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的论文有关英语教学的论文范文(精选6篇)“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师生互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将微型化、个性化的微课资源有机整合成为我国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新方向,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微课为基础,课前自学与课上强化为主要形式”的翻转课堂模型。
那么,它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如何应用?下面我结合英语教学中比较难处理的阅读教学和语法教学来谈谈翻转课堂的应用。
一、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一)通过课前任务型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前教师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进行快乐阅读,让自主学习阅读变成“悦读”。
快乐阅读也应是有目的性的阅读,因此,教师可在课前下发任务单,如让学生根据所读的课文内容自主利用多媒体手段寻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视频资料等来辅助阅读内容的理解,自拟几个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等,这样既鼓励了学生对语言学习进行独立思考,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堂中开展针对性的阅读指导,让中下等生“吃得饱、消化好”,让优等生“吃得好、营养高”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已经在课前进行了阅读内容的学习,仍然以圣诞节课文为例,学生在进入课堂学习之前对圣诞节课文的大意已经有所了解,但不同的学生对阅读内容有着不同的疑难问题,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回收课前下发的任务单并查看学生完成情况的方式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个性化的问题,让中下等生“吃得饱、消化好”,让优等生“吃得好、营养高”,以此加快英语阅读教学课的进程,提升阅读效率。
(三)运用开放性、拓展性的问题机制激活学生个性化的思维,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主人翻转课堂中的英语阅读教学,首先课前已基本扫清了课文翻译障碍,课堂中教师不必将理解课文大意和知识点的讲解放在首位,所以课堂中的语言学习就应该聚焦于对文章话题的深度讨论和语言点的课外拓展。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练习知识点的应用,也可以要求学生复述课文或缩写课文,提升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能力。
而且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必须提供大量的语言材料和学生自主展示的机会,并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教学、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堂展示、勇于发表观点和看法,最大程度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二、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一)家校翻转家校翻转主要是指学生在家里通过观看相应的语法微课视频,自主学习并完成导学案。
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微课学习、完成导学案的情况分析出该语法项目的教学重难点,及时对课堂进行二次备课,以提升课堂效果。
以人教版新目标九年级Unit 3单元的语法项目“宾语从句”为例,阐述如下:1、教师备课。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基础为主、适当拓展的原则自备宾语从句的微课,并制定相应的导学案。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在家里通过观看教师视频或家校联系平台自主观看宾语从句的微课视频,反复学习,并完成教师下发的导学案。
这样,学生的学习不再拘泥于课堂,学习时间的安排、学习进程的快慢都由学生来自主安排,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权。
3、课堂反馈学习。
基于学生的课前语法学习,教师不再独霸课堂的讲授,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来展示所学的宾语从句语法知识点。
学生讲,学生反馈导学案的解决情况,教师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答疑解惑,让学生的课外学习在课内得到提升和内化。
(二)课内翻转课内翻转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内处理语法项目的一种方式方法。
教师通过自制微课或在学科网等资源库下载所需要的语法微课,让学生在学校微机室电脑上进行微课自主或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
它主要是针对部分寄宿制学校,学生无法在家自主学习而开展的教学形式。
以初三语法项目感叹句为例阐述。
1、课前备课。
教师自制或下载感叹句微课,制定导学案。
2、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内化语法项目。
教师通过带学生到微机室上网进学习平台自主学习微课,并和同班同学合作学习,讨论较难理解的语法点,如如何运用好感叹句的“一断二省三换位”的做题思路进行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答疑解惑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3、课堂反馈和课后检测相结合。
教师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感叹句微课的自主展示效果和导学案完成反馈情况对该语法项目的重难点进行突破讲解,并设置个别课后检测的练习,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翻转课堂“颠倒”了教学理念、师生角色、教学流程,在英语阅读教学和语法教学中起到了解放课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成效的作用,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真正成为一个思想的强者,适应终身学习的大趋势。
参考文献:[1]赵江涌。
个性化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2]陶丽。
翻转课堂让英语教学回归本质[J]。
英语画刊:高级版,2014(1)。
英语教学的论文篇11、引言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外语教学的任务也早已由原先的教会学生学会语言过渡到培养跨文化交际的应用型人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束定芳、庄智象,2001:144—145),如果对文化背景、文化的模式和标准不甚了解,那就不是所谓的真正学好一门语言。
“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了解和掌握该语言的文化的过程,教师应该通过所教授的语言了解其文化,使所有不同水平的学生对自身文化及目标语文化均有所了解”。
2、跨文化意识的内涵cultur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tura,意为“耕作、教育、培养、发展”,文化是“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所习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及其他能力与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Tylor,2010)。
