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铜山县郑集镇镇村布局规划文本

铜山县郑集镇镇村布局规划文本

铜山县郑集镇镇村布局规划文本出处:郑集之窗-郑集资讯发表时间:[2008-5-7] 收藏本文铜山县郑集镇镇村布局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1.1规划目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工业向镇以上工业片区集中,促进村庄适度集聚和土地资源节约利用,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集约配置,促进整合农业生产和生态空间,促进城市化加快推进。

1.2规划基本任务在徐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进一步确定郑集镇村庄布点,统筹安排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及时清理无用的道路和弃用的老住宅、电力架线及其它不用的基础设施。

1.3规划依据1、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省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苏政办发(2005)29号]。

2、《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技术要点》[苏建村(2005)125号文件]。

3、《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4、《徐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4、《徐州市总体规划》(2003-2020)5、《铜山县郑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7、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1.4规划范围郑集镇行政辖区为本规划范围,总用地65.08km2。

第二章现状综述2.1基本概况2.1.1地理位置及自然概况:1、地理位置:郑集镇位于徐州市西北部,距市区25公里,周围分别与马坡镇、黄集镇、刘集镇、柳新镇和沿湖农场相接。

徐沛铁路专用线从镇域南北穿过,郑集运河由西向东直入微山湖。

徐沛公路、徐丰公路、郑马公路在此交汇,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越。

2、气候:郑集镇属北温带、亚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常年平均气温14.10℃,平均年降雨量为800.0mm。

全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其次为东北风,平均风速为3m/秒,全年日照总数平均为2400小时左右。

3、水文:郑集镇地下水流向自西向东,地下水位为1.5——2米左右,地下水丰富,水质好,埋深浅,开采方便,宜作供水水源。

4、地质:郑集镇域地势为东南低西北高,海拔在34.3-37.8之间,无丘陵山川,地势较平坦。

属郯庐地震断裂带地区,烈度为7度。

5、资源:全镇水系较多,镇域内有郑集河东西贯穿全镇直入微山湖。

还有张湾大沟、苗湾大沟、八一大沟、桃园河、立新引河等。

境内农副产品较丰富,有小麦、棉花、水稻、油料等,主要副业有种植畜牧鱼产蔬菜瓜果林业等。

部分村庄地下有煤炭资源。

2.1.2经济社会概况郑集镇镇域现状人口48200人。

郑集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2004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6.62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8640元,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8.3:70:11.7,财政收入522.8万元。

(1)第一产业现状2004年全镇粮食总产量3817.8万公斤,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亿元,其中农业产值为0.45亿元,占32.1%,林业产值为0.11亿元,占7.8%,牧业产值为0.80亿元,占57.1%,渔业产值为0.12亿元,占8.5%,第一产业增加值1.21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4642元。

(2)第二产业现状近几年,郑集镇工业体系发展初具规模,截止到2004年底,全镇工业形成以轻纺、机械、蔬菜加工、豆奶食品和建筑业等为主的生产体系。

其中农具制造和蔬菜加工出口多个国家。

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63亿元。

有工业企业208家,职工总数4324人,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4.6亿元,产品销售收入 4.2亿元。

(3)第三产业现状郑集镇商业服务设施主要集中在镇区,200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为0.77亿元。

2.1.3镇域土地利用概况及存在问题2004年底郑集镇域土地总面积6508公顷,其中镇区建设用地258公顷, 占总面积的3.9%,耕地3562公顷,占总面积的54.7%,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657公顷,占总面积的10.1%。

土地利用结构大体合理,农村人均建设用地153m2,用地指标较高。

各类现状用地指标见下表:郑集镇现状用地指标统计表该镇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遗迹,在镇区内有一汉代老槐树和耶稣教堂,但不存在古村庄或特色鲜明的村庄,在村庄选点时不作考虑。

2.1.5行政组织概况全镇2004年底现有10个行政村,64个自然村,现有11776户,总人口43576人,其中农业人口42416 人,占总人口的97.3%。

在劳动力结构方面,10个行政村实有从业人员11567人,外来从业人员3200 人,外出从业人员4300人。

其中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7080人,占61.2%,工业从业人员744人,占6.4%,建筑业从业人员2262人,占 19.6%,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628人,占5.4%,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从业人员379人,占3.3%,其它从业人员473人,占4.1%。

2.2自然村庄分布与建设用地郑集镇10个行政村中,有3个行政村的自然村在10个以上,3个行政村的自然村在4-7之间,4个行政村的自然村在2-4个之间。

其间101-300人的自然村7个,301-800人的自然村37个,801-2000人的自然村18个,2000人的自然村2个。

全镇房屋约10%为平房,约90%为二层楼房。

平房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所建,质量一般,楼房多为20世纪90年代至今所建,质量较好,且多处于镇区沿路和沿商业街布置,人均住房面积30m2。

2.3.1公共设施:目前,郑集镇有综合集贸市场1个,全镇有小学13所,中学5所,其中郑集高级中学为省重点高中,在校学生10444人,另外,幼儿园和托儿所有 5所;文化中心1个;镇区中心医院一个、村卫生站10个,医生数 290人,病床数100个。

