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公报

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公报

2009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公报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2010年8月目录前言概述................................................. 1水资源质量状况综述...................................... 2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 3黄河干流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 ................ 4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 5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8水资源质量特点........................................ 10重要水事.............................................. 11附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GB3838—2002)...................................................... 16前言《2009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的编发,旨在向社会公告2009年黄河流域水资源质量状况,为各级领导、有关部门提供水资源保护与管理依据,促进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公报》主要包括水资源质量状况综述、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黄河干流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水资源质量特点、重要水事七部分。

本《公报》由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负责编制,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八省(自治区)水利厅和黄委会水文局等为《公报》编制做了大量工作,其所属水质监测单位提供了相应的水质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概述2009年黄河流域汛期无大的暴雨洪水,干支流水势基本平稳。

干流唐乃亥、兰州、头道拐、龙门、潼关、三门峡、小浪底、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12个重要控制水文站实测径流量与多年均值比较,除唐乃亥站偏大,其余站偏小;与1987~2005年均值比较,唐乃亥、兰州和头道拐站偏大,其余站偏小;与上年相比较,除唐乃亥站增幅较大以外,其余站变幅较小。

洮河红旗、皇甫川皇甫、窟野河温家川、无定河白家川、延河甘谷驿、泾河张家山、北洛河状头、渭河华县、汾河河津、伊洛河黑石关和沁河武陟11个重要支流控制水文站实测径流量与多年均值比较全部偏小;与1987~2005年均值比较,无定河白家川站偏大,其余站偏小;与上年度比较,洮河红旗、渭河咸阳和汾河河津站基本持平,无定河白家川、延河甘谷驿、渭河华县和伊洛河黑石关站增大,其余站均减小。

2009年黄河流域水质评价,选择黄河干流和重要支流重点河段,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选择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氰化物、砷、挥发酚、六价铬、铜、铅、锌、镉、汞、氟化物、石油类、pH等参数,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并对照功能区水质目标进行达标统计分析。

2009年黄河流域14039.3km河长水质评价结果,55.9%的河长水质劣于Ⅲ类标准;其中30个省界断面,53.3%的断面水质劣于Ⅲ类标准;15处城市供水水源地中,6处不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要求。

对照功能区水质目标,参加达标统计的215个重点水功能区,239个重点水功能区中,全年达标率仅为39.5%,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水资源质量状况综述黄河流域 2009年选取黄河干流和重要支流共14039.3km河长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年均符合Ⅰ~Ⅱ类水质的河长3799.4km,占评价总河长的27.1%;符合Ⅲ类水质的河长2380.6km,占评价总河长的17.0%;符合Ⅳ类水质的河长1954.0km,占评价总河长的13.9%;符合Ⅴ类水质的河长1448.0km,占评价总河长的10.3%;劣于Ⅴ类水质的河长4457.3km,占评价总河长的31.7%。

2009年黄河流域不同水期各类水质河长及所占百分比见表1。

表1 2009年黄河流域不同水期各类水质河长及所占百分比表评价范围评价河长Ⅰ~Ⅱ类Ⅲ类Ⅳ类Ⅴ类劣Ⅴ类(Km)河长(Km)所占百分比(%)河长(Km)所占百分比(%)河长(Km)所占百分比(%)河长(Km)所占百分比(%)河长(Km)所占百分比(%)全流域非汛期14001.33527.125.2 2638.418.81457.110.4177512.74603.732.9汛期13914.83952.028.42446.617.61959.014.11180.18.54377.131.5全年14039.33799.427.12380.617.01954.013.9144810.34457.331.7干流非汛期3613.0962.526.61587.043.9403.511.2660.018.300汛期3613.01571.543.5881.024.4883.024.4277.57.700全年3613.01297.035.91252.534.7720.519.9343.09.500支流非汛期10388.32564.624.7 1051.410.1 1053.610.1 1115.010.7 4603.744.3 汛期10301.82380.523.1 1565.615.2 1076.010.4 902.68.8 4377.142.5 全年10426.32502.424.0 1128.110.8 1233.511.8 1105.010.6 4457.342.8黄河干流评价河长3613.0km,其中年均符合Ⅰ~Ⅱ类水质的河长占35.9%,符合Ⅲ类水质的河长占34.7%,符合Ⅳ类水质的河长占19.9%,符合Ⅴ类水质的河长占9.5%。

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化学需氧量等。

主要支流评价河长10426.3km,其中年均符合Ⅰ~Ⅱ类水质的河长24.0%,符合Ⅲ类水质的河长占10.8%,符合Ⅳ类、Ⅴ类水质的河长分别占11.8%、10.6%,劣于Ⅴ类水质的河长占42.8%。

