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xx市镇村布局规划-xx镇编制单位:xx市xx镇xxxx市建筑规划设计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现状综述第三章镇村布局规划第四章配套设施规划第五章实施措施建议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1.1编制目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工业向镇以上工业片区集中,促进村庄适度集聚和土地等资源节约利用,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集约配置,促进整合农业生产和生态空间,促进城市化加快推进。
1.2 基本任务在xx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xx镇总体规划指导下,进一步确定xx镇村庄布点,统筹安排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及时清理多余的道路和弃用的老住宅、电力架线以及其它不再使用的基础设施,连片整理农业空间,保护和优化生态空间,继承和彰显历史文化。
1.3 规划依据(1)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省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苏政办发(2005)29号】;(2)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推进全省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和《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技术要点》的通知【苏建村(2005)125号】;(3)《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技术要点》;(4)《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5) 《xx市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6) 《xx市xx镇总体规划》(2000-2015);(7) 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1.4规划范围xx镇行政辖区,面积67.6平方公里。
第二章现状综述2.1基本状况2.1.1区域位置xx镇位于xx市西部,泰州市区和xx市区连线的中心,东与xx镇相连,西与泰州海陵区相接,北界红旗良种场,南毗张甸镇。
328国道横穿全境,新通扬运河流经中部腹地。
镇域总面积67.6km ²,其中耕地65704.27亩。
xx镇建镇较早,古镇始建于宋代,长期以来以xx庄而闻名。
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均为镇建制。
1958年成立xx人民公社,1983年更名为xx乡,1986年撤乡建xx镇,1999年12月经江苏省xx 批准,与其南部的大冯乡合并组建为现在的xx镇。
2.1.2自然特征xx镇位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适合于农作物的生长。
据多年观测,xx地区年平均气温14.5°C。
平均降雨量为1000~1050mm,无霜期225天,常年盛行东南风,土地承压力为6~7吨/m²。
xx镇又位于沿江高沙土地区与里下河水网平原的过渡地带,镇域内地势平坦,河网交错,土地肥沃,为发展“农、林、牧、渔”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2.1.3人口与经济全镇域总人口59650人,共17921户,户均人口3.3人。
全镇非农业人口3384人,农业人口56266人。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xx镇GDP增速为26.5%,人均GDP 增速为29%。
xx镇三大产业的比重为19:49:32。
(详见表一)xx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表一2.1.4交通条件xx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捷。
水运:新通扬运河为五级航道,贯穿xx镇域东西,其它河网分布密集,水运交通便利。
陆运:镇东侧有宁靖盐高速公路,西侧有新兴泰公路,328国道横贯东西,该镇拥有多条高等级公路,是泰州市和xx市的联络点。
铁路:宁启铁路从集镇北侧穿过,泰州火车站就设在xx镇境内。
2.2行政组织xx镇现辖23个行政村,共有 82个自然村庄。
统计指标见表二:xx镇行政组织一览表表二2.3镇域土地利用xx镇域土地总面积67.6km²,其中镇区建设用地189.84公顷, 占总面积的2.8%,耕地69073.7亩,占总面积的68.12%,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589.48公顷,占总面积的8.72%。
土地利用结构大体合理,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较高。
各类现状用地指标见表三:xx镇用地指标一览表表三2.4配套设施概况2.4.1公共设施学校:镇域现有2所中学和5所小学,镇区和片区各有1所中学和1所小学。
镇区建有卫生院、市场、文化体育等设施。
各行政村对行政办公、文化站、卫生室等设施都有不同程度的配置。
2.4.2基础设施交通:内部南北向交通较为便利,东西向交通稍显不足。
交通网络有待完善。
供水:镇区现状有2座水厂,建在镇区,取水为地下水。
污水:城镇现未实行雨污分流,没有铺设专业排污管道。
雨水:镇域水网发达,由排水管道收集,就近排入河体。
供电:镇区现设有35KV变电所,所有电力线均架空敷设。
燃气:现状镇域燃气为瓶装液化气。
电信:城镇有邮电局,开展邮政和电信等多项服务。
光缆已经联网。
广播电视:现有广播电视站,城镇的有线电视网络尚需完善。
环卫设施:公厕、垃圾站数量不够,生产生活污水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
2.5历史遗迹在xx镇村庄内发现较多的历史文化遗存,百里村的十三里汪抗租遗址,西查村的净逸庵和关帝庙,在村庄布点时需作考虑。
