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常见护理技术并发症及应急处理题库

临床常见护理技术并发症及应急处理题库

临床常见护理技术并发症及应急处理题库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分,只有1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得分)1、改进后的皮内注射方法在注入药液时,推至注射局部形成直径约(C)的皮丘后拨出针头。

A 0.1cmB 0.2cmC 0.5cmD 1cm2、选取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做皮试,不仅疼痛轻微,更具有敏感性。

一般临床选取(B)A 前臂掌侧上段B 前臂掌侧中段C 上臂掌侧上段D 上臂掌侧中段3、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值班护士应立即停药,将患者平卧,通知医生,并立即皮下注射(D)A %肾上腺素B %肾上腺素lmlC %肾上腺素D %肾上腺素lml4、喉头水肿引起窒息时,应尽快(D)A 高流量面罩吸氧B 球囊面罩吸氧C 肌注呼吸兴奋剂D 气管切开5、皮下注射时药量不宜过多,以少于(B)为宜。

A 1mlB 2mlC 3mlD 5ml6、为患者在股四头肌及上臂三角肌进行肌内注射时,若药量超过(A )应分次注射。

A 2mlB 4mlC 52mlD 10ml7、经过临床试验,用(C )稀释药物后进行肌内注射,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

A 灭菌蒸馏水B 注射用水C 生理盐水D 苯甲醇液8、患者在左侧上臂三角肌进行注射时出现了左上臂麻木、疼痛、无力等感觉,未经处理,约一周后疼痛减轻,但肘关节活动略受限,此时可判断患者发生了(C )A 硬结形成B 肌内注射引起疼痛C神经性损伤 D 注射失败9、在为患者肌内注射刺激性药物时,护士可采用(D )预防药液渗漏至皮下组织或表皮,以减轻疼痛及组织受损。

A 选择合适注射部位B 每次轮换注射部位C 注射后及时热敷、按摩,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液吸收D “Z”字形途径注射法10、进行肌内注射时护士进行下列哪项操作可避免造成针头堵塞(A)A 一次性注射器的针尖斜面小B 一次性注射器针头过细C 药液为悬浊液D 粉剂未充分溶解11、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因素中不包括(A)A 高热B 物理引起的静脉炎C 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静脉炎D 微生物侵袭引起的静脉炎12、静脉输液时输液部位出现药液外渗,主要表现不包括(C )A 注射部位肿胀B 注射部位疼痛C 皮肤温度高D 皮肤温度低13、静脉输液时输液部位出现药液外渗,可导致组织休克的药物是(D)A 20%甘露醇B 50%葡萄糖溶液C 葡萄糖酸钙D 氨甲喋呤14、输入化疗药物后患者输液部位出现药液外渗,护士不可选择(B),以防止皮下组织坏死及静脉炎发生。

A 局部封闭治疗B 冷敷C 热敷D 理疗15、快速输入20%甘露醇250ml,因患者躁动引起外渗,护士发现后应立即停止该部位输液,并用(D),以促进药物扩散、稀释和吸收。

A 3%醋酸铅和50%硫酸镁交替局部温热敷B 肾上腺素能拮抗剂酚妥拉明5-l0mg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作局部浸润C %普鲁卡因5-lOml作局部浸润D %普鲁卡因5-20ml溶解透明质酸酶50-250u作局部浸润16、给水肿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护士可(D)A 热敷使穿刺血管充盈B 压迫静脉上下端,固定后于静脉上方成30°斜角直接进针C 用挑起进针法,针刺进皮肤后沿血管由浅入深进行穿刺D 先行按摩推压局部17、静脉穿刺后患者发生穿刺部位血肿,原因不可能是(B)A 消瘦B 静脉腔大、针头过小C 肥胖D 经常同一部位进针18、静脉穿刺拔针后宜选用(A )按压穿刺局部,以免因部位不对或移位引起血肿。

A 拇指B 食指C 食指及中指D 手掌19、静脉穿刺拔针后一般按压时间为(D )A 1min左右B 2-3minC 3-4minD 3-5min20、静脉穿刺注射局部发生血肿后局部可给予(D ),以加速血肿的吸收。

A 25%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15-2O minB 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15-2O minC 25%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30minD 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30min21、患者在静脉治疗过程中,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同时伴有全身畏寒、发热。

初步判断该患者发生了(C )A 药物外渗B 血肿形成C 静脉炎D 菌血症22、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发生急性肺水肿,护理人员应采取的措施不包括(B )A 立即减慢输液B 30%-40%酒精湿化氧气吸入,8-10升/分C 取端坐位,两腿下垂D 遵医嘱给予强心剂、利尿剂23、下列个选项不属于静脉炎发生原因的是(C )A 外周静脉留置针放置天B 输入20%甘露醇C 输入药物PH值D 青霉素800万单位+100ml生理盐水静点,80滴/分24、为患者输入非生理PH值药液时,应适当加入缓冲剂,使其PH值尽量接近(C )A B 7.35 C D25、连续输液患者者,护理人员应(A )更换输液器1次。

A 每日B 每班C 24-48小时D 每周26、发生空气栓塞时,空气栓子随血流首先进入右心房,再进入(C)造成空气栓塞。

A 左心房B 左心室C 右心室D 肺动脉27、护理人员应正确选择加药针头,一般加药针头型号选择(B ),并尽量减少针头反复穿刺橡胶瓶塞,可明显减少橡胶微粒的产生。

