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及意义一、自然教育理论(一)、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
他认为教育应顺从于大自然的法则,发展人的天性。
在教育中更侧重只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性的能力,他与人类的“自然状态”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
只因为社会的文明特别是城市的文明才是人性扭曲、罪恶丛生,因此,只有“归于自然“的教育远离喧嚣城市社会的教育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天性。
所以他从儿童所受的多方面的影响来论证教育必须“归于自然”,他说每个人都是有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但自然的教育人力不能控制所以无法使自然的教育事物的和人为的教育靠拢,只能是后者像自然的教育趋于一致才能实现三种教育的良好结合,因此,必须使人的教育与物的教育配合自然的教育,以自然教育为主轴,使人的教育和物的教育,围绕它而秩序,以儿童的内在自然为依据,通过恰当的教育,使儿童的身心得以顺利的发展。
可见,卢梭的自然教育集中表现在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充分肯定和培养自然人性、理想人格方面,主张以自然为教育的理想准则,接近自然,取法自然,返回自然,归顺自然。
他提出教育应遵循自然天性,也就是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无须成人灌输、压制、强迫,教师只须创造学习环境、防范不良影响。
被称为“消极教育”(二)、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卢梭在《爱弥儿》中表示,然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是“自然人”。
他认为,由于自然状态与专制制度的对立,所以培“养自然人”与培养公民是两个对立的目的,因此不能同时教育这两种人。
具体的公民和自然人的对立主要表现在:(1)自然人是能独立自主的人,他能独自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而公民的一切仰赖与专制社会,失去自身独特价值。
(2)在自然的秩序中,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而社会中,公民石油等级的。
(3)自然人是自由的人,他是无所不宜的、无所不能的,而公民在社会中常常是某种专业化的职业人,他被困于他的职业而失去自由。
(4)自然人还是自食其力的人,他靠自己的劳动所得为生。
简而言之,自然人相对与专制国家的公民是独立自主、平等自由、道德高尚、能力和智力极高的人。
所以自然教育要培养的是身体强壮、心智发达、能仁能爱的人,并且“只要他处在社会的旋流中,不至于被种种欲念或是人的偏见拖进漩涡里面去就行了;只要他能够用他自己的眼睛去看,用他自己的心去想,而且除了他自己的理智以外,不为任何其他权威所控制就行了”。
这也是社会中自然人的含义。
要培养一个自然人,并不等于把它变成一个野蛮人,一定要把他赶到森林中去,他还提出,一个生活在自然的人和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两者完全不同。
后者要头脑清醒知道怎样在社会中某得生存,与他人共处而不为偏见、欲念、权威所控制,也不参与狂妄的事情等。
卢梭所憧憬的身心协调发展的、广泛社会情况的社会“自然人”,也就是摆脱封建羁绊的资产阶级新人,在这些问题中论述了重视普通教育、反对等级教育、强调手脑并用、身心两健,培养独立判断能力和适应能力等教育思想。
(三)、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一)教育要顺应自然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他在《爱弥儿》开卷即写道,"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
"因此,卢梭反对那种不顾儿童的特点,干涉并限制儿童自由发展,违背儿童天性的传统的古典教育,提出了教育要顺应自然的思想。
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来源不外3种,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
他说, "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
"这三方面的教育是相互联系的。
如果在一个人身上这3种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如果这三方面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于同一目的,他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达到他自己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很有意义。
卢梭还进一步分析:"在这3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决定的;事物的教育中人在有些方面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地加以控制的。
"因此,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使这三方面教育相配合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卢梭所说的"自然"是指人的才能和器官,也就是人的天性。
因此,"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
卢梭强调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在他看来,如果以成人的偏见加以干涉,剥夺儿童应有的权利,结果只会打乱自然的次序,破坏自然的法则,从根本上毁坏儿童。
卢梭认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
