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转第91页)文/王蕴枫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以来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领域之一,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并列。
它集中而鲜明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对于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高识字、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近几年来,我们在准确把握综合性学习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着力于构建“三环六步”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质量,促进了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一、模式构建的原则1.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综合性学习的理念是模式构建的基础。
如综合学习活动是语文的综合学习活动,是语文的综合。
虽然它注重综合,但它首先姓“语”,即不管学习活动涉及到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取哪些方式,其落脚点都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上。
再如目标中大量的行为性很强的词,如观察、搜集、查找、策划等,都强调学生必须具有实践行为。
同时课程标准尤其强调“共同讨论”,强调“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其目的是着力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分享。
2.符合目前综合性学习的实际。
小学语文教师开展综合性学习有许多实际问题。
首先认识不到位。
部分教师认为综合学习活动只是一种附属,是补充,可学可不学;还有人觉得这个领域不会进入考试的范畴,花费这么多时间开展活动没必要。
其次目标不明确,语文性被严重忽视。
另外,课时观念也较弱,没有阶段活动的痕迹,活动过程中忽视学生体验、实践,以及教师的指导。
3.符合简约、易操作且留有广阔空间的原则。
既不搞复杂化,使教师容易操作,又不束缚思维,有思考和创新的空间,达到有模式而不唯模式的目的。
二、模式的基本框架和操作说明无论哪种形式和内容的综合性学习,都要经历三个基本阶段:准备阶段、实践阶段和交流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一些基本的步骤,我们称它为“三环六步”教学模式。
(一)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综合性学习的重中之重,是前提,更是基础。
第一步:呈现活动内容,明确活动目标。
明确“干什么”的问题,将此次活动的主题告诉学生,再指导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第二步:指导活动方法,制订活动计划。
明确“怎么干”的问题。
活动方法既包括综合学习活动的方法,如调查的方法,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也包括语文学习的方法,如阅读的方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的方法等。
活动计划既包括个体计划,也包括小组计划。
(二)实践阶段。
综合学习活动,实践是第一位的。
实践阶段是综合性学习的核心阶段。
第三步:学生个体活动,独立体验探究。
这里的个体,指的是每一个学生。
综合学习活动必须要全员参与,决不能只安排几个“人才”来参与,多数人在看“戏”,而是要真正地让每一位学生亲历活动的过程,一起“活”起来、“动”起来,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探究,从而收获成功的喜悦。
第四步:小组交流活动,确定汇报方式。
此交流可以由教师统一组织,也可以由组长单独组织。
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
教师有目的地参与其中,了解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随机进行指导,防止全班交流时出现诸多问题的积压。
倡导学生自主选择与主动参与是综合学习的关键,它强调学生的亲历参与和实践体验。
但不是不要教师指导,更不是可以撒手不管,对学生的活动完全不闻不问。
首先要做一个积极的旁观者。
将学生的研究引向自己既定的结论,要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推荐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不要过分深入到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研究过程中去,过分的参与就意味着干涉,“不干涉”是教师指导综合性学习的一条基本原则。
其次,要做一个热情的支持者,及时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最后,要做一个朋友般的监督者,帮助学生,关心学生,鞭策学生。
(三)交流阶段。
综合性学习可用一句话概括,即让学生“课下自己吃,课上谈味道”。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要组织学生汇报自己或小组的活动成果,总结交流活动情况。
第五步:畅谈学习收获,分享活动成果。
分享是综合学习很重要的一个目标。
通过小组汇报本组小学语文“三环六步”教学模式的构建742011/2总第377期的学习收获,其他学生倾听,参与交流评价,达到分享的目的。
汇报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尽量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舞台,使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
尽量让学生分工或分阶段汇报,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同时注意将指导、激励、点拨贯穿始终。
