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报告编制大纲(2022年版)

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报告编制大纲(2022年版)

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报告编制大纲(2022年版)园区发展规划的成果一般包括文本、说明书、图纸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总则包括规划背景及意义、规划依据、规划原则、规划范围;规划期限、强制性内容说明等。

1.规划范围明确园区发展规划的边界范围,并根据园区与外界的物质流、能量流等方面的交换关系以及环境影响范围,提出规划的控制区范围。

规划范围的土地利用性质应与上位规划相一致。

2.规划期限明确园区发展规划的数据基准年,提出规划近期和中远期的具体年限,通常近期年限为5年,中远期年限为1015年。

3.规划编制依据对园区发展规划和建设具有指导和支撑作用的各项政策、标准和规划逐一进行描述。

主要的规划依据包括:(1)国家和地方的相关产业政策及规划;(2)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3)园区所在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关产业发展规划;(4)园区所在地区的城市总体、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等规划;(5)园区所在区域的交通、电力、供水、污水处理、消防等基础设施规划;(6)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

(二)规划统筹协调园区发展规划要服从上位规划,并与同级规划相协调,协调的重点包括:功能定位、土地利用、产业空间布局、生态环境保护等。

简述上位规划在功能定位、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主要内容与要求以及控制性指标,说明园区发展规划与上位规划的关系。

(三)发展定位、目标与规模根据园区资源环境特点以及产业发展环境,确定园区主导产业类型,明确产业发展定位。

根据园区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园区建设近期和中远期的目标和具体指标。

指标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应体现园区的产业结构、经济指标、环境质量、重点污染物排放、人文特色等内容。

发展规模主要包括园区的产业规模、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等。

(四)产业发展规划简述产业的发展战略、发展方向、产业链、发展布局等。

该部分内容通常与产业发展规划相协调一致,当园区产业规划独立编制时,该部分内容直接来自于园区产业规划,有时也可以包含在园区发展规划中一并完成,若园区规模较大,产业复杂,内容较多时,也可以将该部分内容独立成册。

(五)空间组织和用地规划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从用地结构、交通架构、景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角度研究确定园区的空间结构,然后确定功能分区和用地布局。

1.工业用地布局准则工业用地为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包括专用铁路、码头和附属道路、停车场等用地,不包括露天矿用地。

按工业对居住和公共环境的干扰污染程度将“工业用地〃(M)细分为3个中类。

一类工业用地:对居住和公共环境基本无干扰、污染和安全隐患的工业用地。

二类工业用地:对居住和公共环境有一定干扰、污染和安全隐患的工业用地。

三类工业用地:对居住和公共环境有严重干扰、污染和安全隐患的工业用地(需布置绿化防护用地)。

工业用地可根据以下原则进行规划:(1)一类工业用地规划原则可设置在城市住宅区的相邻地段,其用地和住宅区之间宜设置防护绿带;宜集中设置组成工业区且相对独立;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宜有商业或工业办公建筑作为缓冲区;应有完善的交通系统。

(2)二类工业用地规划原则用地应单独设置,不得与居住用地混杂;与住宅区之间必须根据其污染程度布置绿化防护带,且应符合防护距离的有关标准;有水污染物排放的企业不得布置在城市水源地上游地区,有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企业不得布置在城市主导风向上风向;应有较为完善的道路系统。

(3)三类工业用地规划原则相对独立设置,远离住宅区,与住宅区之间有较宽的防护绿地;严禁设置在水源保护地和历史文化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范围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工业区的规划布局应符合主导风向及环保的要求,工业区选址处于主城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向为宜:工业区与周围居住区、生活服务区必须设置一定的绿化隔离带,保持必要的安全卫生距离,并符合相应卫生防护标准。

与城市交通性主干道或跨境公路、铁路、港口等交通设施有方便的交通联系;有足够的供水、供电、供汽、污水、电话服务等公用工程设施以及存放与处理废物的设施。

(4)高新技术园区用地布局准则高新技术园区的产业具有资金、技术密集、高增值等特征,其融合了高科技工业及其有关研究及发展,主要包括高新产品试验及分析、电脑软硬件开发、生物科学产品、高端电子通讯器材、光学与电子光学产品、新材料产品等。

这类土地的重点用途是科学研究、新科技及新产品的开发,选址应处于良好的生态环境或景色优美的环境之中;连接城市主要道路,交通便利,有便利的交通连接机场、车站,方便经常到访的商务人员;以邻近高等教育院校或研究机构为宜,以增强与业界之间的合作;亦可邻近居住区设置,作为一般工业和居住区之间的“过渡地区";设有先进的电讯基础设施,配备完善的辅助及配套设施,包括住宅、配套商业及休息娱乐设施。

2.功能分区规划根据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及开发时序,综合规划区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环境保护、安全卫生及生产运营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园区进行功能分区规划。

3.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O137-2O11),阐述园区各类用地的规划布局情况。

