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心肺复苏指南
一、定义和目标:
-心脏骤停被定义为心脏停止跳动或有效泵血不足导致患者突然意识
丧失、呼吸停止及脉搏丧失。
-心肺复苏的目标是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有效循环,并尽量减少对患者
的不良影响。
二、基本生命支持:
1.判断患者是否意识丧失,并发送求救信号。
2.检查呼吸:正常呼吸表现为观察到胸廓上抬运动、听到清晰呼吸声
以及感觉到呼气气流。
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仅有不规则呼吸,则需要开始
胸外按压。
3.胸外按压:推荐至少以100-120次/分钟的频率进行胸外按压,并
将深度控制在至少5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
按压和放松的时间应当相等。
4.给予人工通气:每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两次插管通气或面罩通气,每次通气时间约为1秒。
三、高级生命支持:
1.除颤:发现存在室颤或无脉搏的心室扑动时,应立即进行除颤。
首
选除颤能量为一次200焦耳的单相波,然后再给予下一次能量增加的除颤。
另外,可使用新一代能释放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2.药物治疗:考虑使用肾上腺素和/或胺碘酮进行药物治疗。
肾上腺素剂量为1mg,每3-5分钟重复一次。
胺碘酮剂量为300mg的快速静脉注射,可增加剂量至450mg,每5分钟重复一次。
3.心肺复苏后护理:在成功恢复自主循环后,应持续监测并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提供有效的急救护理。
4.低体温治疗:对于心脏骤停后复苏的患者,目前推荐将体温降低到32-36°C的范围内进行维持。
四、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
1.儿童心肺复苏:与成人相比,儿童的心肺复苏有一些独特的指导原则和技巧。
2.孕妇心肺复苏:应考虑进行剖腹产和急救剖腹产,以确保母婴的生存。
3.溺水者心肺复苏:在执行心肺复苏之前,提供早期的抽吸或气管切开等拉伸手段,以降低肺损伤的风险。
4.外科围术期心脏骤停:外科围术期心脏骤停的处理包括心肺复苏,但可能需要特殊的技术和策略。
综上所述,2024版心肺复苏指南提供了全面、详尽的指导原则和技巧,以帮助医护人员在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下提供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这些指南得到了国际心脏和心血管复苏联合委员会的支持,并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