语言不仅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根据语言学家Hanve(y1979)的观点,跨文化意识是指“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认识,即对异同文化与共同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和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则包括四个方面:①对本国及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文学、音乐、艺术及教育等文化概念的了解和认识;②对本民族和英语民族行为文化所包含的事实的了解和所体现的信念、价值观等的认识;③继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的优秀精华,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中的有益部分,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和相互融合;④通过本民族文化和英语民族文化的交融,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形成正确的价值、人生观,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3、中职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交往与合作的迅猛增多,企业的对外交往已属常态,社会对应用型、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日益迫切。
应用性是中职生鲜明的职业特色,中职生若要在日趋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站稳脚跟,能够进行跨文化的语言交流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要求,也特别提出英语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要求“要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但是中等职校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英语教学中注重语言输入,忽视文化输入。
其实,英语教学不只是停留于语言教学层面,同时也是跨文化输入的过程。
通过在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对英语国家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文化知识的点滴渗透,注重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从而深刻理解英语所蕴藏或承载的思想内涵。
这些对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推动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4、跨文化意识培养与渗透的方法原则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应渗透在每一堂课中、每一次活动中,本着“增进融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原则,教师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知识,联系活动,创设情境,形成文化氛围,以此培养学生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跨文化的适应能力。
概括说来,跨文化意识培养及渗透的主要方法有如下四种:(1)展示法实物展示往往具有直观、直截了当的效果。
针对所学内容,教师利用地图、照片、图片或视频短片等辅助材料进行展示,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与理解异国文化。
例如,在教授《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课本英语》第二册Unit 3 Section C Different People Different Answers一文时,展示法的运用不仅具有直观生动、一目了然的优点,而且也达到了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的教学目标。
该课文主要讲述了如果你到了国外,向当地人问路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比如,每当你问“去车站的路怎么走”这一问题时,你总能发现在不同的国家,指路方式各不相同。
随后,文章以美国、日本、希腊、墨西哥四个国家作为典型,用实例证实针对同一问题,四个国家的人们会给出截然不同的四种风格的回答。
本章本身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异域文化,首先四个国家位于不同的大洲,通过I’m good at reading maps这一环节,教师运用直观的地图,让学生首先对这四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形成直观的认识。
然后,老师通过充分利用阅读材料,深挖其背后隐含的文化背景知识,特别是人文景观和具有文化代表性的形象和标志,如美国的Hollywood、日本的Mount Fuji、希腊的Akropoli以及墨西哥的IndependentMonument。
总之,借助地图、照片、图片或视频短片等,可以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意识。
(2)对比法辩证法认为,事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有比较才有鉴别。
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学生体会母语和目的语语言结构与文化之间的异同。
教师可以通过生存环境与社会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及历史典故等方面的比较,让学生感受文化的存在,从而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
5、结语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要想真正学好一门语言,必须对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差异有所了解。
英语教师应该结合当前中职课改的要求,有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中西文化差异相关知识巧妙地融入到日常英语教学之中,以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敏感性,增强跨文化意识,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的论文篇2摘要: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研究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的最佳方式: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注重授课形式的多样化;转变教师角色、与学生共同探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以达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方式的转变、课堂活动、自主合作、探究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有序的推进,新课程正一步步地走进学校,走进课堂。
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课程先进的教育理念,倍受老师们的认可。