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方式创新初探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难点。
由于学生平时积累的知识点较少,缺乏一些敏锐的观察力,以及素质教育固定模式的写作教学方式,导致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
高中作文教学不仅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且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如何让学子们的语文作文写作能力得以提升便成为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的一大课题。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
学生作文如养成了创新习惯、强化了创新意识,不但可以提高作文水平,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创新能力,为学生日后成长为开拓创新型人才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体验生活,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育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尽可能的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最广阔的空间。
”因此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进行生活体验,关注校内和校外的一些社会热点,激发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和欲望。
由于高中学生大多数属于住校生,在学校生活的时间较长,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作文教学:一是可以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走访、考察、座谈等社会调查;二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获得有用的信息,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三是让学生在课前寻找一些国内或者国际上发生的事,然后在语文课上利用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讲述,并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想,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四是每周让两位同学写两篇关于生活中或者国际国内的事的感想或者评论,贴在教室的显著位置,课后让同学们相互点评,畅所欲言,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二、突出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文要有创新,就需要学生具有创新的思维。
创新思维是学生作文创新的灵魂和源泉,而创新的思维又是通过联想和想象来实现的。
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我国的高中学生在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已经没有了梦想,没有了想象,因此,要使学生能够充分的联想和想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发挥语文课的作用,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课文中联想的例子,比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诗人把繁星满天的夜空,想象为是点着无数街灯的天上街市,又改造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把空中的流星想象为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街上闲游,用以象征他们的生活的幸福美好;二是诱发学生进行联想。
学生的阅读是学生进行写作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提倡学生进行多阅读,并且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展开联想。
比如鲁迅的作品《药》中写到坟场“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的馒
头”,让学生进行联想,有的学生就联想到了鲁迅的另外一部作品《祝福》中祥林嫂在祝福声里寂然死去,而鲁镇“活得有趣”的人们却在“祈求来年的幸福”;三是充分发挥课文的作用。
凡是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经典的文章,这些语文课文有着丰富的想象成分,比如《荷塘月色》中就有许多想象的句子,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紧紧的抓住课文引导学生去想象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课内阅读与写作应紧密结合
在新的世纪,社会要求学校能够培养善于表达和阅读理解的新人才,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而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阅读与写作是密切相连、紧密结合的,但是,目前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存在读与写脱节的现象,有些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仅仅对阅读中的知识进行讲解和分析,而在写作教学中又仅仅对写作技巧进行进行讲解,这就将阅读和写作分为了两个不相干的部分。
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内阅读讲解的时候一定要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起来,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两方面的方法来进行结合:一是把教学目标与写作结合起来。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把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与写作相结合起来。
但是每一课都有这三个目标,而教师在教学中不可能平均用力,那么就需要教师抓住每堂课的教学重点,也就是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不要忘了与写作相结合;二是把课内阅读中的理解字、词与写作相结合。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课内阅读教学与写作相结合,要将课文中的典型语句、写作技巧和优美的语言进行拓展和迁移,让学生能够把这些语言运用到以后的写作创作中去,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同时,高中语文教师要通过课内文章的阅读理解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创作能力,让学生能够自觉的感受到课外进行的阅读活动能够很好的与写作创作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