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梳理探究”教学方法新课改中的“梳理探究”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专项活动,“梳理”是指学生对多年接触和积累的零散知识进行系统整理,通过梳理,学生对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并从中掌握一些规律;“探究”是指重视学生的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样看来,“梳理探究”活动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长期以来接触和积累的语文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并且做到条分缕析,不断拓展的过程,也是学生把语文知识转化成语文能力的一项重要活动,它重在培养学生的梳理整合、探究发现的能力。
那么,在组织开展“梳理探究”活动中,要采取哪些办法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
一是教师要找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位臵,这是做好梳理探究的前提。
以“优美的汉字”这一节为例,笔者认为,本节内容以梳理整合为主,重在提高学生梳理整合的能力,感受汉字的优美,掌握汉字的多种特点,形成对汉字全面、系统的认识。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时刻牢记自己是整个教学流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指导学生做好梳理整合的前期准备、帮助学生确定梳理整合的大致思路、为学生在梳理整合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点拨或点评,而不要包办代替,教师包办得越多,学生获得的知识及体验越少。
课堂不再只是教师的主阵地,如果教师把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文化
知识一一传授给学生,那学生只能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不能在头脑中形成系统和完整的有关于汉字的知识体系。
二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践行者,这是做好梳理探究的关键。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践行者。
以“优美的汉字”为例,课前要组织学生安排一定的时间,搜集有关“汉字”的资料,思考筛选,再经过个人或小组梳理整合,在课堂上汇报展示,从而让学生领悟到汉字的音、形、意的优美。
这样就能使学生养成动手、动口、动脑的习惯,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能力就会日益提高。
在开展“修辞无处不在”教学活动时,要以修辞活动为纲,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使用修辞的各种例子串联在一起,比如初中、高中课本以及课外阅读中所积累的优美语句、广告语、歌词、日常生活用语等等,长期以来,学生对修辞的学习更多地停留在辞格学习的狭小圈子里,导致学生对修辞的理解很片面,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早就指出:“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
主要是为着情和意,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
”要通过对以前学习和接触到的修辞的梳理,使学生认识到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包括我们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都是在进行修辞活动,使学生感到“修辞无处不在”。
三是在组织学生进行梳理探究过程中要讲究技巧,这是做好梳理探究的基础。
高中语文关于梳理探究所涉及的内容
都十分宽泛,本身都是一个内涵比较庞大的知识集合体系,如果不从引导学生开展梳理探究的技巧上下功夫,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导致最终把教学活动做成一锅夹生饭。
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学生的积极性离不开浓厚的兴趣,要从提高学生的兴趣入手。
比如在开展“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梳理探究活动时,就要强调姓氏、文化、民族的探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梳理探究时,要分清成语的来源,除了外来文化形成的成语外,要着重地强调成语的典故性或故事性,使学生在梳理的过程中进一步系统地掌握成语的运用,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四是开展梳理探究教学前要做好准备,这是做好梳理探究的保证。
要提前布臵,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课,学生可以稍微预习甚至不预习都可以上课,而梳理探究课不一样,它必须有较为充分的准备时间,学生学习的大多数时间是在课外,课堂只是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学习成果交流学习心得的一个舞台。
一般来说,学期开始就应该让学生选定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在平时着手准备。
所以课下的师生之间的指导和被指导、同学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要重视成果汇报,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布臵学生课外自行学习,放任不管,要规定一个汇报的时间,让同学们的学习成果有一个展示的机会,同时便于他们之间交流研究心得与活动体会。
成果表
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口头,可以是作文,也可以是板报,也可以通过网上进行交流。
五是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每个学生的阅历和生活基础不尽相同,所以学生的性格特点、爱好取向也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坚持分类施教的原则,突出学生的兴趣因素,采取不同的办法开展活动。
要把握好弹性,就某一个专题活动本身,也不要求全做,内部各环节也可以选做,如“近文学大师”设计了消除经典的隔膜、思想的力量、风格的魅力三个板块,学生只要求完成其中的某一二个方面内容即可;再如影视文化这一专题,设计了影视百年、文学与电影、经典大片和国产影视四个内容,其实每一项内容学习量都很大,要探究出个究竟也非易事,所以事实上不可能要求全部完成。
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选择哪一个专题班上可以按兴趣和特长进行分工,在一个专题内部也可以再进行分工,这样就真正做到了自主、合作、探究。
要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专题。
虽然教材提供了一个选择的空间,但也许这些空间还是太小,可以鼓励学生自行设计自己感兴趣的,与语文学习密切相关,又可以充分开展的研究性专题,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认真指导,严格把关,防止质量低劣的活动设计。
总而言之,在“梳理探究”活动中,如果教师让学生亲身体验有趣的学习过程,尝试新的学习方法,展示自己的劳动成
果,将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正吻合了新课标的精神,语文老师可以大胆尝试,勇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