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
制药工程课程设计
题目:固体制剂综合车间GMP设计
姓名李大大学号22072700211届别2006专业制药工程
教师王超
完成时间2009年6月09日
目录
Ⅰ任务书 (02)
Ⅱ概述 (03)
一、绪论 (03)
二、固体制剂综合车间GMP设计概述 (10)
三、固体制剂综合车间 (13)
四、固体制剂综合车间生产工序 (14)
五、物料衡算 (15)
六、生产设备选型 (16)
七、主要工艺设备一览表 (23)
八、车间工艺平面布置说明 (24)
九、车间技术要求 (32)
Ⅲ心得体会 (20)
Ⅳ参考文献 (20)
设计题目五:固体制剂综合车间GMP设计
(片剂5亿片/年,胶囊剂3亿粒/年,颗粒剂1000万袋/年)设计内容和要求:
1、确定工艺流程及净化区域划分;
2、每人详细叙述一个固体制剂工艺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及关于此设备国内外的现状、研究前沿。
3、物料衡算、设备选型(按单班考虑、胶囊重按0.3g/粒计,片重按0.4g/片计,颗粒剂按2g/袋计;要求有多种制粒方式、高效沸腾干燥、铝塑包装);
4、按GMP规范要求设计车间工艺平面图;
5、高效沸腾干燥机的安装图(平、立、剖面图1:50);
6、编写设计说明书。
设计成果:
1、设计说明书一份,包括工艺概述、工艺流程及净化区域划分说明、物料衡算、工艺设备选型说明、工艺主要设备一览表、车间工艺平面布置说明、车间技术要求;每位学生的设备详细综述。
2、工艺平面布置图一套(1:100);
3、高效沸腾干燥机的安装图(平、立、剖面图1:50);
4、工艺管道流程图。
Ⅱ制药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概述
一、绪论
1.1 干燥设备介绍
干燥设备又称干燥器和干燥机。
用于进行干燥操作的设备,通过加热使物料中的湿分(一般指水分或其他可挥发性液体成分)汽化逸出,以获得规定湿含量的固体物
料。
干燥的目的是为了物料使用或进一步加工的需要。
如木材在制作木模、木器前的干燥可以防止制品变形,陶瓷坯料在煅烧前的干燥可以防止成品龟裂。
另外干燥后的物料也便于运输和贮存,如将收获的粮食干燥到一定湿含量以下,以防霉变。
由于自然干燥远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各种机械化干燥器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
1.1.1发展过程
远古以来,人类就习惯于用天然热源和自然通风来干燥物料,完全受自然条件制约,生产能力低下。
随生产的发展,它们逐渐为人工可控制的热源和机械通风除湿手段所代替。
近代干燥器开始使用的是间歇操作的固定床式干燥器。
19世纪中叶,洞道式干燥器的使用,标志着干燥器由间歇操作向连续操作方向的发展。
回转圆筒干燥器则较好地实现了颗粒物料的搅动,干燥能力和强度得以提高。
一些行业则分别发展了适应本行业要求的连续操作干燥器,如纺织、造纸行业的滚筒干燥器。
20世纪初期,乳品生产开始应用喷雾干燥器,为大规模干燥液态物料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40年代开始,随着流化技术的发展,高强度、高生产率的沸腾床和气流式干燥器相继出现。
而冷冻升华、辐射和介电式干燥器则为满足特殊要求提供了新的手段。
60年代开始发展了远红外和微波干燥器。
干燥设备的科技含量初显出主导作用。
2004年以来,受全国化工发展形势持续向好带动,干燥设备市场形势稳中看好,生产企业普遍获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
目前干燥设备服务化工行业的显著特点是技术含量的作用日益突出。
这与过去销售产品主要靠价格竞争已有很大不同。
其中,一些干燥设备技术含量高,注重发展新品的厂家,效益日渐提升;相反,一些产品技术含量低,新品和新技术开发能力弱的企业,效益开始下滑。
市场反应显示,化工行业期待干燥设备制造业按照高品质、低能耗、环保型的要求调整产品结构,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夯实应用研发的基础。
在技术方面,加强自动化、测试、制造工艺和材料材质外观设计等方面的研究。
在应用研发方面,既要注重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又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既要注重新技术、新应用领域的开发,又要注重传统工艺和传统应用领域的革新和创新。
1.1.2设计方向
干燥器的未来发展将在深入研究干燥机理和物料干燥特性,掌握对不同物料的最优操作条件下,开发和改进干燥器;另外,大型化、高强度、高经济性,以及改进对
原料的适应性和产品质量,是干燥器发展的基本趋势;同时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型高效和适应特殊要求的干燥器,如组合式干燥器、微波干燥器和远红外干燥器等。
干燥器的发展还要重视节能和能量综合利用,如采用各种联合加热方式,移植热泵和热管技术,开发太阳能干燥器等;还要发展干燥器的自动控制技术、以保证最优操作条件的实现;另外,随着人类对环保的重视,改进干燥器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减少粉尘和废气的外泄等,也将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目前,中国国内干燥设备科技含量的提高,正在产生令人欣喜的效果。
长期以来,国内干燥设备行业一直有今日观察□丛林今日观察这样的特点:生产规模小,入门门槛低,整体技术含量不高,全行业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企业约占60%以上,年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厂家仅占5%~8%,产品档次普遍偏低、雷同。
但如今,高科技含量产品正在催生干燥设备制造业骨干企业的涌现。
这很可能是该领域摆脱恶性价格竞争,改变企业规模小而分散的现状,进行行业自然整合的信号。
通过技术竞争,走强强联合、优胜劣汰的道路,培育出业内实力雄厚的领袖型企业,也许指日可待了。
1.1.3应用场所
石油及化学工业:聚合、缩合、蒸馏、熔融、脱水、强制保温。
油脂工业:脂肪酸蒸馏、油脂分解、浓缩、酯化、真空脱臭。
合成纤维工业:聚合、熔融、纺丝、延伸、干燥。
纺织印染工作:热定型、烘干、热容染色。
非织造工业:无纺布。
饲料工业:烘干。
塑料及橡胶工业:热压、压延、挤压、硫化成型。
造纸工业:干燥、波纹纸加工。
木材工业:多合板、纤维板加压成型、木材干燥。
建材工作:石膏板烘干、沥青加热、混凝土构件养护。
机械工业:喷漆、印花烘干。
食品工业:烘烤、加热。
空调工业:工业厂房及民用建筑采暖。
筑路工业:沥青熔化、保温。
制药工业:烘干。
轻工业:生产油墨、洗衣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