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4土体中应力及有效应力原理

04土体中应力及有效应力原理

基底附加压力
自重应力
基底压力呈均匀分布时
p0 p 0 d
基底压力呈梯形分布时
p0 max pmax 0d p0 min pmin
第四章
土体中应力及有效应力原理
§4.4
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地基土是连续、 均匀、各向同性 的半无限完全弹 性体
附加应力——外荷载在地基土体中作用引起的应力 计算基本假定:
i 1 n
天然地面
说明:
h1
1
2 3
1 h 1
h2
水位面
1 h 1 + 2 h 2
1.地下水位以上土层 采用天然重度,地下 水位以下土层采用浮 重度
2.非均质土中自重应 力沿深度呈折线分布
h3
1 h1 + 2h2 + 3h3
§4.2 土体中的自重应力
三、水平向自重应力
天然地面
cz
cz z cx cy K0 cz
静止侧压 力系数
若土体视为各向同性的弹性体 x =y = 0 由广义虎克定律
z
cx
cy
sx = sy
x=1/E[x -( y + z )]=0
y=1/E[y -( x + z )]=0
§4.2 土体中的自重应力
注:刚性基础基底压力的分布形式与作用在它上面 的荷载分布形式不相一致。
§4.3 基底压力
三、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
目前,在地基计算中,允许采用简化方法,即假定基
底压力按直线分布的材料力学方法。
1、中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 a.矩形基础
p F G P BL BL
P—作用于基础底面的竖直荷载
G—基础及其上回填土的重量
矩形基础角点下的竖向附 加应力系数,均为m,n的 函数
σ z1是水平荷载矢量起始端角点下的附加应力值 σ z2是水平荷载矢量终止端角点下的附加应力值 显然在基础的b/2处,地基的竖向附加应力应为0
z y
z
x
三、土力学中应力符号规定
侧限应力状态
压为正,拉为负,剪应力以逆时针为正。
第四章
土体中应力及有效应力原理
§4.2 土体中的自重应力
自重应力——由于土体本身自重引起的应力
用来确定土体 初始应力状态
土体在自重作用下,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已经
压缩稳定,因此,土的自重应力不再引起土的变形
但对于新沉积土层或近期人工充填土应考虑自重应 力引起的变形
§4.4 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2、垂直三角形分布荷载 三角形荷载最大强度为pt
任一微面积上的荷载强度为
Pt x dP x Pt dP dxdy dxdy B B
dP在O点下任意M处的dz
3 pt xz3dxdy d z 2 2 2 5/ 2 2B ( x y z )
计算点在基底边缘
o
o
II I
z K cⅠ KcⅡ p
§4.4 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计算点在基底边缘外 III I IV o II
o
z K cⅠK cⅡ K c Ⅲ K cⅣ p
计算点在基底角点外
III
o
I
o
IV
II
z K co KcⅡ Kc Ⅲ K cⅣ p Ⅰ
G=GdBL , G为砼基础及其上回填 土的平均容重 G=20kN/m3
B、L —矩形基底的宽度和长度
§4.3 基底压力
b.条形基础
F G P 在长度方向取1米 B B P —为沿长度方向1米内的相应荷载值kN/m p
2、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
F+G
作用于基础底面 形心上的力矩 M=(F+G)∙e
机场跑道。可认为土坝底部的接触 压力分布与土坝的外形轮廓相同其大小等于各点以 上的土柱重量
§4.3 基底压力
2、弹性地基上的刚性基础(EI=) 砂土地基:由于颗粒间无粘聚力 基底压力呈抛物线分布 粘土地基:由于颗粒间有粘聚力 基础边缘能承受压力,荷载较小 时呈马鞍形分布,随着荷载增加
基底压力类似于抛物线分布
§4.3 基底压力
四、基底附加压力
基底附加压力——作用于地基表面,由于建造建筑 物而新增加的压力,即导致地基中产生附加应力的 那部分基底压力,又称基底净压力
F
实际情况 F d 基底附加压力在数 值上等于基底压力 扣除基底标高处原 有土体的自重应力
§4.3 基底压力
只有基底附加应力才能引起地基的附加应力和变形
z c
Kc=f(m,n), (注意: 从表3-2中查得。
B为荷载面的短边宽度) 可
n z/b m l /b
§4.4 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b.任一点的应力—角点法
p III IV z M o I II 计算点在基底内部 III IV o II I
z K cⅠ KcⅡ Kc Ⅲ K cⅣ p
x
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y
z
§4.1 概述
2、二维(平面)应力状态
xx 0 xz ij 0 0 0 zx 0 zz
x
z 平面应力状态 地面
3、侧限应力状态
xx 0 0 ij 0 yy 0 0 0 zz
x = y = /(1- ) z = /(1- )H
所以,侧压力系数 K0= /(1- ) 土的侧膨胀系
数(泊松比)
K0和与土的种类、密度有关,可由试验确定,或
查表3-1
§4.2 土体中的自重应力
四、例题分析
【例】一地基由多层土组成,地质剖面如下图所示,试 计算并绘制自重应力σcz沿深度的分布图
土力学
第四章 土体中应力及有效应力原理
主要内容
§4.1 概述
§3.2 土体中的自重应力
§3.3 基底压力
§3.4 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3.5 土的有效应力原理*
第四章
土体中应力及有效应力原理
§4.1 概述
土体可以承受外荷载,同时其自重也是一种荷载
荷载 应力 地基变形 建筑破坏
应力计算的目的:在荷载作用下计算地基土的变形
不同地基中 应力分布各 有其特点
x,z的函数
平面问题(L/B≥10) 空间问题(L/B<10)
x,y,z的函数
§4.4 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一、集中荷载作用下的附加应力计算
1、竖直集中力作用——布辛内斯克解 布辛内斯克根据弹性理论计算出地基下某一点M的 6个应力分量和三个位移分量。由于对地基沉降意
义最大的是竖向法向应力z ,只研究z
验算土体的稳定性
土中应力按引起原因可分为: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
土中应力按传递方式可分为:有效应力和孔隙应力
土中应力:指土体在自身重力、建筑物和构筑物荷载,以及其 他因素(土中水的渗流、地震等)作用下,土中产生的应力。
1按引起的原因分为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
自重应力:由土体自身重量所产生的应力。由土粒骨架承担 附加应力:由外荷载(静或动)引起的土中应力。使土体彻底 产生变形和强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4.1 概述
一、应力—应变关系假设
目前在计算地基中的应力时, 常假设土体为连续体、线弹性 及均质各向同性体。 实际上土是各向异性的、弹塑 性体