镇村中心小学条件差,医院、卫生所功能不全,缺少文化设施,环境质量差。

2.3.2基础设施:1、交通:郑集镇交通便利,镇域内对外交通联系主要有徐丰、徐沛、郑马公路。

还有徐沛铁路专用线一道,沿线设有火车站,客运站和公交108路汽车站,徐州到郑集到丰县段。

镇与村,村与村之间的道路不完整。

道路体系不完善、道路等级较差低。

航道设施,郑集河五级航道,设计通过能力37.5万吨/ 年。

郑集河至京杭大运河段的水上运输为郑集镇运输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

2、供水:目前仅镇区有7条给水管道进行自来水供应,镇域现状用水主要为手压井,自来水普及率低。

3、污水:城镇现有排水管道7条,毛石砌筑地下水沟,管径800×1500,生产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造成水环境污染。

4、雨水:直接排入镇域内的河流、沟渠。

5、供电:镇区现有110KV、220KV二座变电所。

全镇2004年用电量1492万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660万千瓦时,生活用电量511万千瓦时。

6、燃气:镇域内生活燃气多用瓶装液化气。

7、电信:城镇有一邮电、电信支局,开展邮政和电信等多项服务。

光缆已经联网。

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万门,现装机0.92万门,实装率92%。

8、广播电视:现有一座广播电视站,城镇的有线电视网络不完善。

镇域有线电视用户仅3200户,其中镇区有线电视用户2700户。

有线电视普及率55%左右。

9、环卫设施:公厕、垃圾站数量少,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2.3.3现状综述:1、现状特色及布局特点:(1)村庄沿路沿河布置,自然村集聚度小。

(2)镇域内地势平坦,农田较多,河流水系纵横交错,对农业发展有利。

(3)地处徐州以北,徐沛、徐丰、郑马公路在此交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2、存在的主要问题:(1)村庄占地面积较大、全镇各行政村规模大,人均村庄建设用地156㎡,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较高。

(2)土地利用区域分散、无序,利用率低,给城镇空间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土地资源保护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3)不当的土地使用和土地混合使用破坏了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居住和生产安全。

(4)现状道路等级较低,结构配置不合理,通达深度不够,路面狭窄,影响交通。

第三章镇村布局规划3.1规划原则与目标3.1.1规划原则1、节约利用土地,推进集聚发展。

把握实际情况,撤并整合分散的自然村落,引导农居逐步集中居住,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

2、积极引导以从事第一产业为主的农户在村庄集中居住,鼓励以从事二、三产业为主的农户进城镇居住,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

3、体现“保护、利用、改造、发展”的原则,合理利用资源,有利于现代农业生产的组织。

满足农民小康和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促进集约经营、以规模大、区位好的现有村庄进行整合、集聚为主,以新建村庄为辅,村庄选址应考虑地质、基础设施条件和防洪、生态保护的要求,便于农业机械化作业,耕作半径合理。

4、按照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经济配置规模以及村庄布局规划要求进行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配置,对于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套,规划保留村庄应加强配套完善,规划撤并村庄以维持基本设施条件为原则。

5、与徐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统筹协调好城乡居民点与区域内的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布局、土地利用的关系,避免农民建房重复建房拆迁,造成浪费。

3.2规划目标构筑以区域生态框架为基础的现代都市农业体系,融合互补的城乡产业体系,保障完善的城乡社区体系,形成开放互补、共同发展的城乡新格局。

根据上层次规划的要求,郑集镇应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交通优势,形成以农业为主,集粮食加工业和粮食市场,促进商业规模化以及农、工、贸协调发展的卫星城镇。

3.3人口匡算与用地规模控制3.3.1未来人口变化分析由于郑集镇交通位置优越,商贸流通业比较发达,工业集聚区正迅速发展,镇区的功能将不断完善,接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不断增强,镇域内的剩余劳动力将不断的向镇区、市区和其它地方转移。

3.3.2城市化前景与总人口匡算依据徐州市总体规划,规划期末郑集镇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0.0%左右。

镇域常住总人口将达到5.6万人。

3.3.3城镇人口与用地发展规模规划期末郑集镇区人口规模达到3.0万人,用地规模控制在300公顷。

3.3.4农村人口估算和用地规模控制按以上区域发展前景的分析,郑集镇在完成城市化过程以后,农村人口将保持在2.6万人的规模,用地则按照《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规划的要求,农村人均建设用地在90平方米/人之间,总规模控制在235公顷3.4村庄功能和布局规划3.4.1村庄功能以从事第一产业为主的农户的集居点,以从事二、三产业为主的农户要积极引导向镇区集中。

3.4.2村庄布局1.村庄撤并原则:(1)考虑村庄的区位,交通条件。

(2)考虑村庄的经济发展情况。

(3)考虑到合理的耕作半径,控制在1.0公里以内。

2.空间布局结构:规划最终形成“一镇、三十三点”的总体布局体系。

“一镇”:郑集镇区。

“三十三点”:合并后保留的33个村庄。

3.镇区:规划将郑东、代楼、石楼三个行政村的部分自然村并入镇区,共合并10个自然村。

即郑东行政村的郑东、张湾、杜楼。

代楼行政村的代楼、富沃、后鹿楼、翟庄。

石楼行政村的小杜楼、前王楼、后王楼、共约1.1万人转为城镇人口,人均建设用地100㎡/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