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史学史

西方史学史

导论:历史、历史学与史学史一、历史和历史学什么是历史?已过去的事实经历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进程过去事实的记载历史学科《大英百科全书》(1880年版):“历史一词在使用中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含义:第一,指构成人类往事的事件和行动;第二,指对此种往事的记述及其研究模式。

前者是实际发生的事情,后者是对发生的事件进行的研究和描述。

”历史,或简称史,指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

实在的历史凡是过去的都是历史(历史与时间)历史是过去的现实(历史与现实)历史无所不包,任何事物都有历史(历史与空间)人的活动描述的历史理论预设:历史观参照(叙事)框架:时间、空间价值准则:叙事意图决定史事的选择描述过程:历史是被叙述的体现的是一种过去观,而不是过去本身这种历史可随时翻新,不断重写。

二、史学史历史学:简而言之,是历史研究的学科历史学概念的几次变迁希罗多德对史学的界定:对过去的研究,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即证词和探究。

证词:目击者对真实发生的事情所做的符合事实的陈述;探究:根据这些证词去寻找事实真相的活动。

古罗马时期,历史被理解为探索者所作的叙述,即讲故事。

历史学即叙事史学。

中世纪时期,特别强调历史是指人类事务的整个进步过程,并认为历史是个循环的过程。

文艺复兴之后,历史学作为学科逐步形成史学史的历史史学史一词的广义用法在西方开始于16世纪,几乎等同于历史编纂学,内容包括历史的编纂、写作和表述方法、体例、结构和技巧,也包括历史研究活动的成果。

1599年,法国波普利尼埃尔《完美史学思想第一书》,直到18世纪以前,这一类史学史著作都是单纯按照年代先后排列过去的史学家和作品。

18世纪末19世纪初哥廷根学派提出要对历史学的历史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批判。

1911年,瑞士富艾特《新史学史》;1913年,英国古奇《19世纪的历史学与历史学家》。

这时的史学史将历史著作及其方法列入了研究范畴。

现代史学史的定义由美国的一批史学家所定义:贝克尔:(史学史)是古代希腊以来的历史著作的总和,包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观点,他们使用的史料、著作的可靠性、准确性和趣味性…1980年布加勒斯特第十五届历史科学大会上成立了历史编纂学国际委员会,并创办两个刊物《史学史》和《史学研究国际年鉴》一些代表作品:布莱萨特《历史学:古代、中世纪和现代》1983 伊戈尔斯主编《国际历史学研究手册》1979伊戈尔斯《欧洲史学新方向》1985 德泽尔主编《历史学的未来》1977斯蒂森《历史学面面观》1987史学史的研究对象史学家与史学著作(史学思想、历史编纂学、史料学、史学方法论)史学的发展历程和社会地位核心研究内容:史学思想(历史哲学)历史观史学理论(狭义)其他内容:史学家所处的时代氛围、社会思潮和个人因素史学家(主体)和历史事实(客体)的统一史料学知识史学作品分析的三个层次历史编纂学:这本著作对某个历史事件或人物所作的陈述是什么?根据什么史料来支持他的陈述?(史学流派)历史方法论:作者掌握了哪些史料?他如何考证和解释这些史料?如何取舍?准则?方法?等等历史哲学:某个时期的史学家如何认识和理解历史的本质和史学的功能?第2讲:西方史学发展的脉络一、古典史学西方史学的创立阶段:思想放弃了神话性的历史及其比较粗糙的形式,即神异或奇迹的历史,变成为尘世的或人类的历史。

局限:神灵的意志解释历史过分强调故事性和文笔生动缺乏明确的时间尺度一些优良传统:求真人的历史道德训诫二、中世纪(基督教)史学圣奥古斯丁奠定基督教史学的理论基础人类历史被描绘成在上帝意志支配下,上帝的信徒和魔鬼的信徒进行斗争的历史历史学家致力于论证上帝的英明和正确中世纪晚期,世俗史学逐渐强大基督教史学理论的价值历史统一性和世界史观念历史进步论历史动力观公元纪年法三、近代史学文艺复兴到博学时代人文主义史学家将宗教史学重新恢复为世俗史学马基雅弗利、布鲁尼启蒙运动时期(18世纪)理性主义史学,以人的理性代替神意解释历史西方资产阶级史学最终确立史学发展中心在法国:伏尔泰为19世纪的史学繁荣打下两大基础:历史考辨方法进一步发展:比昂多、瓦拉、博学派历史哲学产生:维科;思辨的历史哲学19世纪西方史学:历史学成为独立学科,流派林立,中心在德国浪漫主义史学(历史主义、文学派史学家)客观主义史学:兰克为代表的强调史料考证实证主义史学:将自然科学方法引入历史政治学派:研究历史为政治服务经济史学派:研究人类经济发展过程是历史研究的根本任务传统史学的基本模式主要对象:政治史研究线索:民族国家起源和发展及民族国家关系基本方法:考证文字史料(内证法、外证法)表述形式:叙事式四、现代史学1、新史学观念:对于历史学家的定位内容:突破传统史学的“政治史”方法:跨学科史学方法的广泛运用(计量史学成为现代史学的重要特征之一)表述:叙事式转向问题分析式2、历史学分支学科和跨学科整合分支学科: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计量史学、口述史学、比较史学跨学科推动:比较史学、社会史学、心理史学、心态史、新经济史、新政治史、城市史学、环境史、妇女史跨学科整合的三个层次:研究方法的借用:社会学的模型分析;人类学田野调查;语言学结构分析;心理学精神分析;自然科学的计量统计;等跨学科课题研究:区域历史研究(人类学、社会学);环境史研究(生态学、地理学);人类起源研究(古人类学、生物学、地质学、考古学等)交叉学科的不断出现:历史人类学、历史地理学、历史社会学、语言学 历史学跨学科整合的原因:科学内在的整体性、历史学的综合性几点可能误区跨学科研究不是概念、术语和分析模型的简单照搬注意历史学与现实科学的区别保持自身学科独立性3、关注现实和历史研究的问题意识加强兰克学派倡导的“超然态度”受到质疑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当代的兴趣和要求才促使我们去研究过去历史叙述转向历史分析4、马克思主义史学影响不断扩大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爆发,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影响迅速扩大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霍布斯鲍姆、汤普森“新社会史学派”——自下向上看的历史其他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史学5、历史哲学思辨的历史哲学转向分析的历史哲学第3讲:古希腊史学一、史学的萌芽神话与史诗:强烈的寻根意识强化氏族成员的认同意识史诗:叙述英雄传说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古巴比伦吉尔伽美什史诗(Gilgamesh)古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个部分吉尔伽美什史诗(公元前2700-前2500)荷马史诗公元前12-前8世纪,口头创作年代;直到前6世纪逐步定形。