在其它村庄未发现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遗迹,也没有古村庄或特色鲜明的村庄,在村庄选点时不作考虑。
2.6镇村布局现状各行政村人口、用地数量汇总见表四:xx镇村镇镇现状统计表表四xx镇自然村庄总数为82个,平均每个村庄686人,总体特征是数量多,规模小,布局散乱,设施滞后,环境质量较差。
第三章镇村布局规划3.1规划原则与目标3.1.1规划原则3.1.1.1积极引导以从事第一产业为主的农户在村庄集中居住,鼓励以从事二、三产业为主的农户进城镇居住,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
3.1.1.2村庄布局应因地制宜,体现“保护、利用、改造、发展”的原则,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有利于现代农业生产的组织,尊重地方习俗,满足农民小康和现代化生活的需求,促进集约经营;以规模大、区位好的现有村庄进行整治、集聚为主,以新建村庄为辅,村庄选址应考虑地质、基础设施条件和防洪、历史文化和生态保护的要求,便于农业机械化作业,耕作半径合理。
3.1.1.3充分考虑高沙土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的要求,因地制宜,灵活选址;保留古村落,保护历史文化遗址,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和历史文化遗存,突出地方特色。
3.1.1.4按照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经济配置规模以及村庄布局规划要求进行公共设施布局和市政设施配置;对于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套,规划保留村庄应加强配套完善,规划撤并村庄以维持基本设施条件为原则。
3.1.2规划目标3.1.2.1农业发展空间满足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要求。
3.1.2.2城镇建设空间体现现代化、集约化、一体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3.1.2.3配合全市域主干公路网络化建设,形成覆盖整个市域的公路运输网络。
3.1.2.4完善市域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利用基础设施资源。
3.2 人口框算和用地规模控制3.2.1总人口框算根据xx市城镇体系规划以及xx镇总体规划,规划镇域总人口为6万人左右。
表五3.2.2城镇人口与用地规模xx镇作为xx西片的重点中心镇,应进一步推进城镇化的建设,加速人口和产业向各级合理集聚,提高城镇建设质量,规划镇区人口规模3万人,建设用地规模300公顷。
3.2.3村庄居住人口预测按区域发展前景的分析,xx镇在完成城市化过程以后,农村人口将保持在3.0万人的规模,用地则按规范要求控制在270公顷左右。
规划将夏郑、镇东、xx、周埭、双岸村等5个村并入镇区,共约有12574农村人口就地转为城镇人口。
其余村庄人口主要流向集镇。
3.3 村庄功能和布局规划3.3.1 村庄功能以从事第一产业为主的农户聚居点,对从事二、三产业为主的农户要积极引导向镇区集中。
3.3.2 村庄布局3.3.2.1总体布局结构全镇形成一个主镇区和一个片区以及18个行政村43个居住点的总体布局体系。
3.3.2.2镇区规划将夏郑、镇东、xx、周埭、双岸等5个行政村的14个自然村并入镇区,共约有12574农村人口就地转为城镇人口。
3.3.2.3村庄规划保留除夏郑、镇东、xx、周埭、双岸村以外的18个村庄,分别是:小冯甸、军铺、张家院、双虹、大冯甸、百里、夏棋、前窦、院庄、三舍、唐宁、杏林、东查、西查、徐庄、北庄、东石羊、西石羊等村庄。
(1)小冯甸村:位于镇域东南端,保持原行政村,合并周围自然村6个,规划4个居住点。
现状总人口3072人,规划总人口2300人,净迁出人口772人,用地规模控制在20.7公顷以下,节省村庄建设用地26.4公顷,若全部复垦,耕地面积可增加396亩。
(2)军铺村:位于集镇东南部,以原军铺村为本体,合并周围自然村2个。
现状总人口2995人,规划总人口2300人,净迁出人口695人,用地规模控制在20.7公顷以下,可节省村庄建设用地27.3公顷,若全部复垦,耕地面积可增加410亩。
(3)张家院村:位于集镇南端,以张家院村为本体,合并周围自然村3个。
现状总人口2406人,规划总人口1400人,净迁出人口1006人,用地规模控制在12.6公顷以下,节省村庄建设用地31公顷,若全部复垦,耕地面积可增加464亩。
(4)双虹村:位于镇域南部,以双虹村为本体,合并周围自然村4个。
现状总人口2113人,规划总人口1600人,净迁出人口513人,用地规模控制在14.4公顷以下,节省村庄建设用地20.1 公顷,若全部复垦,耕地面积可增加302亩。
(5)大冯甸村:位于镇域西南端,以大冯甸村为本体,合并周围自然村4个。
现状总人口2717人,规划总人口2100人,净迁出人口617人,用地规模控制在18.9公顷以下,节省村庄建设用地18.4公顷,若全部复垦,耕地面积可增加276亩。
(6)百里村:位于集镇西南部,以百里村为本体,合并周围自然村3个。
现状总人口2118人,规划总人口1500人,净迁出人口618人,用地规模控制在13.5公顷以下,节省村庄建设用地30公顷,若全部复垦,耕地面积可增加450亩。
(7)夏棋村:位于集镇西端,以夏棋村为本体,合并周围自然村3个。
现状总人口2763人,规划总人口1400人,净迁出人口1363人,用地规模控制在12.6公顷以下,节省村庄建设用地26.6公顷,若全部复垦,耕地面积可增加398亩。
(8)前窦村:位于镇域西南部,现状总人口2141人,规划总人口1500人,净迁出人口641人,用地规模控制在13.5公顷以下,节省村庄建设用地16.8公顷,若全部复垦,耕地面积可增加252亩。
(9)院庄村:位于镇域西南角,以院庄村为本体,合并周围自然村2个。
现状总人口2041人,规划总人口1500人,净迁出人口541人,用地规模控制在13.5公顷以下,节省村庄建设用地25公顷,若全部复垦,耕地面积可增加375亩。
(10)三舍村:位于镇域东南角,以三舍村为本体,合并周围自然村3个。
现状总人口1421人,规划总人口1000人,净迁出人口421人,用地规模控制在9公顷以下,节省村庄建设用地6.88公顷,若全部复垦,耕地面积可增加103亩。
(11)唐宁村:位于集镇东部,以唐宁村为本体,合并周围自然村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