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法学试卷

刑法学试卷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2分)判断正确的用“√”表示,判断错误的“×” 表示。

请将答案填写在所给答题表格之中, 否则将不予评分。

2.犯罪行为由现行刑法生效前继续到生效后,而现行刑法与行为时刑法都认为是犯罪,但现行刑法处罚较重的,则现行刑法对该行为没有溯及力。

( ) 3.特殊主体的犯罪意味着没有该特殊主体身份的人不可能构成该罪的实行犯,但是可以构成帮助犯或者教唆犯。

( ) 4.甲、乙二人合谋抢劫出租车,准备砍刀和绳索后拦住一辆出租车,谎称去郊区某地。

出租车行驶到检查站,检查人员作例行检查时,甲、乙二人准备跳车逃离被擒获。

甲、乙二人行为构成抢劫(未遂)罪。

( ) 5.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35年的,最高不能超过20年,总和刑期在35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25年。

( ) 6.甲误将淫秽光盘当作普通光盘走私入境。

虽不构成走私淫秽物品罪,但如按照普通光盘计算,其偷逃应缴税额较大时,应认定为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 ) 7.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公、检、法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则对犯罪人的追诉不受追诉时效期限的限制。

( ) 8.在出现“交叉关系”的法条竞合场合,如无法律明确规定,则按照“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适用法条。

( ) 9.任何犯罪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使用一定方法实施的。

因此,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是一切犯罪的必备要件。

( ) 10.行为人盗窃信用卡并加以使用的,应当按信用卡诈骗罪和盗窃罪数罪并罚。

( ) 11.甲与抢劫犯事前通谋后又代为销售抢劫财物,其行为应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论处。

( ) 12.甲预谋拍摄乙与卖淫女的裸照,迫使乙交付财物。

一日,甲请乙吃饭,叫卖淫女丙相陪。

饭后,甲将乙、丙送上车。

乙、丙刚到乙宅,乙便被老板电话叫走,丙亦离开。

半小时后,甲持相机闯入乙宅发现无人,遂拿走了乙的3万元现金。

甲的行为属于敲诈勒索预备与盗窃既遂。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答案填写在所给答题表格之中, 否则将不予评分。

即上前抓捕。

甲以为遇到歹徒,奋起反抗,致便衣警察乙重伤。

甲这一行为( )。

A .构成脱逃罪和妨害公务罪 B .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 C .构成故意伤害罪(重伤) D .不构成犯罪14.甲带其子(4岁)在公园游乐场玩耍时,其子因与同龄儿童乙争抢坐位从旋转电马上摔下,头部磕起一个大包。

甲生气,将乙拉过来打了一个耳光,但被乙咬了手腕一口。

甲恼怒中顺手将乙推了一把,乙踉跄了几步摔倒,头部恰好撞上石阶的破口锐角上,致使头破血流,因神经受压而死亡。

甲的行为( )。

A .属于意外事件,不构成犯罪B .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过于自信的过失)C .构成故意伤害罪(间接故意)D .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疏忽大意的过失) 15.我国刑法在时间效力上,采用的是( )。

A.从旧原则 B .从新原则 C .从新兼从轻原则 D .从旧兼从轻原则 16.关于教唆犯,下列错误的说法是( )。

A .甲唆使乙(15周岁)诈骗他人数额较大的财物,甲不是教唆犯,是间接正犯B .甲唆使乙找人杀害丁,乙出面雇佣丙将丁杀害,乙的行为是教唆犯C .甲唆使乙盗窃财物,遭到乙的拒绝,甲构成盗窃罪(教唆)D .甲向乙传授撬盗保险柜方法,某日乙利用从甲处所学方法撬开了某单位财务处保险柜,盗得人民币5万元,甲构成盗窃罪(教唆)17.赵某向黄某讨债不成,遂将黄某劫持关押一个多月。

赵某的行为构成( )。

A .继续犯B .想象竞合犯C .牵连犯D .吸收犯 18.以下情形不构成累犯的是( )。

A .某甲犯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刑罚执行完毕后第4年又犯强奸罪B .某乙犯间谍罪被判有期徒刑,刑罚执行完毕后第2年又犯抢劫罪C .某丙犯交通肇事罪被判有期徒刑,刑罚执行完毕后第3年又犯故意杀人罪D .某丁犯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执行6年后获得假释,假释后的第7年又犯诈骗罪19.甲是某货运场搬运司机,在搬运场驾驶叉车作业时违反操作规程,超高堆码货物,致使货物从叉车上倒塌,将另一职工砸死。

对甲的行为( )。

A .按过失致人死亡罪处理B .按交通肇事罪处理C .按重大责任事故罪处理D .按意外事件处理20.赵某知悉何家有巨额钱款,某日趁何某夫妇疏忽之际,将其不满2个月的婴儿偷走,并在电话中索要30万元,否则将婴儿处理掉。

何的行为构成( )。

A .绑架罪 B .拐骗儿童罪 C .拐卖儿童罪 D .敲诈勒索罪 21.某国有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李某利用职务便利,先后三次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8万元归其个人所有。

