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辐射能力、辐射区产业规划与特定地区产 业定位评价

区域辐射能力、辐射区产业规划与特定地区产 业定位评价

假设 1. 两个省份的保税港区或者综合保税区对各省份的辐射能力,与两个省份保税港区和 综合保税区的贸易发展质量指标之比成正比,与两省区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到其他各省份距离 比的平方成反比。
假设 2. 同一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内的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对低层级行政区的辐射能力, 与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的贸易发展质量指标之比成正比,与其到各低层级行政区距离比的立方 成反比。
在经济学的边缘上网站欢迎您
/web/fanyq
区域辐射能力、辐射区产业规划与特定地区产
业定位评价
——以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为例 范巧
(重庆科技学院 法政与经贸学院,重庆 401331)
[刊名]:开发研究 [英文刊名]:Research On Development [主办单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年(卷)期]:2013 年(29 卷)第 2 期 [起止页码]:26-29 [摘要]: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是目前中国政府促进贸易发展的主要依托平台,其 产业定位的科学性对属地省区和邻近地区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重庆两路寸滩 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为例,基于两个特定地区对中国 31 个大陆省份和市内 38 个区县的辐射能力研究,和辐射区域的产业体系发展趋势和特征的分析,对其产业 定位科学性做出了评价。结论显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的产业定 位与其辐射区域产业发展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产业定位比较科学。 [关键词]:区域辐射能力;产业发展定位;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11 年重庆市科委软科学研究项目“促进重庆保税港区发展的 对策研究——基于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兴古典经济学重构”(编号: CSTC2011CX-RKXA013)的阶段性成果。
Abstract: Bonded Port Areas (abbr. BPAs) and Integrated Bonded Zones (abbr. IBZs) are two important kinds of platforms to develop international trad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make industry positioning of these zones, which decides the trade development of both loc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and other regions close to them. However, little literature has paid attention to the later evaluating on industry positioning of such zones. Based on analyzing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Outlines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rom 31 provinces in China and 38 counties in Chongqing, This paper made a later evaluation on industry positioning of BPAs and IBZs in Chongqing through analyzing their influence abilities and their influenced areas’ industry development trends. Conclusions revealed that the industry positioning of BPAs and IBZs in Chongqing are both scientific.
中图分类号: F424.1;F712.9
文献标识码:A
Later Evaluating on Industry Positioning of Special Zones Based on Analyses of Their Influence Abilities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ir Influenced Areas: Evidence from Chongqing
/web/fanyq
依据公式(1),分别计算进出口、出口、进口 3 种口径下重庆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相对于 其他 12 个主要属地省区对全国 31 个省区的相对辐射能力。并将这些相对辐射能力计算结果进行 加权,以计算重庆两区对 31 个省区相对辐射能力的综合评价系数。其权重处理方法为:如果 3 种口径下其他省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相对于重庆对某地区的辐射能力计算值均小于 1,权重赋 值为 1;如果 3 种口径下相对辐射能力计算结果中有 2 个小于 1,其余 1 个大于 1,则权重赋值为 0.67;如果 3 种口径下相对辐射能力计算结果有 2 个大于 1,其余 1 个小于 1,或者 3 种口径下相 对辐射能力计算结果中 3 个均大于 1,则权重赋值为 0。设综合评价系数处于(0.9,1)表示该省 区受到了重庆保税港区很强辐射;综合评价系数处于(0.6,0.9)表示该省区受到了重庆保税港 区和综合保税区的较强辐射;综合评价系数处于(0.5,0.6)、(0.3,0.5)以及(0,0.3)时表示 该省区分别受到了重庆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的一般辐射、较弱辐射、很弱辐射。结论显示:相 对于国内主要的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而言,重庆保税港区和西永保税区对西部地区主要省区呈 现出总体上很强的辐射力,包括新疆、西藏、青海、甘肃、陕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 而对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则总体上呈现出较强的辐射力;对环渤海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辐射力一般; 对黑龙江省的辐射能力比较弱。如图 1 所示。
Keywords: Influence Abilities of Special Zones; Industry Positioning; BPAs; IBZs JEL Classification: L52; F14
2
在经济学的边缘上网站欢迎您
/web/fanyq
本文拟以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为例,探索其对全国 31 个大陆省区和市 内 38 个区县的相对辐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辐射区域界限内产业体系发展趋势和特征,对 其产业定位科学性做出评价。
2. 重庆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的辐射能力评价及辐射范围界定 2.1 方法、假设及模型设定
引力模型是学术界用来衡量和评价两个地区对其他地区辐射或者辐射能力的经典方法。引力 模型通常应用于商业零售业引力等领域,其基本思路为:两个同类地区对某地区商业或零售业吸 引力的比率与两地区的商业或零售业质量指标比成正比,与两地区到该地区距离比的平方成反比; 两个不同级别地区对某地区商业或零售业吸引力比率与两地区的商业或零售业质量指标成正比, 与两地区到该地区距离比的立方成反比。
3
在经济学的边缘上网站欢迎您
/web/fanyq
由此,构建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对各省区和低层级的相对辐射能力分析公式:
RRAAB
=
TDQA (rAX
TDQB rBX )2
RRAij
= TDQi (rik
TDQ j rjk )3
(1) (2)
其中, RRAAB 为省份 A 中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相对于省份 B 对中国各省区的辐射能力;
5
在经济学的边缘上网站欢迎您
/web/fanyq
区、渝北区和南岸区。其余 35 个区县均受到了西永综合保税区相对较强的辐射能力。从西永综合 保税区的辐射区域来看,主要的强辐射区域集中在一小时经济圈的西部片区,主要包括璧山、铜 梁、沙坪坝等区县。如下图 2 和图 3 所示。
保税区i 或 j 的贸易发展质量指标; rik 、 rjk 分别指i 和 j 至次级行政区 k 的距离。
2.2 数据搜集和处理方法 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确定:本文选择了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滨海新
区综合保税区、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黑龙江绥芬河综合保税区、上海洋山保税港区、浦东机场 综合保税区、张家港保税港区、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保税区、 昆山综合保税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厦门海沧保税港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广州南沙保税港 区、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广西钦州保税港区、海南洋浦保税港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 永综合保税区。
两区贸易发展质量指标:本文选取了两区在 2011 年的贸易发展月度数据,包括进出口总额、 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等。
某省区内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至 31 省区的距离数据:本文以属地省份的省会城市到 31 个 省区省会城市的城市间公路里程数替代了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至 31 个主要省区的距离。同时, 设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的属地省区到本省区的距离均为 1 公里。
1
在经济学的边缘上网站欢迎您
/web/fanyq
区域辐射能力、辐射区产业规划与特定地区产业定位评价
——以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为例
摘要: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是目前中国政府促进贸易发展的主要依托平台,其产业定位的科学
性对属地省区和邻近地区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
1. 问题的提出 目前,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作为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
管区域,已经成为政府发展开放型经济和促进贸易发展的重要平台。对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产 业发展的科学定位、后续评价和调整对于保证其在贸易发展中长期发挥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对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就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的 区域辐射能力以及产业定位与评价而言,相关研究则处于起步阶段。赵达琦(2008)曾结合威尔 逊区域影响力模型,从区域的港口位置等 11 项指标和因子分析法出发,对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的 辐射区域范围进行了测算。叶乘伟(2008)、杨琦(2009)等分别基于产业布局理论和分区开发理 念对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和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产业发展进行了框架性设计。然而,相关学者 基于产业布局理论或者分区开发理念等展开的产业定位,多从理念设计展开,缺乏与政策目标、 实际辐射能力和辐射区域范围等结合,对产业定位也缺乏后续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