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慢性病健康教育

慢性病健康教育

慢性病健康教育教材什么是冠心病?冠心病又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亦称为“缺血性心脏病”。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1、年龄冠心病好发40岁以上中年人,特别是肥胖者。

近年来发病有年青化趋势,有的人30岁至35岁就患了冠心病。

2、膳食方面冠心病的发生是环境、生活方式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不合理的膳食对血压、血脂、血糖的代谢有着显著影响,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不合理的膳食包括:高脂肪饮食、低纤维素饮食、饮酒过度等。

3、不良的生活习惯⑴吸烟对个人的危害性差异很大,且与吸烟的持续时间、吸烟量、吸烟方式、个体敏感性及是否并发其他危险因素和疾病有关。

长期吸烟会诱发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病、胃肠道功能紊乱、损伤免疫功能,吸烟也会诱发冠心病。

因为吸烟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从而诱发动脉痉挛与硬化,并可使血小板聚集及血液呈高凝状态,从而诱发冠心病、中风及闭塞性周围动脉硬化。

吸烟者冠心病的死亡率比不吸烟者增加60%-70%。

每天吸20支以下者冠心病死亡率是不吸烟者的1.5倍,而每天吸20支以上者高达3.2倍。

⑵精神紧张、劳累等。

急性心肌梗塞以往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然而近几年来,40岁以下的中青年急性心机梗塞发生率有上升趋势。

青年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原因主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加上发病前有明显的精神紧张、劳累等诱因,如工作压力大,生活没有规律,睡眠时间少,多数人吸烟且吸烟量很大,并大量饮酒,高脂肪饮食,身心长期处于疲惫状态。

这些因素都可诱发冠心病和心机梗塞。

精神紧张、劳累时体内神经系统应急性增强,不但使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心肌耗氧增加,而且可导致已有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持续痉挛,从而引发急性心肌梗塞。

另一方面,冠状动脉痉挛挤压斑块,使内膜损伤,可使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

因此冠状动脉痉挛在青年急性心肌梗塞发病中也是重要因素。

⑶心理疾患心理疾患是健康的大敌,心理专家指出,焦虑、疑虑、沮丧等消极因素,严重影响着人们健康,近几年来,心理失衡和心理障碍在生活中已成为普遍现象,构成对人们健康的最大威胁。

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人的盲目行为增加,加上过分追求短期效益,因而失去平衡,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专家指出,心理疾患是诱发其他病变的罪魁祸首。

如冠心病、高血压、癌症、溃疡病都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专家指出“做自己的心理专家”应当成为目前大众的心理调节模式,人们应当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自助,学会保持心理健康,成为一个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人。

4、高血压病由于血压升高没有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心脏负担增加,心肌缺氧,时间久后会导致冠状动脉血管得硬化、缺氧,而诱发冠心病,因此高血压病易合并冠心病,临床上称为“高冠心病”。

国外报道心肌梗塞患者中40%-70%合并高血压,国内报道60%左右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压。

5、糖尿病由于糖尿病会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紊乱,当体内脂肪代谢紊乱后,会引起血黏度升高,脂肪在血管壁堆积,产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合并冠心病。

血糖增高者心肌梗塞患病率高于血糖正常者2倍。

6、肥胖肥胖常由于体内血液中脂肪积聚过多而致,因此这种病人常伴有高脂血症,特别是腰围明显肥胖,腰/臀比例>0.85(或体重指数≥25)的人其冠心病的发病率会明显增加。

因此清淡饮食,控制热量的摄入量,保持理想体重必须从青少年做起。

7、缺少运动锻炼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由过去的粗茶淡饭型转变为精细高脂肪型,人们摄入的能量太多,特别是中老年人如果缺乏运动锻炼,就会使能量的摄入超过肌体对能量的需求,就会引起脂肪在血液中的堆积,使血黏度增高,使冠状动脉缺氧、粥样硬化而产生冠心病。

8、微量元素的缺乏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健康长寿不能缺乏微量元素,对于冠心病人来说,硒、钙、锌、铜、锰、钾、镁等多种微量元素的缺乏,在冠心病的病因中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钙与铜。

因为钙影响细胞膜钙通道的开闭功能,铜能在血浆胆固醇分解代谢中起着作用。

如果人体缺钙,会导致血管壁的硬化,心脏收缩功能的减退;如果缺铜,就会导致高胆固醇血症,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

因此专家呼吁,人体特别是中老年人要补充微量元素。

饮食中含钙的物质有鸡蛋、牛奶、虾壳、紫菜等。

人体中的铜的主要来源是日常膳食,许多天然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铜,如坚果类(核桃、腰果),豆类(蚕豆、豌豆)、谷类(小麦、黑麦)及蔬菜等,肉类及鱼类也含有一定数量的铜。

冠心病有哪些临床症状?冠心病分为五种临床类型:⑴隐匿型冠心病无症状,但有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

一些冠心病患者无胸闷、胸骨后疼痛等常见症状,而首先表现的却是“牙痛”,这种牙痛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牙痛虽很激烈,但很难确定痛的是哪颗牙,二是服用止痛片无效,若给予硝酸甘油含服,则牙痛缓解,这种牙痛称为“心源行牙痛”。

这种牙痛现象是属牵涉痛与实际病变部位不一致,极易被其假象迷惑造成误诊,甚至有些病人会危及生命。

有关专家提示,中老年人若出现剧烈牙痛,当服用止痛药无效时,就要考虑这种牙痛可能是冠心病发作的早期信号,应及时去医院做心电图等有关项目检查,切莫以牙痛治牙而贻误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