伊利亚特(Iliad)和奥德赛(Odysseus),其历史价值在于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前9世纪古希腊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的过渡形态;柏拉图:荷马培育了整个希腊赫西俄德(Hesiod)公元前8-7世纪《工作与时日》五个时代或种族黄金时代:神仙般的生活白银时代:生活极其残酷,疯狂好战青铜时代:不断战争中自我灭亡英雄时代:贵族和半人半神的英雄,因战争而自我毁灭黑铁时代:作者所处时代,除了痛苦、邪恶、仇视、衰老、死亡之外,毫无建树《神谱》系统整理了希腊的古代神话传说,反映了古代希腊人以神话为基础的关于社会起源的观念。

二、爱奥尼亚纪事家公元前6世纪,形成历史写作的条件:时间概念:公元前750希腊人开始使用阴历;公元前5世纪,赫拉尼克首创以雅典执政官或教士长的姓名作为符号的世系纪年法。

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理性方式(logos),相较于神话方式(muthos)散文形式爱奥尼亚(Ionia)学派.米利都的泰勒斯(前640-前548),被誉为“七贤之首”、“希腊哲学之父、希腊科学之父”,正是他创立了爱奥尼亚学派。

.爱奥尼亚学派通过大胆的思索和猜想,认为一切表面现象的千变万化之中有一种始终不变的东西,他们抛弃了古老的神话传说,试图用合理的解释代替诗人的想象和神圣的神秘的力量,敢于用人类的理智来面对宇宙。

.这种观点不是来源于广泛的细微的科学研究的结果,而是来自一系列大胆思索,巧妙的猜测和聪敏的直观。

尽管如此,爱奥尼亚学派的这种自然哲学也可算作理性主义的早期表现。

爱奥尼亚“纪事”(Logolographoi)将所述用散文形式记载下来,不同于神话和传说的一种根据事实所做的报道题材范围很广,有闻必录,力求真实“所见”的探索变成对“所述”的记载卡德姆:散文纪事首创者,《米利都的建立》赫克泰阿斯(公元前550-前478):《大地环游记》:记载其亲身游历的见闻《谱系志》:米利都城邦的历史三、希罗多德希罗多德:社会文化史传统的开创者,“历史之父”生平作品:《历史》(希波战争史)公元前492-前479写作原因:“在这里发表出来的,乃是哈利卡纳苏斯人希罗多德的研究成果。

他之所以要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使之不致因为年代久远而湮没不彰,为了使希腊人和异邦人的那些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不致失去其应有的光彩,特别是为了要把他们之间发生的战争的原因记载下来,以永垂后世。

主要内容:包含当时希腊人所知的世界范围的文化史、社会史各民族迁移及相互关系各地风俗、生活方式希波战争历程战争原因的解释:人的本性、专制主义的传统两大部分:第一卷到第五卷27节,泛论波斯帝国的扩张,旁及小亚细亚、埃及、叙利亚、利比亚等地的情况第五卷第28节开始出现内容转折,专门叙述希波战争的经过两部分体例不统一说明全书并不是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前半部体现了爱奥尼亚纪事的风格,后半部更加严谨,叙事结构更完整,体现了其从纪事家向历史学家转变的过程。

其人其作的评价(何以谓“西方史学之父”)历史观:神定论色彩开始淡化,人本色彩加强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分析的五种因素:治史视野宽广将视野扩展到希腊以外的世界重视东方各民族历史和文化治史方法上看:开创历史叙述体先河:以某一事件为中心,记事前后连贯,叙事翔实生动。

取材广泛,史料充实各种谱系、神话、史诗、碑铭、前人著作亲身采访和实地调查资料历史批判,注意考订史料真伪(交代史料来源)出色的撰史才能:恰当的材料配置,多种体裁的运用,语言生动,人物风俗刻画 鉴诫史学:四、修昔底德(前460-前396)修昔底德: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生平作品:《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写作原因:关注人事成败之迹,城邦兴废之由雅典奴隶制经济和城邦民主政治得到发展,但其内在危机日益表面化,开始走向衰弱。

伯罗奔尼撒战争(Peloponnesian War)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从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前404年,其中双方几度停战,最后斯巴达获胜。

十年战争(公元前431~421年)公元前431年初,从底比斯人同普拉提亚人的争端开始,斯巴达同雅典之间的和约就被彻底撕毁,希腊两大强国之间争夺霸权的战争正式展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