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北地区练习题(含答案)

西北地区练习题(含答案)

西北地区练习题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土地退化。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荒漠的分布与其主要成因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南美大陆南端东岸地区的荒漠——地形B.阿拉伯半岛上的荒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C.南美西海岸热带荒漠逼近赤道地区——地形D.我国塔里木盆地中的荒漠——深居内陆2.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切实可行措施是()A.大面积植树造林B.建设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D.改变农业耕作制度读我国甲、乙、丙三地的水热状况示意图,回答3~5题。

3.三地区中,海拔较低的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乙地和丙地4.三地区的气候类型为()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极地气候5.以上地区水热条件的变化属于()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同一地点的季节变化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

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

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

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图8所示的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

据此回答6~9题6.荒漠化土地面积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省区简称):()A.内蒙古、甘、藏、青 B.新、内蒙古、藏、青C.青、藏、内蒙古、新 D.新、藏、甘、青7.冻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A.甘肃、河北 B.新疆、内蒙古C.陕西、宁夏 D.青海、西藏8.有关我国荒漠化的现状,正确的是()A.荒漠化最严重的是风蚀荒漠化,占荒漠化土地的99%B.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省区C.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的9个省(区)年降水量都在400毫米以下D.长江以南的省(市、区)没有荒漠化土地9.占全国荒漠化比例最高的省区,其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植被人为破坏严重 B.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C.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D.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某中学一地理研究小组在某地区进行生态调查。

下图是他们调查后所作的一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该地的这种生态特征最可能是哪种人类活动引起的:()A.滥采 B.滥垦 C.滥伐 D.滥牧11.该种生态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下面哪一地区()图2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

读图2,回答12~13题。

12.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面积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13.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读我国野骆驼分布区的变迁图。

回答14~16题。

14.从图中可以看出,野骆驼:①曾生活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②分布范围由亚热带季风区扩展到西北干旱区③文献记载主要分布在温带草原区和温带荒漠区④目前主要分布在陕西和内蒙古交界地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5.影响野骆驼分布区变化的人为因素包括:①开垦草原②过度放牧③本量捕杀④种群退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6.图示地区自东向西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体现了自然带分布的()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 垂直分异规律D. 地方性分异规律读我国西北地区某山地示意图,自然植被由下往上是山地荒漠,山地草原,山地森林(云杉林)、高山草甸、高山荒漠。

近年来高山移牧的牧民人口日增,所产羊毛甚佳,颇受市场欢迎。

回答17-20题。

17根据天山山地自然植被分布图分析,为了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应将牲畜赶往() A.高山草甸 B.山地草原 C.荒漠草原 D.山地草甸草原18.下列牲畜中,新疆天山地区放牧的是()A.三河牛 B.伊犁马 C.滩羊 D.阿拉善骆驼19.高山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坡向及其产生的原因是()A.南坡,地形雨较多B.北坡,地形雨较多 C.南坡,光热条件充足 D.北坡,光热条件充足20.当地已出现高山森林带退缩现象,主要原因是()①气候变暖②工矿业开发③扩展牧地④燃料需求A.③④B.①③ C.②③ D.①④下图是某山脉南北两侧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21-22题。

21. 该山脉是()A.喜马拉雅山B.阿尔卑斯山C.秦岭D.天山22. 有关该山脉南北两侧地理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北坡海拔2000米以下柑橘满山遍野B. 南坡夏季泥石流淹没农田C. 北坡海拔3000米以上夏季牧羊成群D. 南坡山麓地带一派热带风光二、读下图,回答问题:(1)世界上的荒漠带包括和两种类型。

(2)图中A荒漠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为基础的。

(3)图中B荒漠带为代表的荒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4)图中C地区为什么没有形成荒漠?(5)图中B,D,E三处荒漠带为什么直逼海岸?(6)图中F处形成荒漠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7)我国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是工程,它将使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得到有效的治理。

能力提升焚风效应是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地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

一般发生在背风坡地区,使气温比山前异常变高。

其成因是湿绝热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是不同的。

(湿绝热垂直递减率是有水汽凝结时的空气垂直递减率;干绝热垂直递减率是无水汽凝结时的空气垂直递减率)读图回答1~2题。

1、在气流过山时在②至③处成云致雨,气温垂直递减率与山地其它处相比的变化及成因()A、变大,水汽凝结释放热量 B 、变大,水汽凝结消耗热量C、变小,水汽凝结释放热量D、变小,水汽凝结消耗热量2、空气过山后按干绝热变化,④处气温比①大致高(O C) ()A.6℃ B.8℃ C .10℃ D.12℃读“某地区略图”,回答3~10题。

