二、海之怒--戚继光抗倭 三、海之殇--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海之荣——远航的目的
史料: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逃到)海外,欲踪迹之
(寻找惠帝的下落),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海之怒——抗倭的经过
登州
台州
广东
福建
九战九捷
组建戚家军---台州大捷---进军福建、广州---消除倭患
海之怒——抗倭成功的原因
合作探究
材料一:(倭寇)“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
河内积满千船。”
——《倭变事略》
倭寇烧杀劫掠 ,抗倭是反侵略正义战争,得到民众支持
材料二:据记载,戚继光训练的“戚家军”纪律严明, 军队士气高昂,战士英勇杀敌,是抗倭的一支铁军。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 美洲 和地区
人多,船多 (规模大) 船只大, 技术先进
范围广
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海之荣——远航意义 主要人物
历史情景剧 《远航秘史》
郑和
明代商人
榜葛剌使者
海之荣——远航意义

带去丝绸、郑瓷和器下、西茶洋叶等
亚非

带回珠宝、香料、药材等
各国பைடு நூலகம்

出航时郑和船队友好访问
C.香料、宝石
D.香料、药材
3、民族英雄戚继光最主要的贡献是(B )
A.统一女真各部
B.肃清东南沿海的倭寇
C.赶走荷兰殖民者 D.打败了沙俄侵略军
亚非

各国
返航时许多国王、使臣随船回访
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 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往来
海之荣——远航意义
“西洋”人 民热烈欢
迎东方的 使者郑和
郑和的远航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船队所到 之处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是真正意义上的“和平之旅”, 郑和也因此享有“和平大使”的美誉。
海之荣——远航意义
宝新 山加
国力强盛
战争 冲突
戚继光抗倭 国力日渐衰落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国力的强弱影响对外关系
海之和——丝路共赢
郑和下西洋“和平友好、彼此尊重”的和谐理念、“互联互通 、互利互惠”的合作理念、“重视海洋、经略海洋”的海洋理念, 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提供了重要基础。
今天,继承和发扬郑和和平友好、互惠互利的理念,中国积 极倡导海上新丝路,致力于推动沿线地区的共同发展,努力构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大浪淘沙
1、自1405年到1433年间,一支船队历经亚、非30余国,
涉10万余里,七次英雄式的远航,远及非洲东海岸和红
海沿岸。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 D )
A.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鉴真东渡日本
D.郑和下西洋
2、郑和下西洋所带去的物品中最受国外欢迎的是( B )
A.金银宝物
B.丝绸、瓷器
坡 三
庙印 尼 三 宝
海之怒——戚继光抗倭的背景
倭寇与倭患
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元末明初,日本武士到中国东南 沿海进行武装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明朝中期,国力减 弱,海防松弛(倭患形成原因)。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 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他们杀 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 患”。
史料探究
材料二 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 大为提高,如指南针的应用、地理知识日见丰富 等,为人们远航大海提供了技术支持。
针路图
指南浮针
造船技术的提高、航海技术的进步提供技术支持
海之荣——远航的条件
史料探究
材料三 郑和,回族,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和 英勇无畏的气概。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 战功,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海之荣——远航特点
郑和远航史料
哥伦布航行史料
时间 1405—1433
次数
共7次
1492—1504 共4次
论从史出
观点
时间早 历时更 久,次数更多
人数 27000余人 船只 约1500人
船数
200余艘,大船60 总计17艘
余艘
船只大小 长150余米 宽60 航海设备 余米 航海图、
罗盘针
长25米 宽6米 依靠经验
纪律严明,同仇敌忾,士气高昂
材料三:戚继光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 ,创造“鸳鸯阵”,以12人为一作战小组,长短兵器结合 攻防两便,战斗力大为增强。
战术正确,出色的指挥才能
海之怒——你心目中的戚继光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通过这些诗句,说说你对戚继光的评价 1528——1588
民族英雄 爱国主义精神 淡泊名利
海之殇——哭泣的澳门
1553年,葡萄牙殖民 者借口到岸上晾晒货 物,攫取了在澳门的 居住权,并不断扩张 在澳门的势力。
1887年,葡萄牙政府 与清政府签定《中葡 友好通商条约》,正 式强占了澳门地区, 从此与祖国母亲天各 一方。
系明 朝 的 对 外 关
和平 交往 郑和下西洋
海之卫——海疆永固
海中 大国 阅海 兵军

“母中 辽国 宁首 舰艘 ”航
温故知新
明朝前期国力强,郑和七次下西洋。 首航出发刘家港,浩浩荡荡向西洋。 非洲东岸去贸易,红海沿岸好风光。 二十八年七远航,和平大使美名扬。 中期国弱倭寇狂,将军出征鬼哭嚎。 葡人奸诈骗澳门,而今港澳谱新篇。 海上丝路助共赢,巨舰航母保太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