李某的行为应定( )。

A .职务侵占罪 B .保险诈骗罪 C .贪污罪 D .挪用资金罪 22.赵某在一商场首饰柜台前发现玻璃橱内展示的一条价值8600元的纯金项链,与自己所带的镀金项链样式相同。

赵某以挑选项链为名,趁营业员不注意,用自己的镀金项链调换了该纯金项链,赵某的行为构成( )。

A .盗窃罪 B .诈骗罪C .诈骗罪与盗窃罪的想象竞合犯D .诈骗罪与盗窃罪二罪 23.下列可以构成伪证罪的情形是( )。

A .在民事诉讼中,证人作伪证的B .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伪造证据的C .在刑事诉讼中,鉴定人故意作虚假鉴定意图陷害他人的D .在刑事诉讼中,诉讼代理人帮助当事人伪造证据的 24.关于毒品犯罪的论述,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的,无论数量多少,都应追究刑事责任B .缉毒警察掩护、包庇走私毒品的犯罪分子的,构成放纵走私罪C .强行给他人注射毒品,使人形成毒瘾的,应以故意伤害罪论处D .窝藏毒品犯罪所得的财物的,属于窝藏毒赃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法条竞合,应以窝藏毒赃罪定罪处刑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二至四个正确答案。

请将答案填写在所给答题表格25.不作为犯罪所要求的作为特定义务包括( )。

A.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 B .道德上的义务C .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D .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 26.关于犯罪中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犯罪中止既可以发生在预备阶段,也可以发生在实行阶段。

B .犯罪告一段落,归于未遂之后,不可能出现犯罪中止。

C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结果的,应当免除处罚。

D .对于中止犯,造成损害结果的,可以减轻处罚。

27.下列有关共同犯罪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胁从犯是指被胁迫、被诱骗参加犯罪的人。

B .首要分子不一定是主犯。

C.在共同犯罪中,不可能只有从犯而没有主犯。

D.对于从犯,应当比照主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8.下列构成贪污罪主体的情形包括()。

A.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B.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C.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D.协助乡镇人民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村民委员会中的成员29.下列不能认定为强奸罪的情形是()。

A.趁被害妇女熟睡之机,冒充其丈夫对其奸淫的B.拐卖妇女的犯罪分子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C.利用迷信奸淫妇女的D.组织卖淫的犯罪分子强奸妇女后迫使其卖淫的30.关于刑法分则条文的理解,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即使没有《刑法》第269条的规定,对于犯盗窃罪,为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的行为,也要认定为抢劫罪B.即使没有《刑法》第267条第2款的规定,对于携带凶器抢夺的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C.即使没有《刑法》第196条第3款的规定,对于盗窃信用卡并在ATM取款的行为,也能认定为盗窃罪D.即使没有《刑法》第198条第4款的规定,对于保险事故的鉴定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实施保险诈骗提供条件的,也应当认定为保险诈骗罪的共犯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31.犯罪构成32.自首33.危险驾驶罪34.想象竞合犯35.伪证罪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36.简述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及其责任承担。

37.简述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

38.简述正当防卫的条件。

39.简述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的界限。

40.简述我国刑法关于共同犯罪人的分类。

六、法条分析题(6分)41.《刑法》第264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问题:(1)该条中“携带凶器盗窃”与《刑法》第267条中“携带凶器抢夺”的区别是什么?(2分)(2)该条中“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的含义是什么?(2分)(3)假如甲盗窃数额特别巨大,法官却判处甲8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人民币4万元,作出这种判决的依据可能是什么?(2分)七、案例分析题(第42、43题各4分,第44题7分,第45题3分,共18分)42.案情:甲、乙二人佯装乘客登上长途车。

甲用枪控制司机,令司机将车开到偏僻路段;乙用刀控制乘客,命乘客交出随身财物。

一乘客反抗,被乙捅成重伤。

财物到手下车时,甲打死司机。

问题:对甲、乙的行为如何处理?问题:对甲、乙的行为如何处理?问题:(1)分析上述有关人员构成何罪以及共同犯罪情形。

(3分)(2)分析本案中的犯罪停止形态及刑事责任。

(4分)(3)如果本案中章某见勒索未成杀死吴乙,则章某构成何罪,如何处罚?(1分)45.案情:2013年1月14日晚,杨某与龚某预谋外出作案谋财,分头寻找作案目标。

杨某锁定一名持包女子金某后,趁其不备夺取金某挎包并逃离。

挎包内有各类商场购物卡、超市购物卡10余张,卡内金额合计1万余元。

杨某得手后与龚某会合,并将作案方式、赃物情况如实告诉龚某,二人商定一同前往发卡商场、超市刷卡消费。

随后几日,杨某与龚某用上述购物卡在商场、超市共同刷卡购买了黄金首饰、服饰、烟酒等物品,共计消费8000余元。

经查,杨某与龚某平时共同租房、共同花销。

该案在法院审理期间,法官对杨某的行为构成抢夺罪没有异议,但对龚某的行为如何定性有两种不同意见:一是龚某的行为构成抢夺罪的共犯;二是龚某的行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问题:从上述两种不同意见的视角,简述龚某构成相关犯罪的理由。

(3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