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地区练习命题人:娄渊中 审题人: 一、单项选择题据中央电视台报道,2月28日2时05分,乌鲁木齐开往阿克苏的5807次旅客列车行至珍珠泉至红山渠间(见图),因大风造成11节车箱脱轨,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回答问题。
1.此次事故发生地点位于:A.阿尔泰山附近B.塔里木盆地C.塔里木河流域D.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2.事故发生地点被称为“三十里风区”,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主要原因是:①临近寒冷气流的源地,冬季风强劲 ②多山口等特殊地形,加强了局部地区的风力 ③盆地地形,受热升温快,对流显著 ④平原地形,植被稀少,摩擦力小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下列措施中,不能有效减轻此类灾害的是:A.对大风危害最严重地段的路堤修建挡风墙B.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C.准确预报、加强防范D.采取固沙措施,尽量恢复和保护自然植被 读“西北地区部分地图”,回答题:4.结合图可以看出A.该区年降水量自南向北依次递减B.该区1月份气温自东北向西南递增C.图中甲地的植被主要为草原D.图中乙地的植被主要为森林5.图中甲地的生态问题主要为A.森林破坏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D.湿地萎缩6.乙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为A.围湖造田B.过度农垦C.过度樵采D.水资源利用不当图为“我国西北某地示意图”,据图完成题。
7.图中石羊河流域内灌溉农业区所属地形区为A. 湟水谷地B.河西走廊C. 宁夏平原D. 河套平原 8.石羊河干流总体流向及主要补给水源是A. 西南流向东北, 高山冰雪融水及山地降水B. 东北流向西南, 高山冰雪融水及山地降水C.西南流向东北, 山地季节性积雪融水及大气降水D. 东北流向西南,西风带来大西洋水汽产生的降水9.该河流中下游地区气候类型及目前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 热带沙漠气候,荒漠化 B. 温带大陆性气候,盐碱化 C. 温带季风气候,水土流失 D. 温带大陆性气候,荒漠化 读“沿我国某山地南北向剖面 1 月平均气温变化”图,回答题。
10.该山地最可能属于A .阴山B .秦岭C .天山D .南岭 11.该山地气温最低处位于A .北坡海拔 200—500 米B .北坡海拔 500~1500 米C .南坡海拔200~500 米D .南坡海拔 500~1500 米“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是对我国河西走廊地区葡萄酒盛誉的浓缩。
图为河西走廊某地区等值线示意图。
完成题。
12.甲地与法国波尔多同位于的38°N 全球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葡萄种植久负盛名。
甲地与波尔多气候相似之处表现在 A .气候类型相同 B .距海近,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 C .夏季天气炎热,日照充足 D .冬季温和多雨,有利于葡萄生长 13.该地区A .降水较少,自南向北递减B .受地形影响,降水高达2000mm 以上C .同纬度西部降水比东部少D .东北部受冬季风影响大,降水量最多塔里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
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
下图中图1为塔里木盆地城镇分布示意图,图2为该区域某处地形剖面图。
据此回答题。
图1 图2 14.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水源 C .气候 D .交通线 15.图2甲乙丙丁四地中,绿洲应分布在( )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我国某地区主要的造林树种如下:油松、樟子松、白桦、白榆、杨、柳、油松、柠条、胡杨、云杉、侧柏、旱柳、小叶杨、梭梭、白刺、柽柳、枸杞、沙柳、沙棘、沙拐枣等。
回答题。
16.该地区可能为( )A.长江中上游B.南部沿海C. 西北干旱荒漠区D. 横断山区 17.该地区造林的主要目的在于( )A. 抵御台风B. 抵抗寒潮C. 防治水土流失D. 防治荒漠化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
读图回答题。
18.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A .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 .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C .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D .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19.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图下图中A为我国塔里木盆地某内陆湖,B 为湖边的一处绿洲。
读图回答题。
20.注入A 湖泊的河流,其夏季、冬季主要补给水源可能分别是( ) A .积雪融水、地下水 B .冰川融水、地下水 C .山地降水、大气降水 D .冰川融水、山地降水21.B 地除了荒漠化以外还容易发生的主要生态问题及该问题最严重的季节是( ) A .水土流失、夏季 B .湿地萎缩、冬季 C .盐碱化、夏季 D .荒漠化、春季下图所示为我国三个平原地区。
读图回答小题。
22.A 、B 、C 三个平原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A .光照丰富B .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C .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D .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23.B 平原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可能造成的生态问题是( ) A .水土流失、荒漠化 B .荒漠化、盐碱化 C .盐碱化、酸雨 D .酸雨、水土流失24.下列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新疆高原面积坦荡B .塔里木河为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准噶尔盆地内C .灌溉农业为本区的特色,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D .内蒙古高原西部的草原为我国最好的草原之一,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就生长在这里 该图是沿我国一条经线所做的地形剖面图,横座标表示纬度,读图后回答问题。