线弹性体
p e

二、地基中的几种应力状态
1、三维(空间)应力状态
xx xy xz ij yx yy yz zx zy zz
o P
x q
y
r R z
M(x,y,0)
y
x
3Pz 3 3P z cos3 q 2R 5 2R 2
z
P K 2 z
M(x,y,z)
z
附加应力系数
§4.4 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附加应力分布规律
• 距离地面越深,附加应力的分布范围越广
• 在集中力作用线上附加应力最大,向两侧逐渐减小
• 同一竖向线上的附加应力随深度而变化
注:求2点下的应力时可 用竖向均布荷载与竖直 三角形荷载叠加 z1 = Kt1pt z2 = Kt2pt
矩形基础角点下的 竖向附加应力系数 均为m,n的函数
§4.4 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3、水平均布荷载 由西罗克课题,得矩形角点
下任意深度z处的附加应力z
z1 K h ph z 2 Kh ph
2.按土体中骨架和孔隙的应力承担原理或应力传递方 式可分为有效应力和孔隙应力。
有效应力由土骨架传递或承担的应力。只有当土骨架传递或承 担应力后土体颗粒才会产生变形。同时增加了土体的强度 孔隙应力:由土中孔隙流体水和气体传递或承担的应力。
3.总应力: 总应力=有效应力+孔隙应力
研究地基的应力和变形,必须从土 的应力与应变的基本关系出发来研究。 当应力很小时,土的应力· 应变关系曲线 就不是一根直线,亦即土的变形具有明 显的非线性特征。
pmax
e>l/6
pmin<0
pmax
基底压力重分布
pmin=0
§4.3 基底压力
基底压力重分布
偏心荷载作用在 基底压力分布图 形的形心上
F G 1 l pmax 3 e b 2 2
2F G l 3 e b 2
pmax
对于条形基础在长度方向取1米即可
F
建筑物荷载 基础 地
基上在地基与基础的接触
面上产生的压力(地基作用
于基础底面的反力)
§4.3 基底压力
2、影响基底压力的因素 基础的形状、大小、刚度,埋置深度,基础上作用 荷载的性质(中心、偏心、倾斜等)及大小、地基 土性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