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第四章学前儿童身体的疾病及其预防
【教学目标】熟悉学前儿童常见病和传染病的种类、病因、症状
握常见事故的预防和急救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前儿童常见病和传染病的种类、病因、症状、护理和预防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前儿童常见病及其预防
一、常见呼吸道疾病
由病毒、细菌引起
哮喘性支气管炎及肺炎等
常见呼吸道疾病预防
1、加强儿童体格锻炼
2、呼吸道感染流行季节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
3、不去病人家串门
4、加强营养
5、服用预防药
二、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腹泻5岁以下儿童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肺炎、腹泻)
腹泻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
置
1、病因
(1)非感染性喂养不当,进食量过多,
(2)感染性腹泻食物或食具被细菌污染而引发胃肠炎消化道以外的疾病
2、症状不同病原体引起的急性感染性腹泻有不同症状病情轻者
欲尚正常
3、护理(1)(2)注意调节饮食。
4、预防(1)提倡合理喂养(2)注意饮食卫生(3)隔离消毒
三、常见营养性疾病
40%
1、病因(1)先天储铁不足(2)铁摄入量不足
2、症状(1)皮肤、粘膜苍白,肝脾和淋巴不同程度肿大(2)
活动后心慌、气促。
(3)患儿常有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4)
3、预防(1)(2)坚持母乳喂
3个月左右逐步添加含铁丰富(3)
2
芝麻等。
(4)
D缺乏性佝偻病由于缺乏维D
育障碍及全身生理功能紊乱。
1、病因(1)日光照射不足(2)生长过速(3)喂养不当(4)疾病影响
2、症状(1)(2)进入活动
(3)动作发育迟缓(4)大脑皮层兴奋性
言发展较晚。
3、预防(1)(2)
等辅食。
(3)及时治疗某些疾病。
热能代谢障碍
1、病因(1)多食、少动(2)遗传因素(3)内分泌失调(4)精神因素
2(1)(2)
(3)体脂聚集以乳房、腹部、臀部、肩部较显著。
(4)因肥胖
3(1)避免过度饮食。
(2)
四、常见五官疾病
1、病因
2、症状病损区会出现进一步着色而呈棕黄色或黑褐色。
当下方牙本质严重脱矿、着色并透过半透明的釉质反映出来时,呈现特有的“墨浸样”改变。
3、预防(1)注意口腔卫生(2)
素和氟、锶等微量元素。
(3)(4)药物防龋。
(5)定期口腔检查
1、病因(1)斜视伴有病眼弱视(2)(3)形觉剥夺。
(4)先天性弱视。
2、危害性。
①弱视会引发和加重近视,影响眼的正常发育;②弱视会造成双眼视功能低下和缺乏立体视觉。
3、治疗1.矫正屈光不正。
2.中心注视者:遮盖疗法、视刺激疗法、压抑疗法治疗,提高视力。
3.旁中心注视者:后象疗法、红色滤光片或红光闪烁疗法、海丁格(HAidinger)刷、恢复黄斑中心凹注视。
4.同视机训练。
五、常见皮肤病
纤等引起过敏。
1、乳母少吃刺激性食物 2 3、不用化纤、羊毛织品给小儿做贴身的衣服、帽子。
4
感染。
由于夏季气温高、湿度大,身体出汗过多,不易蒸发,汗液浸渍表皮角质层,致汗腺导管口闭塞,汗腺导管内汗液储留后,因内压增高而发生破裂,汗液渗入周围组织引起刺激,于
汗孔处发生疱疹和丘疹,发生痱子。
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浅表皮肤感染,主要累及儿童。
流行于全世界,主要通过人-人直接接触迅速传播。
发病高峰在夏秋季,易感因素有高温、潮湿、卫生条件差、特应性体质和皮肤外伤。
第二节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期预防
一、有关传染病的基础知识
(一) 1、有病原体。
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原虫、蠕虫)
多数传染病 2、有传染性 3、有免疫性不同的传染病产生的免疫力程度是不同的。
4、病程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1)潜伏期(2)(3)症状明显期(4)恢复期
(二)
1、传染源(1传染病患者 2病原携带者 3)
2、传播途径(12
34虫媒传播 5医源性传播)
3、易感人群
(三)
1、管理传染源(1早发现病人
三看。
2早隔离病人 3对传染病的接触者进行检疫)
2、切断传播途径(1经常性预防措施环境卫生、空气新鲜、包含卫生、个人卫生习惯。
2传染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消毒、通风换气)
3、保护易感人群(1
2)
二、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水痘
1、病因由水痘—带状6个月至于岁的小儿发病率最高。
2、症状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
3、护理水痘药忌吃辛辣鱼虾等食物。
水痘患者应多喝水并供给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水果、蔬菜等
4、预防(一)严格管理传染源:呼吸道隔离从出疹开始到全部疱疹结痂为止,一切用物及呼吸道分泌物均应消毒处理,防止易感儿及孕妇接触病人。
(二)保护易感人群:可接种对易感儿童及孕妇可肌肉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VZIG),减毒活疫苗也有预防作用。
二、麻疹
1、病因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2、症状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玻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红晕的灰白小点
3、预防隔离病人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长至10天。
接触者检疫3周,曾接受被动免疫者检疫4周。
切断传播途径:病房通风,易感者流行期尽量少外出,避免去人群密
集的场所。
增强人群免疫力
1、病因
2、症状低烧、鼻堵、打喷嚏、流鼻涕、咳嗽
3、护理38卧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4-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亦可见于成人,好发于冬、春季,在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中的地方易暴发流行,曾在我国多个地方发生大流行,成为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重点疾病之一。
本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该病毒主要侵犯腮腺,也可侵犯各种腺组织、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
除腮腺肿痛外,还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卵巢炎等症状。
人们通常所说的传染性肝炎指的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只是众多肝炎中的一种。
传染性肝炎,可以分为黄疸性和无黄疸性以及病毒携带者。
传染性肝炎是传染性肝炎病毒由患者的大便排除,通过血液,性交及母婴传播。
病毒性肝炎都有不同程度的传染性。
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发病率高是其特点。
目前已明确的病毒性肝炎主要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5种。
近年又发现有己型、庚型和T TV肝炎。
上述各种肝炎病毒,都以肝脏为侵袭对象(医学上称为嗜肝性),引起肝脏病变,有相似的病状。
甲肝和戊肝属于急性病症,多由饮食、消化道感染引起,病程较短,多可以自限和痊愈。
乙肝和丙肝多为慢性病变,病情缠绵,活动性病变者易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
乙肝传染途径多为垂直传播和血液传播;丙肝为
输血和静脉吸毒传播。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本病急性期一般数日即愈,少数病人病情迁延不愈,发展成为慢性菌痢,可以反复发作。
由乙脑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玻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季节,流行地区分布与媒介蚊虫分布密切相关。
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多数呈隐性感染,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病例重要集中在10岁以下的儿童,以2-6岁组发病率最高,大多数成人因隐性感染而获得持久免疫力,婴儿可从母体获得抗体而具有保护作用。
近年来由于儿童和青少年广泛接种疫苗,成人和老年人的发病率则相对增加。
疾病症状潜伏期5~15天。
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或呈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仅少数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惊厥等。
预防方法乙脑的预防主要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即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