25.据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剖面线穿越了我国的一、二、三阶梯B .B 地区降水量西多东少C .资源匮乏是该地区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限制因素D .A 地区的农作物主要有冬小麦、棉花等 26.下图四幅民居建筑图中,与C 地附近居民建筑特征较为一致的是B在第二届亚洲葡萄酒质量评比大赛中。
宁夏有两种葡萄酒喜获金奖。
据此并结合该图,回答问题。
27.图中A 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 A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C .西侧的高山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D .冲积平原,黑土肥沃28.图中A 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的侵蚀微弱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29.图中B 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 A .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 .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C .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D .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30.图示区域内甘肃、宁夏在黄河附近形成一条“工业长廊”,据信息判断该工业地带属于( ) A .以棉毛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B .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C .以石油、煤炭开采为主的工业地域 D .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电为主的工业地域二、综合题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内蒙古的经济版图上,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呼包鄂区域被誉为内蒙古的“金三角”地区。
新兴的鄂尔多斯市在丰富的羊(羊毛和羊绒制品)、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资源基础上工业迅速崛起。
材料二:呼包鄂附近区域图材料三:2008年鄂尔多斯市工业产值增加值构成图(1)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是 , 其形成的原因是 。
(2)河套平原形成“塞上米粮川”制约条件是 ,农业生产过程中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人为原因是 。
(3)简述呼包鄂区域发展经济的优势区位条件。
(4)鄂尔多斯市规划新建一个工业园区,根据材料三,从产业链构建的角度考虑,最适宜选择的三类工业部门 、 、 ,理由是 32.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2年全国卷高考真题)(16分)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5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6分)(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
(6分)(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4分)3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 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自然原因。
(4分)(2) 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其季节特征。
(4分)(3) 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出影响本区域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
(4分)(4) 简述该区域城镇形成与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
(2分)34.(10分)阅读图文资料,分析回答:材料一:阿克苏冰糖心苹果产于新疆阿克苏温宿县,位于天山南麓,被称为新疆的“水果皇后”,更以其独特的“冰糖心”(果糖在果品内聚集优异,产生糖分自然凝聚现象,抛开果品其糖分聚集处犹如蜂蜜的结晶体)而饮誉海外。
年产量只有5000吨,采摘时间严格控制在10月25日霜冻期之后,上市时间晚于普通苹果1—2个月。
材料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18)(1)简析阿克苏苹果“冰糖心”形成的有利因素。
(3分)(2)该地风力发电迅速,分析该地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3分)(3)诸多迹象表明,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区将成为国家重要经济增长极,试分析其有利条件。
(4分)3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材料一: “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于2010年11月5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在全国引起广泛热议。
“海水西调,引渤入新”事业的基本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
材料二:海水西调入疆构想图(图15)。
⑴图中调水线路依次经过我国 、 和塔里木盆地等主要地形区。
(2分)⑵图中A 、B 、C 三地所属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此规律产生的主导因素是 。
(2分)⑶该工程建设可能对沿线地区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 (2分)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上等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