(六)交通系统规划1.根据预测的对外运输量,合理组织对外货运交通;根据预测的通勤交通量,规划客运交通,包括公交客运站、公交网络、公交车型、公交首末站等。

2.根据对外交通衔接、用地规模、用地周边环境条件等合理确定园区内路网格局、道路等级、道路红线、道路断面形式等。

3.根据货物的包装形式、运输形态等合理组织区内运输,包括公路、铁路、管道、皮带等。

4.规划设置园区静态交通设施,包括公共客运停车场、公共货运停车场、加油加气站等,对于化工园区,还要规划危险化学品专用停车场。

(七)绿地和景观系统规划结合园区周边自然环境,同时考虑园区安全卫生防护要求,规划构建园区绿地和景观系统。

园区绿地系统一般包括园区公共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等;宜设置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绿地系统。

严格保护规划确定的公共绿地、滨河绿地、防护绿地等绿地,除园林建筑、绿化生产管理的少量建筑物、构筑物及必要的配套设施外,严禁建设其他性质的建筑,任何单位严禁以任何理由改变用地性质。

有污染和安全风险的园区周边应设置相应的防护绿地。

(八)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与园区的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包括给水、排水、供电、供热、电信、工业气体、工业管廊、环境卫生及管线综合等,其釆用标准、负荷预测、占地等应考虑产业类别和工艺上的要求,结合城市情况综合加以确定。

根据园区及配套项目的不同性质,合理确定独立用地和附设在其他建筑内的生活服务配套设施。

生活服务配套设施一般包括居住及为其服务的商业、配套生活服务设施。

根据园区的位置、主要产业类别、工作人口的结构、商务访客的性质和环境素质,合理确定生活服务配套设施的用地布局及规模。

园区宜尽量利用周边地段的公共服务设施;位置偏远的大型园区宜自行配套多样化的公共服务设施,如游憩、文化娱乐、商业服务等。

应积极引导园区统一集中设置和统一管理员工宿舍。

(九)综合防灾规划规划要求建立完善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提高规划区公共安全水平、减轻灾害损失。

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包括消防规划、防震减灾规划、防洪规划、人防规划、公共安全规划等,涉及危险化学品园区的还需危险化学品安全规划。

(十)环境保护规划确定园区的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及釆取的环境保护措施,规划园区的环境应急体系,对园区环境管理及监测提出要求。

环境保护应包括下列内容:1.确定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及执行环境标准描述园区的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园区执行的环境标准,确定园区及周边主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

2.水污染控制规划预测园区废水及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

制定园区水污染物控制目标和指标,主要包括: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单位工业增加值COD、氨氮及主要特征污染物排放量;园区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废水稳定达标排放率;中水回用率等。

提出将排放的废水进行处理后用于某些用水单元或将废水直接用于某些用水单元的废水循环利用方案。

针对水污染排放重点源,通过清洁生产审核,提高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技术水平,提出重点污染源水污染控制方案。

3.大气污染控制规划预测园区废气及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制定园区大气污染物控制目标和指标,主要包括: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气排放量;单位工业增加值S02、NOx及主要特征污染物排放量;大气治理设施的有效运行率;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达标率等。

提出相应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政策措施等。

针对本地区大气特征污染物,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针对废气排放重点源,提出工业废气污染控制和循环利用方案。

4.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预测园区固体废物排放量,包括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

制定园区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目标和指标,主要包括:单位工业增加值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等。

提出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等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措施。

5.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制定环境监测方案;制定环境管理体系。

(十一)规划分期按照“分期建设、逐步推进”的原则,合理制定开发时序。

根据产业流程和特点,从土地供应、用地适宜性以及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合理确定近期的用地布局、公共设施建设、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仓储物流区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二)重点支撑项目及其投资与效益分析1.重点支撑项目综合考虑园区产业结构特点和园区建设的需求,确定入园项目应满足的条件。

入园项目选择的总体原则是符合国家和园区自身的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同时符合构建产业循环体系、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污染控制体系和保障体系的基本要求,针对园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引进具有支撑功能的项目。

2.投资与效益分析重点对园区发展的综合效益进行分析评价,对园区建设的各项成本及收益进行初步核算,评估园区建设的成效,包括经济效益分析、环境效益分析和社会效益分析。

(十三)规划保障措施提出保障规划实施和规划目标实现的相关措施,包括政策保障措施、组织机构建设、技术保障体系、环境管理工具、公众参与、宣传教育与交流以及保障园区建设顺利开展的其他措施。

(十四)规划主要图纸规划图纸种类较多,主要图纸有:1.位置及周边关系示意图标明园区范围及与相邻地区间的关系。

比例尺根据面积大小确定。

2.土地利用现状图3.用地综合评价图图纸应标明以下内容:(1)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和地面坡度的范围、界线、参数;(2)潜在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溶洞、泥石流、地下采空、地面沉降及各种不良性特殊地基土等)空间分布、强度划分;(3)活动性地下断裂带位置,地震烈度及灾害异常区;(4)按防洪标准频率绘制的洪水淹没线;(5)地下矿藏、地下文物埋藏范围;(6)规划区土地质量的综合评价,确定适宜性区划,提出土地的工程控制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