A 7-10号侧孔针B 9-12号侧孔针C 7-10号正孔针D 9-12号正孔针28、解决输液微粒危害的理想措施是(A)A 选择输液终端过滤器B 选择合适型号的加药针头C 尽量减少针头反复穿刺橡胶瓶塞D 正确抽吸药液的方法29、短时间内大量输入血管内,超出了血管缓冲和应激的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均可使血管内膜受刺激而发生静脉炎的药物是(B)A 高渗液体B 抗癌药物C 大剂量高浓度抗生素药物D 输入药物过酸或过碱30、患者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突感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血压下降,随即出现呼吸困难,护士赶至床旁发现患者全身严重紫绀,有濒死感,听诊心脏有杂音。

根据患者的症状及表现初步判断其发生了(C)A 严重的输液反应B 急性肺水肿C 空气栓塞D 急性左心衰31、判断患者发生了输液后空气栓塞,值班护士应立即给予(C )吸入,以改善其缺氧状态。

A 4-6L/min氧气B 4-6L/min氧气经酒精湿化C 8-10L/min氧气D 8-10L/min氧气经酒精湿化32、在静脉输注某些药物过程中,因所输入的药物本身对血管的刺激或输注速度过快,可引起注射部位不同程度的疼痛,下列不会导致输液疼痛的药物是(A )A 氢化考的松B 抗生素C 氯化钾D 化疗药物33、患者发生输液败血症后,根据其症状表现及实验室生化检查提示发生了代谢性酸中毒,护士遵医嘱给(C )纠正酸中毒。

A %碳酸氢钠B %碳酸氢钠C 5%碳酸氢钠D 15%碳酸氢钠34、输注对血管、神经有刺激性药液时,为预防药液外渗,护理人员可先用(D )行静脉穿刺;确定针头在血管内后再连接输液器。

A %NaClB 5%葡萄糖液C 等渗溶液D 等渗盐水35、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为预防患者出现神经损伤,静脉穿刺时尽可能选择(A)A 手背静脉B 手腕桡侧静脉C 贵要静脉D 肘正中静脉36、静脉输液过程中,患者发生了穿刺部位的肿胀、淤血,主诉发冷、注射部位局部疼痛,护士为其检查过程中拒绝触摸疼痛部位。

根据其表现,可初步判断发生了(C )A 药物外渗B 静脉炎C 神经损伤D 败血症37、经外周静脉穿刺留置针,穿刺见回血后要平行缓慢的顺血管方向进针约(A )使外套管的尖端进入血管内,再轻轻向内推送外套管。

19页A -0.2cmB -0.3cmC -0.4cmD -0.5cm38、患者在静脉输液后如发生表皮撕脱,护理人员应注意保持其伤口干燥,每天用(A )处理伤口。

A %碘伏B 安尔碘C 生理盐水D 75%酒精39、水肿患者在静脉输液时,护士可为其准备(C)以固定穿刺针头。

A 脱敏胶布B 一次性输液贴C 输液固定带D 约束带40、为患儿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时,推药后患儿尖叫,推药阻力大,局部迅速可见呈树枝分布状苍白皮肤,判断(D )A 药物外渗B 刺破血管C 药物刺激性强D 误入动脉41、患儿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发热反应,症状一般较成人表现严重,体温可达(C)A 38-40℃B 39-41℃C 40-42℃D 42℃以上42、根据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下列不属于安全静脉输液三个因素的是(A)A 加强输液过程中巡视B 无热原C 无菌D 无有害颗粒液体43、小儿静脉浅表,护理人员在为患儿进针穿刺时角度应以针头与头皮夹角(B)为宜A 10-15°B 15-20°C 20-25°D 25-30°44、(C )小儿的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无静脉瓣,不宜造成阻力,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静脉回流。

A 新生儿至1岁B 新生儿至2岁C 新生儿至3岁D 新生儿至5岁45、为提高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

对(B )患儿可选用手背或足背血管进行穿刺。

A 1周岁以上B 3周岁以上C 幼儿期以上D 学龄前期以上65、静脉输血后可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下列选项不是外来性或内生性致热原的是(D )A 蛋白质B 细胞的代谢产物C 死菌D 血液震荡过剧66、主要在反复输血的患者或经产妇中出现的脉输血后反应是(B)A 溶血性发热反应B 免疫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C 过敏反应D 溶血反应67、静脉输血后可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一般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C )A 15-30分钟内B 30-60分钟内C 1-2h内D 4h内68、献血员如在献血前(B)之内曾用过可致敏的药物或食物,可导致患者在输血后发生过敏反应。

A 2hB 4hC 24hD 3天69、患者在静脉输血过程中过敏反应较重,护士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畅通,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遵医嘱给(D )30页A 苯海拉明25mg口服B 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C 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D %肾上腺素皮下注射70、因供血者和受血者血型不符,患者输血后发生血管内溶血,一般输入(B )即可产生症状。

A 5-l0mlB 10-l5mlC 5-l0minD 10-l5min71、静脉输血发生的最严重反应是(D )A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B 溶血性发热反应C 过敏反应D 溶血反应72、静脉输血患者发生溶血反应的早期阶段不会出现(C )A 心前区压迫感B 腰背部剧烈疼痛C 血红蛋白尿D 四肢麻木73、静脉输血患者发生溶血反应,溶血程度较轻的延迟性溶血反应可发生在输血后(D )A 1-2天B 3-5天C 5-7天D 7-14天74、为防止或减少患者发生溶血反应后因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保护肾脏,最正确的措施是(C )A 嘱患者严格卧床,减少活动B 嘱患者多饮水,冲洗肾小管及尿路C 遵医嘱口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以尽快碱化尿液D 遵医嘱应用利尿剂及补液,保证尿路通常及维持血容量75、患者发生溶血反应后,护理人员可立即采取的措施是(A ),以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