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
第3 课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星球地图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本章内容从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天气现象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关注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教材从设计上更注重从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进行选材,从培养学生兴趣角度选材,本章内容既是今后分区地理学习的基础,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图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树立地理就在我们身边的思想,体现地理学科的以人为本的出发点。

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之一——降水,主要讲了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两个方面内容。

本节教材与第二节教材一起,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自然延伸,更是理解第四节有关气候知识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降水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在,因此概念的学习并不是难点,学生会很容易接受。

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求知欲强,好奇心大,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对录像、动画、图片等资料信息很感兴趣,并且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

因此我在设计降水概念、主要形式、测量等内容时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在学生完成简单的信息查找之后,教师进一步借助多媒体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降水形式的图片,降水形成过程的视频片断,材料阅读等内容,目的是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享受,进而加深这些现象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及学生的兴趣的调动。

另外通过课堂问题的设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

通过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绘制,培养学生类比思想,综合学习能力等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探究世界各地降水的分布规律,这部分知识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和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

三、教学目标
1、学会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通过参与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活动,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2、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分析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3、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分析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自主学习方法、探究合作法的综合运用六、教学过程:
A 、 我是汪涵,我这里里夏季多雨,是世界降水较多的区域。

B 、
我是孙燕姿,我那里全年多雨,几乎每天都下雨,是世界降水较多的区域。

C 、 我是Jane 我那里全年湿润,也是世界降水较多的区域。

D 、 我是杰克逊,我那里常年炎热干燥,几乎不下一滴雨 E 、 我是狄凯厄斯 那里冬季多雨,我这里冬季常会发洪水,唉!
3、如果你是杭州天堂雨伞的经销商,要到国外开辟新的市场,你认为把市场设在 哪几个小朋友的家乡最火?图中城市主要是:新加坡、雅典、比尔马、伦敦、北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是:
1、 利用多媒体教学,将问题简单化,直观化。

2、 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起引导作用
3、 教学设计符合大纲标准的要求,基本做到了精讲多练。

4、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较浓厚,在课堂上积极展示,并且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
师生互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根据本节课主要知识框架学生汇总所学知识
教 学 过 程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降水的变化
降水的形式
用降水量柱状图判断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的分布
夏季 雨型
冬季 雨 全年 雨 型年 雨型 型年


降水量的测量
1、请同学们根据世界年降水分布规律来对比城市的降水量的多少 A 、新加
课堂检测 坡与东方站
B 、 比尔马与乞拉朋齐
C 、 北京、乌鲁木齐与伦敦
2、2011-05-31联合国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随行的各 国儿童欢聚一堂,诉说各国的降水状况。

他们分别来自新加坡、希腊的雅典、尼 日尔的比尔马、英国的伦敦、中国的北京。

你能通过他们的描述说出他的家在哪
吗?
小试牛刀 分布规律
世界主要降水类型
干极、雨极
回想起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留有很多的遗憾:
1、在各环节的过渡及衔接方面引导不到位,例如大雨、中雨、小雨的测量引入降水量资料的展示和学习方面组织语言欠缺连贯性。

2、本节课中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教学中,引领太快,有对学生的评价,但太敷衍了事,在实际教学中没有起到很好的诊断和激励作用。

如果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全体学生就能发现绘制过程中的缺点,从而更好的进行认识降水量柱状图。

3、在探究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时,如果能跟进解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

4、课堂语速稍快,但上完整节课自己发现课堂跟进不太紧凑,这也是我在课堂中需要注意的关键地方,环节紧凑,学生才不至于分神,课堂效率才能更高。

5、可能是一种习惯:教学过程中偶尔还会出现课堂提问质量不高:像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提问。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时时注意课堂小细节,提升课堂效率。

加强备课,钻研教材,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升自己,完善课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