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教学课例分析

化学教学课例分析

化学教学课例分析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手段之一。

俗话说:“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学生总喜欢那些越来越喜欢自己的教师,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因此,教师应主动沟通师生感情,运用情感教育打动学生的心扉,以情感人,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比如:(1)微笑:微笑是很有感染力的,教师的微笑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经常有学生对我说:“张老师,您每天笑眯眯的上课,我们被您看得不好意思走神”。

微笑营造了轻松的学习环境,学生思想上轻松了,思维上就敏捷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学习任务圆满完成。

(2)目光:在教学过程中目光的接触也是沟通彼此情感的一条重要的渠道。

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目光来组织教学,虽与学生目光接触,但不过多凝视,以免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视线重点在教室的后排,既可弥补因空间距离形成的与后排学生的沟通障碍,有利于统摄全班。

当发现有学生注意力分散时,用目光去暗示、提醒;当学生在回答问题胆怯、畏缩时,用目光去鼓励、支持等。

这不仅会大大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产生一种被重视感、被关注感,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大大增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他们不断产生温暖感、亲切感。

充分发挥这种无声的语言在情感交流中的特殊魅力,让“无声胜有声”。

(3)手势:手势既能进行直观教学,又可活跃课堂气氛,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

如在讲酸、碱的通性有五点时,教师可以伸出五个手指;当教师讲到某重点知识时,可以用手握拳,表示强调。

手势的灵活运用,不但能增强语言活动的感染作用,而且使学生心领神会、兴趣大增,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和理解。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由于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贴近了,学生课堂‘插嘴’现象增多了,有时遇上教师一时无法回答的问题的时候,教师就说:“你真会动脑筋,提了个问题把老师也给难倒了。

”从心理上满足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学生觉得教师也和他们一样需要不断学习,然后教师请学生互相讨论,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这样,一个学生的质疑就激发了全班的求知欲,每个学生都被调动了积极性,教师也适时加入进去共同学习。

这样处理使教学内容变成完全符合学生求知需要的东西,不仅让学生增知识,长智慧,学会学习,也是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唤醒、激励。

再把这样的情感延伸到课外,与学生一起聊他们喜欢的话题,比如兴趣、爱好、交友、学习及家庭情况。

这样我就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到学生的家庭、社会等环境对教学的影响的知识,知道学生上课之前,懂些什么?不懂些什么?哪些预备知识需要加强。

这样课堂才会比较精彩,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等才不会变成问题。

我们组织教学并不是每堂课都要刻意设计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快乐体验。

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学习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就是看你的学生有没有发展和进步。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的效益,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不断地设问自己:“怎样教才是有效的”、
“我这样教有效吗?”、“有没有比我这样教更有效的方法”。

教学质量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教学效益的竞争:一、是时间利用的效益问题。

我们有的老师一方面在课外大量争夺时间,一方面又在课内浪费时间。

备课不充分,课内损失课外补;教师在没有明确目标要求的情况下让学生自主学习等。

二、是授课的效益问题。

课堂教学应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讲课的内容。

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哪些该详讲哪些该略讲。

三、是练习的效益问题。

练习选用不当误导教学,负效应很高。

选的题目过难浪费时间影响信心,过易缺少挑战没有激情,过多则造成应付与抄袭。

以上这些是我近年来所做的一些小小的尝试,还谈不上经验总结。

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作为一线工作的教师,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如何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建立起全方位的综合优化的教学情境;如何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自然及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等方面,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共同作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和探讨。

总之,本人认为应真正领会课改的理念,真正实现理念向行动转化,不再出现“课程标准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实际的课堂教学却仍然是涛声依旧”的现象。

应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