⑵心绞痛是一种由心肌暂时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其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大分支的管腔狭窄。

心绞痛分为两种类型:Ⅰ、劳累性心绞痛其特征是由运动或其他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的短暂胸痛发作,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疼痛在几分钟内常可迅速消失。

病程小于1个月为初发型,大于1个月为稳定型。

同等程度劳累,所诱发的胸痛发作次数、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突然加重,为恶化型。

Ⅱ、自发性心绞痛其特征是胸痛发作与心肌需氧量的增加关系密切。

其发生机理,可能主要是冠状动脉大分支的痉挛引起。

心绞痛发作时,部位多在胸骨后、上、中段稍偏左,有时波及心前区,少数在胸骨下段、上腹部,疼痛常放射到左侧肩背部。

这种疼痛一般持续时间较长,程度较重,且不易为硝酸甘油缓解。

疼痛的特点:病人感觉有压迫感、紧缩感,伴有窒息感。

有的人未见心酶谱变化,心电图常出现短暂性的ST段压低或T波改变。

有的患者可有持续时间较长的胸痛发作,类似心肌梗塞,但没有心电图及酶的特征性变化。

变异性心绞痛某些自发性心绞痛的患者,常在下半夜或清晨或其它固定时间复发,发作时限可达15分钟-20分钟,劳累时无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出现短暂性的ST段的抬高伴非缺血部位导联ST段压低,室性早搏或心动过速也较常见。

初发劳累性心绞痛、恶化性心绞痛及自发性心绞痛常统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

心绞痛的诊断:心绞痛以胸痛症状为主要表现,故诊断依据主要为病史中心绞痛的特点,包括胸痛或不适的性质、部位,尤其是在一定条件下后如急噪易怒、情绪郁闷不舒,好胜心强,工作生活压力骤增。

年龄在40岁以上,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史、糖尿病、肥胖等冠心病易患因素或心肌梗塞病史都可作为支持诊断的辅助依据。

⑶心肌梗塞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

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

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升高和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心肌梗塞往往在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脂肪后、安静或睡眠时用力大便后发生。

这与餐后血脂增高、血液粘度增高、血小板黏附性增高、局部血流缓慢,血小板易于集聚而导致血栓形成。

睡眠时,迷走神经活力增高,易使冠状动脉痉挛;用力大便时心脏负荷增加等有关。

心肌梗塞后发生的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均可使冠状动脉灌流量进一步降低,心肌坏死范围扩大。

⑷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在排除了风湿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甲亢等疾病后,一个具有冠心病易患因素的中老人,一旦出现心律失常,则应考虑冠心病心律失常。

冠心病的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尤其是室性早搏、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室性早搏或房室传导阻滞、束枝传导阻滞。

心力衰竭多见于心梗病人,主要是急性左心室衰竭,可在起病最初几天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出现。

如梗塞后心脏收缩力显著减弱或不协调发生,发生率为32%-48%,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紫绀、烦躁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进一步可发生右心衰竭。

右心室梗塞者可一开始即出现右心衰竭。

⑸猝死型冠心病发病突然,数小时或数分钟内死亡。

这一类型的冠心病人半数以上没有先兆,故到医院就诊者以⑵⑶⑷型为多,其中由心肌梗塞引起的占38%。

从表面看,猝死突然发生,但实际上它的中间过程并非无声无息,发生前是可以观察到一些蛛丝马迹,70%的病人在猝死前有诱发因素,如胸闷、心悸、气短、乏力、头晕、心绞痛、腹涨、情绪激动、便秘。

冠心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动脉搭桥。

迄今为止,药物治疗仍是最基本的方法。

其目的主要在于扩张冠状血管,感受心肌供血,降低心肌耗氧量,同时消除易患因素(如高血脂症、高血压、糖尿病等)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虽然药物仍然是当今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但医学科学的发展表明,它本身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搭桥,就成为这些病人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如何预防冠心病?1、普及冠心病的预防保健知识,改变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心理素质,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防止情绪激动,保持心理平衡。

2、均衡膳食,避免摄入过量的动物性脂肪和胆固醇,饮食做到低脂肪,不甜不咸,多食纤维素性食物(如蔬菜、水果、薯类)等,控制脂肪摄入量,忌食高胆固醇食物,保持理想体重。

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在冠心病的发病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胆固醇是阻塞动脉的主要成份。

每个人的血液中都有一些胆固醇,只有当它的含量太高时,才会使你的心血管处于危险中。

在日常饮食中,如果食入过多高胆固醇的食品如:蛋黄、动物内脏而超过了身体所能代谢的含量,就会使体内的胆固醇升高。

均衡膳食中脂肪摄入量不应超过总热量的30%,平时应少食用油炸烹调食物。

3、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是心脏工作负荷大、动脉过度疲劳的一种指示。

假若不治疗,高血压会使心脏很难挤压出足够的血量来满足机体的需要,高血压可加重冠心病的发作。

糖尿病可导致脂肪代谢紊乱,引起和加重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

因此要治疗冠心病,必须要同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

4、不吸烟,少引酒,少吃咖啡和浓茶假如此时你只挑一件事来做,而这件事又最能减少你得心脏病的机会,那就是戒烟。

美国心脏协会的专家说,如果你一天抽一包烟,那么你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将比没有抽烟者高出2倍。

如果你抽2包或更多,那你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将比别人高出3倍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