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卢梭的国家教育及公民教育

卢梭的国家教育及公民教育

卢梭的国家教育、公民教育
卢梭在《爱弥儿》中实际上谈到的都是私人的家庭教育而非学校教育,尤其不是由国家设置和管理的公共学校教育。

卢梭认为,培养公民对国家的整体道德认同感是关乎共同体成败的关键。

在1772年写的《关于波兰政府机构的几点设想》有关教育的一章中,卢梭表明了自己关于国家教育和公民教育的观点:
1.反对天主教会控制教育;
2.由国家制定教育制度,领导管理公共教育,考核校长和教师的工作;
3.公民应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
4.实施免费教育,或尽量降低收费标准,以保障贫苦家庭子女的受教育权;
5.共和国的教育目的是将儿童培养成爱国者,而培养波兰爱国者的教育由波兰人承担教师;
6.教育内容须以国家法律形式予以确定。

7.培养爱国的波兰人
公民教育思想的三大核心:
1.自然人教育思想:卢梭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协调发展、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

2.道德教育思想: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与与其政治哲学是密切相关的。

他主张通过社会契约建立一个社会秩序良好的国家,这一切前提是培养良好品质的公民。

3.自由公民教育思想:主张国家主权至上,国家主权体现人们的意志。

“自由”是卢梭思想的核心概念。

卢梭所强调的是一种理性的自由,并不是有欲望所主导的。

他高度看重自由,呐喊出“人是生而自由的”时代强音。

卢梭认为自由乃是人性的一个部分,他说:“放弃自由,就是放弃做人的资格,就是放弃人类的权利,甚至就是放弃自己的义务。

”卢梭把人的自由抬高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卢梭认为教育是要培养忠诚的爱国者,爱国教育应从一个人诞生的时候开始,他主张从儿童能够阅读开始就看关于本国知识的书籍,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理解国家的物产,省区以及城市,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个国家,学习本国历史法规,
以至于20岁是成为一个良好的公民。

受18实际时代风潮的影响,卢梭尤为重视外在环境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他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及基础》中提到,天性完好的人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中走向了衰败堕落,然而人类所生存的环境中政治环境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卢梭认为不管公民自己如何做,任何一国的公民都只能是他们政府的性质将他们变成了那样,而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

所以一切问题不在于人,而是在于国家政府将人治理的好不好。

卢梭在他的《新艾洛伊斯》里反映出了只有好的共同体才能培养好的人和好的公民,这种以政治教育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公民教育作为目的的。

卢梭的国家教育与公民教育思想中的矛盾:
一方面,卢梭反对现实社会中的封建国家及其教育,认为国家和公民这两个名词应从现代语言中取消。

另一方面,他又相信由国家兴学培养公民可以实现理想的社会和国家。

总之,卢梭前后的矛盾是因他针对的问题有所不同所致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