第六步:开展总结评价,提出相关期许。
即从活动的准备、开展过程、学习方法以及体会感想等多个方面作小结,同时作好活动的评价。
评价可以采取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等多种方式,综合考查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
综合学习活动是一个无限延长、循环往复的过程。
课上交流的结束,并不是综合学习活动的结束。
随着交流的不断深入,有些活动是需要课后继续完成的。
比如办成果展、写本次活动的研究报告等。
三、模式使用需要注意的问题1.不要拔高要求和目标。
综合学习活动不是标准化模式化的学习,不是一定要这样或一定要那样,学什么怎么学,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决定。
目标定位太高,孩子尤其是学困生还没开始参与活动就望而却步了。
要力求使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享受到活动的快乐。
2.敢于创新学习内容和方式。
面对不同学校、不同教师和不同学生,教学内容和方式应该有所不同。
对于不适合本土开展的:可以推迟活动,改变时间;可以改编活动,为己所用;也可以创造活动,另起炉灶。
3.凸显活动过程中的语文性。
每一次活动,都要找准符合年级需要、有可操作性的语文训练点,努力体现“语文味”,在活动中贯穿听、说、读、写的训练,让语文综合性学习真正姓“语”。
4.灵活运用,富于创新。
此模式是开始综合性学习一个基本的框架,一个实践的范式。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有所变通,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综合性学习的效率,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吉林省农安县教师进修学校130200)次点名批评和赶出校门,导致张悦同学产生自杀的行为。
第二,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的未成年的学生教育,要让学生“有尊严”地接受批评教育。
当前,是一个追求精神的时代。
对于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的青少年,他们的生理在不断成熟,心理渴望独立,在精神上更渴望被大人和同类群体尊重。
为此,我们的教师一定要读懂他们的心理需要,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
在批评学生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尊重他们的情感,注意场合,要放下教师的权威,走近学生,温和地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对话,有效地解决问题。
本案例中的问题,表现在班主任周老师无视张悦是一个有情感丰富的生命个体,粗暴地在教室里两次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她,并把她赶出教室,这使自尊心极强的张悦感到在同学面前脸面全无,自尊受到严重伤害。
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而言,他们还未经过大风大浪考验的心理比较脆弱,特别对于从小成绩优秀、自尊心极强的张悦来说更是如此。
反思我们的德育工作,尊重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有尊严地接受批评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比心理成熟度而言,学生和教师对比明显处于弱势地位。
有些班主任老师习惯以强欺弱,以最省力和最能体现教师权威的方法去批评学生,只考虑自我的感受,而忽视学生生命的弱小和情感的脆弱,这种做法的结果必然是弱小的学生最终成为受害者。
第三,班主任要以“生态学习观”指导自己,勇做学生“冰山”另一角的探索者,为立德树人打基础。
班主任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德育工作的成效。
要探知班中每个问题学生行为背后“冰山”的另一角,除了班主任教师要有爱心和毅力外,还需要有高深的专业德育素养,因为班主任很多粗暴的教育行为都是由于自己的无知造成的,而非自我的故意。
有相当一部分班主任既不了解学生个体的差异,也不反思自我育人措施是否得当,更不能预测自己的育人结果好坏,显然,这样育人工作还处于非理性的状态。
因此,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势在必行。
我们要拓展原有狭隘的学习空间,延伸到“被动学习”外的新世界。
在一个新型的学习天地里辛勤耕耘,不断汲取养分,以滋润和丰实班主任的理论素养。
生态学习就是一种好的学习观,作为学习的主体者不是被动消极地受制于环境中的物理刺激,而是积极地与其学习环境交互作用,主要体现整体性、适应性和多元性的原则。
首先,教师要有自我的生态学习观,要把握好自我的自然人与社会人、自我与国家人、自我与世界人的关系。
反思自我问题,分析自我不足,通过主动学习,找到自我与国内及世界先进文化的距离,及时做到与科学育人信息同步,掌握现代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会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开展育人工作。
其次,要树立面向学生的生态学习观。
学生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他们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不同年代中的学生身心特点,即过去学生、现在学生、将来学生;二是同一时代男女生的个性差异。
因此,通过主动获取他们的相关知识,真正成为培育学生花朵的园丁。
最后,要树立面向教育中介的生态学习观。
教师要了解人与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活动所依赖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熟练掌握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组织形式以及教育环境等因素在内的知识和相互关系。
■(作者单位: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200040)(上接第74页)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