3、下列因素中不属于图示地区气候干旱成因的是()A、远离大西洋B、远离太平洋C、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D、高大山脉阻挡海洋水汽4、该地区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气候B、军事C、地形D、水源5.关于图示地区河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网密集,支流少B.流域内降水季节变化大,导致流量季节变化大C.径流量年际变化小 D.其水文特征与尼罗河相似6、该区域河流主要补给形式和汛期分别是()A.雨水夏季 B.冰雪融化春季 C.冰雪融化夏季 D.地下水秋季7.在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A.6月B.7月 C.8月 D.9月8.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A.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 B.从上中游向下游方向迁移 C.往返迁移D.向两侧迁移9.历史时期以来,该地大部分聚落逐步向地势较高的地区转移,其主要原因是()A.洪水泛滥 B.坡地开发 C.交通线增多 D.荒漠化范围扩大10、楼兰古城在两千多年前曾是塞外水乡,林草繁茂的绿色王国和丝路重镇。

它消失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丝绸之路,战争频繁B.位于大陆内部,降水稀少C.灌溉用水增多,沙漠侵吞 D.风力大、风力侵蚀作用强读图,完成11~13题11.有关P所处地形区内自然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农业气候资源优越,区域组合好B.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C.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D.水能资源丰富12.下列四项属于X地特色景观的是()A.都江堰 B.坎儿井 C.自流井 D.间歇喷泉13.当S地的牧民把牛羊赶上山腰以上地带放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东部河流普遍进入汛期 B.我国东北部地区常遭受寒潮袭击C.悉尼正逢多雨季节 D.正值赴南极考察的时机14.西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场和畜牧业基地的原因是()A.牧草质量好,载畜量高 B.牧畜种类多;畜种优良C.有广阔的温带草原和山地牧场 D.位于季风区范围内,降水均匀某校在暑假期间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考察活动,他们分别考察了A、B、C、D四地,根据图示信息(图中黑粗线为铁路线),回答15~18题。

15.AB间铁路线的名称为()A.陇海线 B.贵昆线 C.包兰线 D.京包线16.学生们发现A城与B城的主要工业部门不同,A、B两城的主要工业部门分别是()A.棉纺织工业毛纺织工业 B.毛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C.钢铁工业毛纺织工业 D.化学工业钢铁工业17.他们到达C山脉时发现山脉两侧景观明显不同,造成C山脉两侧景观明显不同的要素是()A.热量 B.降水 C.地方性风 D.人类活动18.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来看,D地区应注重发展()A.绿洲农业 B.河谷农业 C.节水农业 D.高效农业读黄河干流部分河段水质状况图,判断19~21题。

19.B附近河段的水质要好于A附近河段,可能原因之一是()A.A附近河段工业发达污染严重,B河段附近没有工业污染B.A河段支流多,B河段支流少C.B河段河流的自我净化能力比A河段强D.A河段流域年蒸发量大于B河段20.甲、乙两地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A.都不得以土地荒漠化为主 B.都以水土流失为主C.甲以土地荒漠化为主,乙以水土流失为主D.乙以土地荒化为主,甲以水土流失为主21.C河段的支流和水系的密度明显大于B附近河段,原因是C河段()A.附近地区的地形平坦,而B河阶段附近地区地形起伏大B.流经半干旱地区,流水对地表的作用比B河段附近强C.附近地区地形更为破碎 D.位于B河段的下游读“我国108°E沿线某地剖面示意图”,完成22~24题。

22.图中山地可能为()A.阴山 B.贺兰山 C.秦岭 D.大兴安岭23.图中铁路M为()A.京九铁路B.京广铁路C.包兰铁路D.成昆铁路24.平原N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A.灌溉水源丰富 B.降雨充沛C.黑土广布 D。

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二、综合题1.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P处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2)Q处年降雪日数不同于周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3)图中河流易出现的水文灾害是,并简述其发生过程。

(4)图示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是。

指出图示地区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

2.(16分)阅读材料,读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7黄圃“食洽会”于11月9日在中山市黄圃镇隆重开幕,食洽会特别安排主题推介会——“红色香颂”品酒会,期间有20多家法国葡萄酒生产企业与国内参展商欢聚一堂,交流两国葡萄酒文化与经贸合作。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地区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

宁夏人民经过辛勘劳动,完成3万亩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