卢梭声称:"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我的第一基本原理。
只要把这个原理应用于儿童,就可源源得出各种教育原理。
"因此,他要求要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的、自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和个别差异。
(二)教育要培养 "自然人"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
这种"自然人",从小就被训练尽可能地自食其力,既没有永远求助于人的习惯,也没有向人夸耀的习惯;能够对事物进行观察、判断、独立的思考和分析;从小就以自然为师获得许多经验,而不以人为师;身体和头脑同时都得到锻炼,不仅身体健壮,而且头脑聪明,富有见识。
这种"自然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是能够尽到社会职责的社会成员,而不是回到原始社会的没有文化的人,也不是脱离现实的野蛮人。
应该看到,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不受传统(等级、阶段、职业)的束缚,按本性发展;第二,不依附于他人,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第三,具有社会适应性,能够承当社会责任;第四,体脑发达,身心健康,具有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育要注意人的年龄特性从教育要"顺应自然"的原则和教育要培养"自然人"的目的出发,卢梭强调指出,教育应该要注意儿童的年龄特性。
根据年龄阶段的分期,卢梭提出,在不同时期所进行的教育是不同的。
1、在婴儿期,主要是进行体育。
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育。
因为健康的体魄是智慧的基础,是儿童接受自然的教育的条件。
卢梭主张应该让婴儿在乡村环境下自然地生长,注意婴儿对于食物的自然选择能力。
他反对用襁褓去束缚婴儿,更反对对婴儿娇生惯养,指出要 "锻炼他们的体格,便他们能够忍受酷烈的季节、气候和风雨,能够忍受饥渴和疲劳"。
2、在儿童期,主要是进行感觉教育。
这一时期儿童的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能力都发展了,他们的感觉能力也发展了,但还不适宜进行抽象的概念和文字知识方面的教育。
应该指导儿童锻炼及发展各种感觉器官,积累丰富的感觉经验,为下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感觉教育上,卢梭指出首先是发展触觉,其次是发展视觉,最后是发展听觉。
卢梭提出了感觉的具体方法,并把游戏、绘画、唱歌等活动看作是感觉教育的最好途径;此外,还提出应加强儿童的体育锻炼,以促进感觉能力的发展。
由于儿童的理智还处于睡眠状态,因此,不要强迫儿童去读书。
卢梭认为,在儿童根本不喜欢读书的时候,读书对他们是无用的。
宁愿让儿童一个字也不识,也不便他们为了学到一些学问而把其他有用的东西都牺牲了。
在纪律教育方面,卢梭反对体罚,也不赞成口头说教。
他提出,当儿童犯了错误和过失后,不必直接去制止或处罚他们,而让儿童在同自然的接触中,体会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和过失带来的自然后果。
这就是教育史上著名的人自然后果法"。
3、在少年期,主要是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
由于儿童已经受到良好的体育和感觉教育,因而己经具备了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的条件。
卢梭认为,智育的任务不在于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而在于发展儿童获得知识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儿童不能学习一切东西,只需要学习应该学习的东西。
他说: "真正有益于我们幸福的知识,为数是很少的,但是只有这样的知识才值得一个聪明的人去寻求,从而也才值得一个孩子去寻求,因为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把他培养成那样的聪明人。
总之,问题不在于他学到的是什么样的知识,而在于他所学的知识要有用处。
"在智育的方法上,卢梭主张让儿童通过实地观察,在大自然中获得知识;强烈反对让儿童靠死记硬背去掌握书本知识,甚至提出"以世界为惟一的书本,以事实为惟一的教材"。
他还指出,成人对儿童的指导要少,不要教给儿童正确的答案,而应该让儿童自己去获得,引导儿童独立解决问题。
卢梭对劳动和劳动教育也非常重视。
他指出,劳动是每个自由人的社会义务,只有靠劳动而生活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劳动教育的任务是使儿童通过劳动学会适应各种工具以及相关技术,锻炼身体,发展人的心灵。
卢梭最推崇手工劳动,认为它最自由,最近于自然状态,最独立,不受他人束缚。
总之,卢梭希望儿童能够"像农民那样劳动,像哲学家那样思想"4、在青年期,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
由于青年人处于激动和热情的阶段,需要用道德准绳的力量加以调节,指导他们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善良的情感、正确的判断和坚强的意志。
卢梭指出,应该通过各种善行练习,即通过道德的实践来培养儿童坚定的意志。
同时,他指出,应把道德教育放在城市中进行。
(四)、自然教育的道德教育理念卢梭极其重视道德教育,并把培养具有善良的道德本性的道德公民作为其教育理论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认为人在自然状态中是有道德的,但是进入社会状态以后,人被迫成为社会的人,而枷锁一样的社会状态中却充满贪婪、虚荣、仇恨、压制和冲突,人由此失去了自然状态中的本真性。
失去对善恶的关怀。
“尽管我们有那么多哲学、人道、礼仪和崇高的原则,我们现在却只有一种浮华的欺人的外表,没有道德的荣誉,没有智慧的理性和没有幸福的欢乐”,这是产生不道德和道德堕落的根源。
所以,卢梭的教育是为了恢复人的本性,并通过公意恢复个人道德和共同体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