支流污染以湟水西宁至老鸦峡河段、大黑河呼和浩特以下、汾河太原以下、渭河咸阳以下、沁河沁阳以下等河段,以及祖历河、宛川河、苦水河、关川河、清水河、三川河、清涧河、蔚汾河、延河、涑水河、泾河、茹河、双桥河、宏农涧河、新蟒河等尤为突出,其全年水质基本为劣Ⅴ类,主要污染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挥发酚等。

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评价省界断面30个,全年Ⅰ~Ⅲ类水质断面占46.7%,Ⅳ类、Ⅴ类、劣Ⅴ类水质断面分别占23.3%、3.3%、26.7%。

劣Ⅴ类水质断面主要分布在黄河支流山西入黄支流三川河后大成、汾河河津、涑水河蒲州;陕西入黄支流清涧河延川、延河呼家川;渭河吊桥;河南入黄支流宏农涧河坡头、双桥河双桥等河段。

对照功能区水质目标,30个省界断面中,干流大河家、下河沿、吴堡、高村、利津断面,支流大通河享堂、板涧河解村、亳清河上亳城断面全年达标率均在90.0%以上;干流玛曲断面,支流丹河电厂桥断面达标率在80.0%以上;干流龙门断面,支流湟水民和、三川河后大成、清涧河延川、沁河五龙口、金堤河台前桥断面达标率在55.0%~75.0%之间;干流三门峡断面,支流昕水河大宁、渭河拓石断面达标率在20.0%~35.0%之间,干流喇嘛湾、支流无定河辛店、延河呼家川、渭河吊桥断面达标率均在10%以下,干流乌素图、潼关,支流窟野和温家川、汾河河津、涑水蒲州、双桥河双桥、宏农涧河坡头断面全年均未达标。

主要污染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等。

黄河干流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选取黄河干流新城桥、水川吊桥、石嘴山、昭君坟、画匠营、镫口、头道拐、万家寨库区、三门峡公路桥、花园口、开封大桥、高村、泺口、滨州、利津等15处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饮用水)进行水资源质量评价。

结果显示,6处水源地水质不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要求,占40.0%,见表2。

对照功能区水质目标逐月统计,15处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达标率变化较大,其中新城桥、水川吊桥、花园口、开封大桥、高村、泺口、滨州、利津河段达标率较高,均在90.0%以上,万家寨库区河段达标率为66.7%,三门峡公路桥河段达标率为25.0%,昭君坟、镫口、头道拐河段达标率均为8.3%,石嘴山、画匠营河段全年均未达标。

主要污染项目为化学需氧量、氨氮。

表2 2009年黄河干流15处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表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2009年评价重点水功能区239个,其中24个未确立水质目标的排污控制区仅作水质类别评价,不参与水功能区达标分析,其余215个水功能区进行达标统计。

本年度达标水功能区85个,占39.5%;未达标水功能区130个,占60.5%。

评价重点水功能区河长13345.3km,其中参加达标统计河长12839.3km,达标河长5869.2km,达标率为45.7%,评价水功能区湖库面积20.7km2,达标率为0%。

黄河干流评价重点水功能区42个,其中排污控制区5个,参与达标统计水功能区37个,达标16个,达标率为43.2%。

主要支流评价重点水功能区197个,其中排污控制区19个,参与达标统计水功能区178个,达标68个,达标率为38.2%。

各类水功能区按水功能区个数统计,渔业用水区和饮用水源区达标率最高,分别为66.7%、57.9%,过渡区和景观娱乐用水区达标率最低,分别为25%、16.7%;按水功能区河长统计,保留区和过渡区达标率最高,分别为68.7%、61.6%,景观娱乐用水区达标率最低,为27.6%;按湖库面积统计的饮用水源区和景观娱乐用水区达标率都为0%;24个排污控制区中,水质满足Ⅱ类3个,Ⅲ类4个,Ⅳ类2个,Ⅴ类2个,劣于Ⅴ类13个。

重点水功能区达标情况详见表3。

表3 2009年黄河流域重点水功能区全年达标情况表各省(区)水功能区青海省评价水功能区37个,其中参与达标统计36个,达标28个,达标率为77.8%。

甘肃省评价水功能区51个, 其中参与达标统计50个, 达标26个,达标率为52.0%。

宁夏回族自治区评价水功能区12个, 其中参与达标统计7个, 达标4个,达标率为57.1%。

内蒙古自治区评价水功能区14个,参与达标统计11个,达标2个,达标率为18.2%。

陕西省评价水功能区共61个, 其中参与达标统计55个,达标21个,达标率为38.2%。

山西省评价水功能区30个, 其中参与达标统计24个, 达标6个,达标率为25.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